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子脉法三层

 舞动的紫百合 2010-04-20
指法与脉位:
自来诊脉两手分,彭子脉法两手合。
三指斜下寸关尺,寸脉本位在浮部,
关脉本位在中部,尺脉本位在沉部。
每部皆有浮中沉,三部九候皮肉骨。
有意无意听脉气,合听分听察河图。

脉法第一层
诊脉须先定大体,枯润二脉明分辨。
枯脉阴虚忌燥热,润脉阳虚忌阴寒。
拟方下药在指头,脉上定方细细参。

阴虚之脉用阴药,阳虚之脉用阳药。
中虚脉加积滞脉,养中调滞消积水。
轻按为多重按少,轻按少而重按多,
多而稀松成分少,都是中虚气不足。
脉润中虚忌润药,枯脉中虚加润药,

脉来松微证虚寒,补虚温寒理中汤,
左尺短少水不足,当加熟地与麦冬。
肝胆脉细中不足,少许芍药当归润。

中虚肺燥脉必涩,麦门冬汤金水降,
涩而兼细脉气枯,半夏当去津不伤。


女子尺脉则恒盛,男子尺脉则恒弱;
男子尺盛则阴虚,女子寸大则阳浮。


肾气不足肾气丸,左尺右尺细参详,
左多右少为火虚,右多左少为水虚。

麻黄汤证用麻黄,多少麻黄脉短长,
寸弱尺少轻剂量,过量汗多诸货作。

桂枝汤证脉气软,芍药寒中须谨慎,
炙草扶中宜多用,以减芍药寒之弊。

肠胃滞热用大黄,重按不实不可用,
非用不可加术草,中气不伤热滞消。

饮食甚少阴液伤,拟用补土养液汤,
术草补土伤阴液,养液之药又伤土,
山药扁豆以代术,白糖饴糖以代草,
枯瘦细脉忌辛散,当归不宜用阿胶。

腹泻多见食热滞,因于阴寒阳败少,
阴寒脉见微而少,泻后气衰面无神,
粪不远射而不食,姜附回阳速见功。

食滞热滞腹泻做,脉必紧细而有神,
右脉较左脉无力,粪水射远又能食,
神曲谷芽以消食,栀子黄芩以清热,
伤食不必紧在右,伤寒不必紧在左。

学脉忌以脉猜病,应问病而候脉气,
所问之病是外感,所得之脉乃内伤,
里气调则营卫和,内伤愈则外感愈,
里气不伤脉弦紧,束迫不舒现躁绷,
脉不微细阴不亏,疏泄收敛其意真。
学医归结在用药,用药依据在于脉。

