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呼吸 心生活》书摘-身心健康的12条忠告 1你未必总能控制生活中的外部环境,但能够控制你对它们的反应。 在经历艰难情形时,请记住你的选择: a) 重构情形,将它视为一种挑战,而非威胁。记住,生活中能够持续进行的,只有变化本身。只有这样,即使面对怀疑和不确定性因素,你也能够认识并加强内在的力量。逆境即是历练,精神从中而生。 b) 呼吸永远与你相伴,这是自我认识和自我选择的关键。在压力情况下,我们很容易忘记这样的事实:即使情形有所变化,你的内心总有不变的安宁之所,即内心的“自己”,或“见证”,也就是你真正的本质,它能够静观心灵的持续活动,而不会随波逐流。你有你的想法,但你不是这些想法。 c) 吸一口气,让它自然呼出。下一次呼吸会自然来到,胸部的横膈膜会重置。将注意力集中在腹式呼吸上,或许可以用一种意象来帮助自己。腹部像气球一样在吸气时鼓起,在呼气时变得扁平;一只小鸟在吸气时张开双翼,在呼气时紧紧收起。在从10倒数到1的同时感受呼吸在腹部的运行,或默念“Ham Sah”(“我就是‘自己’,我在观察”)。在一天当中,这种简易放松反应可以帮助你强化自己的控制和选择。
2最佳的健康状态是身体和心灵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标包括: a) 每周至少4天、每天至少练习40分钟。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可以进行有氧运动、举重训练,也可以进行伸展运动,当然,最好是这几种运动的结合。瑜伽练习可以选择每天的一整段时间进行整体练习,也可以每天进行多次,每次进行若干动作的练习。 b) 有意识地进食。让身体需求来调整自己的饮食,而不受先入为主的心灵结构支配。除非是医生规定了特殊的饮食,大多数人可以遵循如下原则:
少量糖的摄入。糖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你的食欲,从而导致进一步“无意识进食”(非身体所需的食物摄入)。 少量脂肪的摄入。脂肪导致过多热量摄入,增加心脏病及多种癌症的危险。减少摄入富含脂肪的肉类、面点、奶酪等食物,以及全脂奶制品。 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大量的新鲜水果、蔬菜,以及全谷食品会加快食物残渣在消化道的蠕动,降低胆固醇水平,产生饱腹感,从而降低食欲,并减轻体重。它们还是维生素的来源,提供重要的抗氧化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这些维生素会帮助身体消除很多致癌物质。
我记得一位前奥运会奖牌获得者、滑雪运动员吉米•休加因多发性硬化症而过早结束了大好的职业生涯。在陷入了日益严重的沮丧情绪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有一个选择:是选择做一个患有多发性硬化症但依旧健康的人,还是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不健康的人。之后,他开始了有规律的锻炼,合理安排自己的营养,并开始冥想修习。我是在负责心灵/身体临床中心的时候了解到他的。休加将自己视为一个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健康人。那么,你对自己的看法是什么?你内心的安宁是否完全取决于你的身体状况?
如果你有投入的态度——积极地参与生活,向目的与意义敞开心扉,你就会心怀好奇与开放之心面对改变,而不是充满恐惧与怀疑。当你抗拒变化时,试着让自己顺其自然,保持静观姿态。如果你不再坚持自己对方向的执著,道路就会在你面前展开。还记得“不知”的智慧吗?让自己更加灵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采取接受的态度,认识到自己无法预知未来,对所有可能敞开心灵。固执地认为自己了解一切,并企图控制世界——控制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可能意味着潜在的痛苦以及无法全面探索“新”世界,而“新”恰恰是生活的最本初的定义。
请看下面的实验:让患有晨呕的妇女吞服胃内气囊,这是一种外部可感的措施,用以治疗胃部痉挛和由此导致的呕吐。接着,告诉她们将服用一种有效的抗呕吐药物。然而,真正给她们服用的却是吐根糖浆,这是一种用于食物中毒时的强效致呕剂。之后大多数妇女说,呕吐和胃部痉挛减少了,她们信念的力量甚至强过了药物!每天,在冥想时,倾听心灵的诉说,认识你的信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你对世界、对自己健康的认识。对自己保持清醒,选择相信这是个善意的世界。
企图躲避压力只能换来短暂的效果。事实上,躲避只会强化原有的恐惧、无助以及应对的无能,通过药物、酒精或否定来躲避压力会削弱自尊。压抑恰是心灵/身体的雷区。对事物不加认识和觉醒会让你盲目、失控,由于选择不去审视,会导致心灵和身体毫无缘由地处于发作和失控状态。如果直面恐惧,即使困难重重,也会带来态度的转变,使你更多地感受到自我价值、控制和内心的力量。有时,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去面对这些“窟窖里的魔龙”,不要害怕寻求帮助。
或许你还记得重构练习。在那个练习中,我们感受到的愤怒、恐惧、仇恨,与成就、爱或被爱、体验幽默截然对立。与恐惧等情感相伴相随的是肌肉紧张、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与爱同质的情感则与开放、顺其自然、放松等紧密相连。记住,要关注你的身体处于何种状态;接下来,审视你的心灵状态。学着放手,顺其自然,是减少并超越压力,达到内心安宁的中心。
在你的日常活动及交往中,为了让自己感到“正确”、有价值、一切正常,想想自己花费了多少精力来对抗不同情形。当你开始认识到那种宝贵而独特的自我价值时,防卫之心就会消失,身体就会自然放松。
虽然大腿肥胖,鼻子太大,错误连连,生活困窘,诸多健康纷扰,背痛,或有其他身体局限,但仍要接受现实。
看待他人时,应看到他们的实在,而不是以你自己的愿望为标准。接受他们的现状,而不因为他们不是某种身份而加以评判。对自己接受得越多,你就会以同样的角度看到更多他人身上的本质。每个人的核心都是一致的:无条件的意识,或者“自己”。要看到他人的“自己”。如果你有宗教信仰,可以将这个过程视为发现彼此的非凡与神圣。这就是梵语中友好问候语“Namaste”的意思。
有一则古老的格言,讲的是当学生作好了准备,老师就会出现。这里的老师可能不会轻易以熟悉的装扮出现。有时,最为讨厌和难以相处的人可能恰是教你耐心、果断、宽恕及其他应学之物的良师。你还记得那个“暴君”的故事吗?
耐心意味着专注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