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略论中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与阅读的方法 论文网

 书海轻舟 2010-04-18
略论中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与阅读的方法【摘要】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课外阅读能力,在掌握了教科书知识的同时,通过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可供选择的课外读物不断增多,教师应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和课程改革的精神,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外阅读阅读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大多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不全是课堂上老师传授而获得的,主要是通过自己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而获得的。回顾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觉得,要丰富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提高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必须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俗话说,开卷有益。也许有人会这样认为,读书嘛,拿起书本读不就行了吗?不!如果拿起书本就读,这样的读书,效果是难以显著的。我认为,除了教科书之外,读什么书一定要有选择。其理由如下:1.已有的读物数量浩瀚,新读物增长的速度又极快;2.学科的种类繁多,读物的内容千差万别;3.读物的质量、水平因作者而异,优秀的、平平的、差的,甚至内容有害的并存。因此,要想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就必须做到有所选择地阅读。那么怎样选择课外读物呢?我想至少得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一)读物的内容要优化。读物的内容是将要输入大脑的信息,内容不优化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占据了大脑的内存。一般来说,判断内容是否优化,标准主要有三点:1.用目标去衡量。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个人的奋斗目标,将长远需要和近期需要结合起来,将理论的提高和实际的需要结合起来,从而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信息输入。2.用建立优化知识结构的角度去评估。换言之,就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或选择能帮助自己奠定扎实基础的知识;或选择专业方面需要进一步向专深发展的核心知识;或选择目前缺少的某些相关的辅助性知识……3.用科学性、前沿性的角度去衡量去挑选,从浩如烟海的读物中挑选自己急迫需要充实的内容新、科学性强的那部分读物来阅读,尽可能避免在二、三流书刊上浪费本来就不太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
(二)读物的程度要适中。新输入的知识过浅,阅读就容易乏味,而过深不但难懂,读起来也容易使人疲倦,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阅读的兴趣和效果。只有将读物的深浅放在自己的最适合点上,效果才可能是最好的。为此,在选择读物的过程中,要知彼知己,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勿贪多务得。循序就是要从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读起,再到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渐进指的是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逐步向前推进。
(三)读物的数量要适度。谁都知道,人脑在一定的时间里能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大脑的信息量输入过少,大脑闲置,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输入过多,大脑又会超负荷,或者会消化不了,或者易于疲劳。只有输入量适度,阅读的效果才是最佳的。当然,读物数量的适度是因人而异,因时而易,因阅读材料的难易而异的。一般来说,如果发觉自己反复阅读一段文字而不能吸收时,那就应该停止输入了。
(四)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选定了读物,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因为科学的方法能使我们事半功倍,阅读方法科学将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效果。至于运用哪种阅读的方法,主要由阅读的目的内容来确定了。现代阅读学将阅读的方法概括为四大类:即精读法、泛读法、略读法和概读法。精读法是字斟句酌、边阅读、边理解、边思考读物内容的方法;泛读法则读得快而不深,但对文字又必须全部扫及的方法;略读法则是有目的、有取舍、跳跃式向前推进的方法;概读法即概要式的阅读方法,只通过阅读书文的标题、目次、内容提要和后记,从而了解书本的大体情况。精读、泛读、略读和概读这四类方法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精读法对读物的内容理解得比较深,掌握得比较牢,但花的时间比较多;泛读法虽然读得快,花的时间少,但阅读速度与理解深度又往往成反比;而略读法尽管对重点内容理解,花的时间也少,但由于跳跃式阅读,有时又不免遗留某些重要的内容。总之,一个人的阅读如果只有精读而无泛读、略读或概读,所读的书就会很有限,也就难以有效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反之,如果只有略读、泛读或概读而没有精读,那么就有可能什么都可能知道一点,都不深入不系统,流于浅尝辄止。因此,我认为上述四类方法要灵活运用。该精读的一定要精读,该略读或泛读、概读的书籍就略、泛、概读。那么,在阅读过程中,中学生应该怎样运用上述阅读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效果呢?我想,必须注意两点:
1.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要根据阅读的目的而定。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其阅读的目的和具体的任务大都是不同的。中学生的阅读除了增长知识外,还肩负着参加高考选拔考试的任务,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的阅读。这样的阅读目的决定了中学生面对不同的读物必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具体来说,对于课本就必须运用精读法,以期全面深入理解掌握课本的知识体系;对于帮助理解巩固课本知识的辅助读物则宜用略读法;阅读报章杂志能使自己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宜用泛读或概读法。由于课本之外的读物较多,且质量参差不齐,况且每一种一类书都有特定的读者对象,所以,中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读物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此的开卷,我认为才会是真正的有益。
2.快慢结合,交叉使用。对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或同一阅读材料的不同部分,应该采取不同的阅读速度,属于对自己目前的学业帮助比较大的材料,或者读物中表达思想观点的基本概念、主要论点等有价值的部分,宜读慢一些;对于一般性的报刊或消遣性读物,以及某些实用读物中非实质性的内容,包括那些套语、过渡照应性的文字等,都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处理。这就是快慢结合的意思。所谓交叉使用,就是说在精读中如果发现某些段落内容一般,即可改用略读或泛读的方法;而在略读或泛读中,如果发现某些有价值的词语、段落,也可以改为精读法,这样就可以提高阅读的效果了。这里,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的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无论是现代文抑或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试题的设计侧重考查精读能力。因此,我们务必要养成一种精读的习惯,逐步形成能精读各类文学作品和实用文体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形成,不但可以在各类考试中得心应手,而且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
本文来源于 www.(论文网) 原文链接:http://www./jiaoxue/yuwen/031I0132010.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