左肢肿痛午前轻,左为阴道阴必虚,
午前为阳阳也虚,左右两尺皆不足,
右尺尤虚桂附丸,午前服下三日愈,
有谓风湿谓气虚,凭脉断病见奇功。
 
脉法第二层
持脉之时令仰掌,脉来流利细寻求。
柔润布微为阳虚,不可凉药攻伐药,
干枯而弱为阴虚,不可燥热横补药。

六脉当中部为主,不论何病与何疾,
中部上盛中下虚,先补中气配他药。
中部以上脉少无,中部以下脉有力,
温药补药当忌用,消滞清热养阴液。

中部之下而主里,中部之上而主外,
里气不足先补中,里气有余忌温补。

人身之左为阳道,左脉郁而又虚大,
升不上来为阳虚,温升之药姜附桂。
人身之右为阴道,右脉郁而又实大,
降不下去为阴虚,凉降之药芍地冬。

左属水木宜润养,右属火土要温补,
左脉沉细水木枯,滋润水木地黄丸;
右脉微少火土衰,温补火土理中汤。

左寸不足君火弱,肝木足则心火足,
右寸不足肺气虚,脾土足则金水旺。
木以生火土生金,子若虚来补其母。

左尺不足肾水亏,补肾水兼降肺金,
右尺不足相火衰,温肾阳兼降胆木。
肺金降来天一水,胆木降而助相火。

所用之药病机合,不可背离指下脉,
书中之方立其意,处方用药法自立。
脉法第三层
常言症假察其脉,脉若假则取其沉,
沉部有力为邪实,沉部无力为正虚。

肺脉大而肝脉小,闭经之象查其奸,
肺脉小而肝脉大,怀孕之脉切莫疑。

初学脉诊三句话,脉之浮沉分表里,
脉之快慢分寒热,有力无力分虚实。
脉越鱼际体大虚,补中寓降法为要。

微弱二脉:
微脉润而少,轻有重按无,
总属阳气微,温补宜急图。
弱脉枯而少,清无重按有,
总属阴液枯,清润法当守。

枯润微弱先分别,阴虚阳虚有把握,
少阴病之脉微细,四逆汤中用附子,
营卫病脉弱而渴,白虎汤中用石膏。

左尺少而右尺多,水枯阴虚当清润,
左尺多而右尺少,火衰阳虚当温补。

虚实二脉:
实脉中沉盛,满指成分厚,
久按总有力,攻下须研究。

伏而有力食积滞,脉细有力津液伤,
软而有力气不足,滑而有力痰食积。
腠理热实不可下,只宜清润疏通法。
脉小而实现虚证,补气补血缓缓下。

虚脉松而大,气虚与血虚,
阴虚与阳虚,直接补其虚。

松紧二脉:
松脉即虚脉,虚松气不充,
虚乃言其名,松乃言其实,
诸病宜急补,补气与补中。

外散之脉而为松,成分不够中不足,
补气补虚升降机,脉不外散气归中。

紧脉内聚敛,转绳弹人手,
寒食之现状,寒敛与食停。

右紧伤食左紧寒,食停气聚成积聚,
积于何处紧何处,温散清散与通散。

滑涩二脉:
滑脉有二象,鼎沸与盘珠,
燥热则伤津,如鼎锅之水,
津液滋多者,往来流利脉,
如盘内走珠,皆为脉滑利。
新婚有孕滑,痰病脉亦滑。

有孕脉气足,痰病脉不足,
鼎沸之滑脉,重按而有力。

涩脉有两仪,血少与阳虚,
血少涩在左,阳虚涩在右,
涩如刀刮竹,亦如雨点沙,

弦缓二脉:
弦脉收敛病,气机不舒展,
治弦须养中,用药忌收敛,
疏泄与畅通,气机得舒展,
疏泄若不通,气机聚而敛。

弦如弓治弦,向内收聚象,
木气本稚弱,弦乃木气郁,
木郁金躁结,润躁开金结,
木郁得舒展,郁舒弦乃去。

木气阳弱弦为寒,不舒水分弦为饮,
木郁冲击弦为痛,木病中败为病重,

弦脉忌用收敛药,弦脉慎用刚躁药,
寒病之脉弦易治,得温养则弦易化,
此外之弦不易治,中气伤四维不运。

寒病饮病之脉弦,弦大而虚润不枯,
风病之弦枯而细,阴虚津枯宜养阴,
内伤脉弦补中土,兼治木气弦乃去。

缓脉虚而散,散漫不收敛,
中虚卫气虚,疏泄自汗出。

缓脉忌疏泄,药熹收敛药,
桂枝证脉缓,即是此中脉。

濡细二脉:
濡脉为湿盛,细脉为津伤,
湿热脉亦濡,细亦主无阳。

濡脉如棉在水中,细脉如蛛牵细丝,
濡而似缓有湿热,细而无力为阳虚。

津伤生热细有力,细而有力为积聚,
濡中藏细湿伤津,濡现于外细现内,
湿用利水有不效,利水而伤津液故,

养金气之收敛,调木气之疏泄,
扶中土之运化,湿去而津不伤。

大小二脉:
脉大气机离,脉小气归里,
脉大病渐增,脉小病自已,

冬季脉大最为忌,冬不藏精春病温,
胃热实脉大有力,中部沉部盛浮部,
浮部大而中下虚,脉愈大则气愈虚。

阳虚亦有大脉者,大而虚松指下润,
阴虚亦有大脉者,脉浮大而不润泽,
重按之迫迫夺指,躁动生风危之象。

芤革软硬四脉:
芤脉伤阴极,革脉属阳虚,
硬脉寒之象,软脉热在中。

芤革二脉皆中空,失血败精病难治,
芤则浮而边虚松,革则沉而边实硬。

芤脉热伤阴,革脉寒伤阳,
失血则脉芤,失精则脉革。

硬脉劳坚而有力,软脉濡厚而有力,
硬脉沉坚为阴寒,软脉胶粘而为热。

芤软阴伤浮为热,革硬精伤沉为寒,
女子失血脉芤软,男子失精脉革硬,
四脉皆为病之重,阴阳寒热须分明。

浮沉迟数四脉:
浮脉随手起,总是虚之证,
诸病忌升散,中下复其根。

指按至沉部,随指往上浮,
非浮部有脉,中沉部无脉,
上浮而向外,中气之虚也,
浮而在脉上,其虚更盛也。

浮弦鼓指兼肝风,土虚木旺易生风,
外感脉浮只宜降,兼以补中营卫和,
内伤脉浮重补中,中部上多中下少。
外感脉束迫不舒,不必定见要脉浮,
麻黄汤恶寒脉沉,沉转浮则热汗出。

