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得糊涂”其实是不糊涂

 文静1961 2010-04-26
“难得糊涂”其实是不糊涂

 

     据说,有一年,郑板桥来到山东莱州云峰山观赏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后,没办法只好借宿山间小茅屋。屋内主人是一位儒雅的老者,问其姓名,曰“糊涂老人”,且出语不俗。又见室内有一块小方桌般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更是赞叹不已。见此,老人便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也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不是糊涂之人,于是题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

     看了故事我们就该知道,这里的“难得糊涂”是假糊涂,其实不糊涂。当时的世态,使得老者隐居山中,自称“糊涂”。板桥洞察原委,悟出其中奥秘,称赞他是“难得糊涂”。可是,事后多少年来,板桥的本意却被很多人曲解了。“难得糊涂”成为一个幌子,成为一种“处世哲学”,甚至成为某些“聪明人”投机经营的法宝。这些人在遇到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总是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去做,一点不糊涂;而在遇到对自己无关甚至不利的事情时,总是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打起“难得糊涂”牌,装聋作哑。这样的处世哲学,误导了不少人,也害了不少人。他们或是在大是大非等原则问题上,或是在日常生活小节等所谓“小问题”上犯起“糊涂”,突破“底线”,结果呢?不是违法犯罪,就是犯了错误。而当他们真的醒悟不糊涂时,则往往已是悔之晚矣。所以,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什么是“高压线”,什么是底线,一点都不能犯“糊涂”。

     由此可见,“难得糊涂”不是要你犯糊涂,而是要你不糊涂。即便你装糊涂,心里也不能糊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