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得糊涂

 scorpio111 2011-06-29
 
 
 
 
           难得糊涂
 
清朝郑板桥书、画、诗都了得,但仕途不顺,直到50岁才当上个七品芝麻官。有一年,他跑到莱州云锋山(在山东)看南北朝著名的“郑文公碑”看的入了迷,太晚了回不去。看山上有几间茅屋,便去敲门借宿。

     郑板桥借宿的这户人家的主人是个老头,自称“糊涂老人”他藏有一快桌子搬大的墨砚,知道郑板桥的“怪名”请他题几个字,好刻在背面。郑板桥想了想,挥笔题了“难得糊涂”四个字。

     古代书画家出门都带着印章,有名章,也有闲章,题词作画盖上一个。郑板桥写完盖上“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章,说砚背面还有空位,应该有糊涂老人写一段跋。糊涂老人不客气了,写下“得美石难,得顽石难,由美石而转人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于之庐,不人富贵之门也。”完了也盖上自己“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的章。郑板桥一看大惊:糊涂老人原来是个“致仕”的高人。看看还有空隙,赶紧补上一句:“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难得糊涂”这四个字,本来不过是“难得你糊涂老人”热情接待的意思。 吃人家的,住人家的,表示一下感谢,也在情理之中,接上了后面一句“ 难得糊涂”,流传至今却成了至理明言。
 

你糊涂了吗?所谓糊涂:孔子发现了,取名中庸;老子发现了,取名无为;庄子发现了,取名逍遥;墨子发现了,取名非攻;板桥发现了,取名糊涂;当代精英发现了,取名和谐。糊涂之难得,在于明白太难。和谐之难得,在于实现太难。所以,有一种明白叫糊涂,有一种糊涂叫明白。装糊涂的人最明白!明白最高境界就是糊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