分享

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课堂文化追求多情趣

 悦读馆 2010-04-18
提高有效教学的“到位率”  提升优质课堂的“满意度”
关注课堂:创造智慧教学的“绿色湖畔”(附照片)
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课堂文化追求多情趣
   
题记
    关注课堂,让每一位教师上课都出色,让每一个课堂都缤纷,让每一堂课都出彩,让每一位学生都受益,这就是智慧教学的魅力。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时空,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体,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天地。
    在园西,关注课堂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创新的做法。高品质的课是磨出来的,而磨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关注课堂,就是关注遵循教育规律的“忠诚度”,关注教育教学艺术的“运用度”。
    学校一直倡导教师带着爱意进课堂,带着微笑进课堂,带着激情进课堂,带着精美的课件进课堂。关注进课堂前的“准备功夫”,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时空”,关注课堂后的“反思积累”,让关注成为教学生命的“纽带”。
   
关注课前“积淀”:师德师能筑高地
    课堂是教师专业能力的“试金石”,关注课堂,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师德和师能。
    提升师德水平  突出一个核心:师德教育。师德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学校从建校至今,一直把师德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形成了“热爱学生,关心学校,团结同事”的良好氛围,保持着教师队伍的一份清纯,形成了“温文尔雅”的学校文化,这样的文化深深影响着教师的行事方式,也渗透在学校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理顺两条线:一支管理队伍和一支教师队伍。这两支队伍是落实和提高课堂教学品质的生力军。学校的管理者都是教学的能手,他们一直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不仅有一定的发言权,而且能够把管理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这种管理是十分有效的。只有当每个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时候,才能使每节课有效。学校主要领导者和管理者把目光投向每一位教师。这种全体式的关注,对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创造了条件。兼顾三个面:即在课堂教学的外围,学校主要把握三个“面”:建立学习共同体,学校努力建设学校文化,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学习和合作研究的氛围,教师乐于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各种学习资源与同事分享。在学习共同体中建立起对专业的敬畏是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最大内驱力,团队通力合作的精神所焕发的活力和魅力,使教师们感到欣慰和幸福。
    提高研课成效  学校把对课程的领导体现在每堂具体的课中,通过各种途径的教学研究着力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有听课随堂化、骨干示范课、课题引领课、大众研究课、结对传承课、串门交流课等。近六年中,学校对一千多堂随堂课进行了评价和指导,使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始终处在不断提升的状态中。
    关注智能互补  学校积极引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既提倡、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又鼓励教师有一技之长,成为“怪才”、“奇才”,在教学上有自己的“奇招”、“怪招”等绝招。学校善于发现、挖掘教师的特长,根据教师多才多艺的特点,开设多个校本课程,提供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使学生的智能有效互补,有了更多积极的体验,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启示:把功夫下在课前,这种教学“前移”,对课堂的有效起到了奠基作用。
   
关注课中“生成”:潜心教学显实力
    课堂是动态的,关注课堂,不仅关注教学预设的到位,而且关注课堂生成的机会。
    营造氛围——有效生成的情境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宽容、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然后不失时机地捕捉学生的生成,尊重生成。在课堂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一片天空,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凡是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攀登、去创造、去跋涉,课堂不再是固定、呆板的知识发布和被动接受,教师、学生一起相互启迪、共同研究、相互促进、孕育出无限生机,共同演绎有知识生命的新的科学课堂。如果学生回答问题一时语塞,教师一句:“不要紧张,慢慢说”,学生也许就放松了紧张的心情;学生一时想不起问题的答案,教师说:“你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有能力”等话语予以鼓励。在教师的鼓励、唤醒或期待下,学生往往会说出意想不到的答案,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多维互动——有效生成的土壤  增强课堂师生之间的多维有效的互动,彻底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权和时间支配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速度、学习个性特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学不搞“一刀切”、“齐步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需要,尽量做到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在探究问题中学习,在对话与交流中学习,以增强互动的多维性。
    捕捉契机——有效生成的途径  课堂的活力来自学习动态的发展。课堂教学千变万化,生成信息稍纵即逝,教师关注课堂中的随机情况,捕捉契机,敏锐作出判断,恰当变更教学方案,让教学更加有效,如抓精彩对话促生成、抓肤浅认识促生成、抓不同意见促生成、抓意外提问促生成、抓偶发事件促生成等。
    恰当评价——有效生成的点拨  以发展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既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的程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体验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懂得灵活运用即时评价,以此来唤起学生自信、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增强课堂生成的实效。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多次指导之后,让某个学生来有感情地朗读某一语段,学生如果读得仍旧不理想,作为教师,在这个时候,绝不能敷衍或搪塞过去,也不能用“你读得很棒”满口来夸,更不能冷眼相对或讽刺挖苦。老师就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及时地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方法上不厌其烦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老师看到了自己的努力与进步,只要努力下功夫,可以一步步走向成功。
    学校出版的《动态生成——精彩课堂》一书,对此作了详尽的记录和论述。
    启示:课堂生成的效果,就在于师生互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上。
   
