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字当头,实施更新办学理念的“换脑工程”,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在学校工作中,我们从转变教育思想入手,围绕现代化学校建设提出了“提高质量,观念先行”的口号,引领教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抓规范创特色、抓管理提效益、抓创新求突破为方向,努力实现教育观念转变,思想更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思想转化力度,多次组织教师到全国知名学校取经学习。
学校还通过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三风一训”和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的征集活动,发挥主人翁作用,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确立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面向未来、人人成才,赏识激励、以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创建学习型校园,打造一流质量品牌”的办学目标,并把学校的校魂定为“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确定了“用心教书,用爱育人”,“学习要用心,做人要善良”等教风、校训。
二、“细”字为先,实施完善管理制度和机制的“精细化管理工程”,坚持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首先,坚持制度创新,切实理顺和细化管理体制,规范管理程序。在学校管理上,实施了“管理模式”的突破,采用六线平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打破了条块封闭,简化了工作程序,减少了职级交叉,细化职能,明确责任,各部门在职权上相互制约,职责上互为补充,实现了良性互协。针对“一校两区”的现状,实行“一级两部、一处两室”的管理模式,校级领导承包年级,相对独立,全权负责,缩小了管理半径,明确了管理责任,增强了内部活力和竞争,达到了提速增效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整合了人力资源,使得两校区运行的行政成本有所降低,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改革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办法:建立完善教师业绩评价制度,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全面评价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期一总结,年度一表彰,评价结果逐年累积,作为教师评优选模、岗位聘任的直接依据;改革完善班级考评办法,科学分班,合理调配师资,制定以班级学习成绩为主的综合量化考评办法,全面、科学地评价班级教学工作,促进各年级、各班的合作与竞争。
改革完善学生评价办法,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做到文化课成绩评价与技能水平评价相结合,探索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的品德、心理发展过程和个性差异评价有机结合,发挥学习评价的教育功能,引导各类学生全面、充分、主动地发展。
其次,坚持教学管理精细化,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在工作中确立“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确立“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价值标准;“关注细节,把小事做细,关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工作作风。把小事干好,把大事干成,用理念和行为来保证精细化管理到位。做到严把“四个关口”:严把集体备课关,严格执行“个人深备-集体研讨-修改精备-课堂实施-反思交流”的备课程序,注重精备学习过程,体现学为主体,落实一个“细”字;严把课堂教学关,组织好各类听评课、观摩课、汇报课、优质课评选等活动,促进每位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变教师的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一个“新”字;严把作业布置与批改关,课堂作业设计科学、适量,课外作业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保证全批全改,重点讲评,分层辅导,突出一个“实”字;严把检查、反馈和评价关,做到检查适时、反馈及时、评价科学,发挥好过程管理的调控、激励和评价作用,突出一个“严”字。
最后,坚持学生管理精细化,大力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将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各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入手,按照《学生手册》的要求,指导学生将规范化、精细化贯彻到学习流程的每一个细节中。强化自主学习的计划性,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周计划”“日计划”,学会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与总结反馈,搞好“日清月结”。指导学生规范各种学习行为,从书写到演算,从活动到试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严格的管理措施约束学生学习行为,使其逐步形成以精细规范为主要特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实”字当家,实施“完善教育现代化办学条件工程”,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按照务实、实用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基本设施,先后完成了车棚建设、厕所改造、卫生室运作、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资源库建设。突出抓好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了工作重心由配备向应用的转移,建立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着重抓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形成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标准化体系;大力开展网络资源建设,抓好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队伍培养,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比赛等活动,以活动促应用,以评估促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抓好校园管理,搞好美化绿化,完善卫生管理和环境建设,总结提炼具有学校特色的“三风一训一魂”,办好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教室文化和文化长廊等,提升校园文化品味。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做到校园环境优美,校园文化高雅。