沉脉在肉下,虚实易了然,
沉实为实热,沉微属虚寒,
沉细而无力,亦可属虚寒,
沉细而有力,亦可属实热。

承气汤证胃家实,整个的实宜攻下,
沉细有力腠理实,滋润疏通活血气,

迟脉乃虚寒,里阳太少也,
无病脉迟者,元气难持久,

不及五至而为迟,胃家实热脉反迟,
迟脉亦有实热者,实热迟缓厚有力,
虚之迟缓脉虚微,无病脉迟肾家危。

数脉乃中虚,虚盛则数盛,
数宜为虚热,兼细则阴病。

中虚而数世人忽,河图之数五居中,
中虚不能统四维,脉来过五而为数,

热伤津液脉来数,数而兼细津液亏,
中虚而又伤阴分,补中养阴为难治。

热脉沉不数多实,发热脉动数必虚,
数而中下脉微少,沉而微数虚更盛,
中气大虚脉数极,凉药伤中下咽危,
甘味补中中气复,相火下降脉不数,
数读索来世人误,认数为热误人多。


结促动代四脉:
结促与代脉,脉来停一至,动脉如豆动,只见关中位,
脉动现数象,停一至为促,

外感风寒荣卫促,促乃表郁脉急数,
促脉急促有歇止,数脉快而无间歇,

津液不足则脉结,脉来一止有定数,
有孕脉代中气多,秉赋代者富贵人,
病重脉代则危矣,脉来一止又无神,
长夏之代有身孕,脉神充足四维运,
动脉如豆无头尾,气机不舒主内痛。

洪伏二脉:
洪脉象外掀,中气大虚证,愈洪中愈虚,兼弦为实象,

脉洪无力全属虚,洪弦有力乃为实,

伏脉气内实,深藏骨际间,
热深与痰闭,指下细心探。
气虽内中实,热清痰豁后,
脉起即不伏,气就不实也。

躁驶二脉:
躁脉不安定,外因与内因,驶脉上下窜,虚与热之证。

感外寒卫气闭束,热不通躁急不宁,
此因于外感而躁,散卫清热解表郁。

温病之脉躁而急,木火离根而内伤,
宜照温病法治之,降肺金而封木火。

小寒前后小幼童,咽痛咳嗽不思食,
尺脉当中有一线,上窜进入关脉中,
肾虚阳动不封藏,温养肾家莫迟疑,
关脉一线窜入寸,肝胆有热肺不降,
尺脉如珠窜尺下,肾败难治早婚亡。

平人脉:
欲知病人脉,先学平人脉,调匀而柔和,乃是平脉诀,
来去皆调匀,不来多去少,
不来盛去衰,神足质柔润。

真脏脉:
五行运动圆,见圆不见真,
一见五行真,胃气无毫分。

心火真脏脉如勾,有上无下浮不降,
肺金真脏脉如毛,散而不收薄涩象,
肝木真脏脉如弦,新弓张弦如刀刃,
肾水真脏脉如石,石沉水底中气亡,
脾土真脏脉如缓,有如屋漏时一落,
迟缓而不能连续,中气不存而先亡,

如钩如毛如弦如石如缓,
皆钩皆毛皆弦皆石皆缓,
一气独盛诸气败亡,
故死也。

造化秋金之气,居上而降于西,
人身右寸属肺,肺与大肠表里,
右寸亦候大肠之气。

造化厦火之气,居上来自春木,
人身左寸属心,心与小肠表里,
左寸亦候小肠之气。

造化中土之气,居中相火之上,
人身右关属脾,脾与胃相表里,
右关亦候胃之气。

造化春木之气,居左而位于东,
人身左关属肝,肝与胆相表里,
左关亦候胆之气。

造化冬水之气,居下来自秋金,
人身左尺属肾,肾与膀胱表里,
左尺亦候膀胱之气。

造化相火之气,降于金藏于水,
身右尺属相火,上焦心包表里,
右尺亦候心包之气。

肝胆俱候于左关,胆脉亦候于右关,
右关乃中土之位,少阳相火附土气,
胆经循胃口环行,入胃中而向下也。

大肠脉候于肺脉,位下部亦候于尺,
小肠脉位居中焦,亦候于右关之脉,
心包相火位心下,亦候与心脉上也。

脉法要学得深透,指法要按得活泼,
归纳于三指之下,以求得下药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