关注课上“四点”:精心教学下功夫
    在园西,关注课堂有四个“要点”,体现了关注的精到。
    聚焦教师的“兴奋点”  学校一直着力研究课堂,教师的目光和关注度始终落实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中的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教师的兴奋就是要能够带着激情和热情走进课堂,心中装着所有学生,努力了解着每个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内心需求。
    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学校十分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们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寻找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法组合群,以发掘培养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潜能。教师们根据各班不同的学情制作的图案精美、鲜活、灵动的课件深深吸引着学生,使课堂的教学在师生围绕主题的互动中趋于高效。
    巧解教材的“疑难点”  学校教师善于恰当地解读文本、适度地挖掘文本,合理地处理文本。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有自读、感悟、质疑、表达的时间,有品味美感、自由想象、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时间。立足评价的“制高点”教师用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体现出个性和指导方向。对于学生出色的表现,教师会当堂发一张小奖券、贴上一个小帖士、递上一朵小花,或者老师俯下身子询问、侧耳聆听、给学生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这样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启示:关注课堂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关注课后“反馈”:探索提升辟新路
    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等于教学的终结。在园西,对课堂教学的跟踪,更使关注的弧线拉长。
    听课评课主题化  学校每学期每位教师都执教一节研究课,“信得过教师”全程参与随堂课教学评比进行评价,备课组进行结对,开设“网上教研论坛”,构建教师自我反思交流平台;学校领导进课堂听课,直接与教师对话、沟通,给教师以人文关怀,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革;听课后的评课有教师主题发言点评,有自己具有专业发展的评价,从中捕捉到闪光之处为己所学、所用,感悟到精彩之处为己所思所想,更要分析出不足之处共同提高。
    自我反思个性化  学校引导教师积极进行自我反思,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进行反思,课前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水平和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能力,研究即将进行的课题的重点、难点,再根据二者选择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方式,引导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采取不同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课后教师通过写随笔的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创新的点滴,发现成功的要素,并实现理论升华。
    课题研究引领化  学校十分重视课题研究工作,针对学校青年教师人数众多、经验缺乏但可塑性强的特点,进行了《青年教师骨干群体的培养》的市级课题研究,一批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崭露头角;随之又开展的《小学高效能课堂教学的研究》,进一步将学校的兴奋点集中在了“关注课程,聚焦教学”上。紧接着开展了《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学习素养》、《生成式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实践,所有教师经过这两个课题引领和多年努力,目前已全部熟练掌握课件制作的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得到有效整合。
    教学评比日常化  学校组织开展“争当成功之星信得过教师”的随堂课教学评比,每学期一人一次,若质量不佳,学校进行跟踪听课。对于教师来讲,随堂课的评价有一定的压力,让教师能认识到改进课堂不是封闭自己,不是把失败与不足掩藏起来,而是应该打开门窗,让更多的人学习、发现和研究。
    启示:关注课堂是全程、全方位的,对课的反思和研究十分重要。
   
特写镜头 
   
筷子由“快”而来的吗?
    学校一位教师在教语文《筷子》一课时,有一名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您写错了,书上也印错了。“筷子”的“筷”是竹字头,不是快乐的快。真是写错了吗?老师就让孩子们仔细阅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不是老师写错,也不是编辑出错,而是由于一开始发明“筷子”是因为无意中发现吃得快,所以叫“快子”。后来因为人们都用竹子做成“快子”,才叫“筷子”的,既表明了是用竹子做的,也保留了吃得快的含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为自己找到了证据而兴奋,一个个都说得有板有眼的。虽然因为这一课堂的意外生成打破了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但所获得的教学效果却是原先预设所没有想到的。
    显然,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精心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层不变的线性“教”案。允许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并鼓励师生在互动进行中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唯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师生的生命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这就是对智慧教学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