四、“严”字为本,实施学习洋思经验的“决战课堂求实效工程”,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去年以来,学校先后两次组织学校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赴洋思中学考察学习,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活动,立足课堂改革,严格教学管理,顺应“自主学习”的课改新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全员达标”的目标,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学习洋思人“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习洋思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学习洋思人“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改革课堂结构,学习借鉴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目标定向——自学自练——讨论问难——精讲指导——检测练习——抽查评价”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确立“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改革教学管理方式,落实“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要求,提高常规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创设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学氛围,努力形成“学生乐学会学,教师会教善教”的教学新局面。
五、“活”字助力,实施以人为本的“赏识激励育人工程”,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优良的学生素质
对教师:采取物质奖励加精神激励的办法,抓住关键,激发动力,解决愿干肯干的问题。抓住加强师德建设这一教师培训工作的关键,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全员培训工作,通过师德报告会、专题讲座、主题大讨论、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熏陶感染教师;广泛开展对话交流谈心活动,加大感情投入,增加人文关怀,激发教师的美好情感,升华教师的人生境界。
完善师德考评体系,健全教师聘任、流动、奖惩机制,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年度考核按教学质量可直定优秀等,充分调动广大教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学质量优、师德高、贡献大的教师,物质上得实惠,精神上受激励,政治上有荣誉,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优质厚酬、多劳多得。通过加强教育,完善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唯旗是夺、誓争一流的工作干劲,造就一支拼搏创新、无私奉献、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对学生:进行“三全一多”赏识激励教育——全员赏识:即人人赏识、赏识人人,学校干部、教师、家长、社会都来赏识、激励每一个学生;全面赏识:全方位地对不同学生、不同方面的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程赏识:从入校到毕业、从校内到校外、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的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时时赏识、处处激励;多方式赏识:课堂上口头表扬激励、作业上书面批语赏识,面对面地谈心式赏识激励,操行评语上第二人称式赏识激励,干部、老师手中的赏识激励卡,教室、走廊上的喜报、专栏等。坚持开展十大系列“十佳明星”评选活动,激励学生成为“志向高远、道德善良、聪明智慧、健康快乐、自信成功”的人。
六、“高”字定位,实施雷打不动的“质量立校工程”,打造一流质量品牌,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较高的社会声誉
强化质量立校、质量立教、质量立身意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
向和谐进取的团队精神要质量。我们突出年级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落实领导包级制度,强化包级措施,打好年级教学团体战;充分发挥班级教学会商会的作用,进一步落实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集体负责制,打好班级教学团体战;夯实集体备课,落实学科教学备课组长负责制,实行备课组“捆绑式”评价,发挥同一备课组教师的集体智慧,打好学科教学团体战。
向扎实高效的教学研究要质量。加强基础年级课改研究,抓好课改指导,适时组织三项活动:新教材通研培训活动、新教材业务考试活动和校本培训活动。加强毕业年级教学研究,抓好“六个指导”:思路指导——以“面向全体、立足中下,夯实基础、突出能力、注重差异、分类推进,狠抓薄弱、整体提高”的整体思路统一毕业年级教学;计划指导——按照全县各轮次复习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各学科复习工作计划,将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具体到天,责任到人,严格落实;信息指导——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多方搜集,准确提炼备考信息,指导教学实践;面对面指导——组织上届送考教师与应届送考教师面对面指导,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资料指导——按规定精心选择、科学运用复习资料,用高质量的资料高效指导备考;考试指导——科学运用摹拟试题和各轮次练兵试题,认真组织各轮次验收考试,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
坚定不移地抓好学生学习管理。我们编印了《摘星采花》精美短文集和激励学生追求成功的《成功者的足迹》文集,使校本课程成为国颁课程的有力补充,突出德育渗透,强化学生理想、信念和人生观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理想,端正学习动机和态度,明确为什么学,从思想上解决学生愿学的问题;挖掘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情感投入,规范管理行为,做到严活有度,情理统一。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与教育,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既严格学习要求,又讲究方式方法,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从内心深处解决学生乐学的问题。通过科学、规范的学习管理,最大可能地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保证了所有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实现了学习管理的高效益。
(作者单位:山东沂源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