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河”必须“拆桥”(一)

 陈积伟 2010-04-29
 在许多企业里,老臣们私下常念叨的:哼,刚过河,老板就要拆桥啦。一语间,流露出老臣们无限和无奈的哀婉。是的,一想到未来要被拆掉的危局,他们心里的悲凉是可想而知的。可悲凉的同时,还有对自己企业无限的留恋。很自然,老臣首先是有功劳的,企业能有今天是与他们所付出的辛劳、智慧、奉献、奋斗密不可分的。他们对企业是有感情的。因为付出汗水的同时,也对企业的一切因日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当老臣们在心里哀叹自己的命运和怨恨老板过河拆桥的时候,可曾想过老板“过河拆桥”的真正原因吗?其实,老板们的拆桥也是实出无奈。

    古往今来,过河拆桥一直是个贬义词,拆桥者也历来遭人唾骂。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到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无不成为千古谈资。为何过河必须拆桥呢?一句话,就是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只有桥拆了,才能继续前行;留着桥不拆,企业就有可能踯躅,就有可能走回头路?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哪还容得企业原地踏步,乃至走回头路呢?市场竞争是激烈的残酷的,企业在市场的大海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企业创业成功后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前进和发展。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经营能力如果不提升,企业只能败下阵来。如果没有管理或管理力量比较弱,企业肯定是一团乱麻。缺乏管理的企业如同人体缺钙,会得软骨病,是不可能健康茁壮成长的。无论是持续提高经营能力还是持续增强管理能力,都需要增加新人。否则,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和壮大企业组织,只能是说说而已。此时新人的加盟对企业组织是必需的,但对原来的老人则是巨大冲击。如果新老人之间的摩擦和磨合不好,必然会给企业组织带来内耗和风险。

    如果不拆桥,这些老功臣对企业的发展将会形成极大的阻碍。矛盾积累多了,就会反目成仇,极大损害到一个组织的发展。矛盾积深了,作为企业的掌舵者,被逼得不得不下狠心掉这些拉过磨的,甚至会一边一边怀着仇恨恶狠狠地说:本来不想杀,做得太过火了!所以过河拆桥要选择最佳时机。否则,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老臣们可能是心怀仇恨离开,也可能与企业捣乱,或者是泄漏公司核心机密,自立门户等等。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企业灭亡。

    过河后如何拆桥?首先细分老员工。应该通盘考虑,哪些创业功臣还能够进入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哪些不能。对哪些不能的,就应当妥善安排,尽快离开企业组织。有帅才想法,也有能力做帅者,应给予充分的发展空间。有想法且有能力,能够独立支撑一片蓝天的,就应开设分公司,或单独成立股份公司,让这些人在这些新公司担任要职,发挥他们创业的特长,继续让他们再创立新的事业。企业掌舵者应主动为那些能者铺好进路,至于合作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具体问题具体处理。总之,应主动给这些人提供舞台。最起码就是给这些人相对独立的工作,满足这些人想当帅的心理需求。当然,只是有想法者,没有独顶蓝天能力者,就不要勉为其难。那样是害他。

    第二,有一定能力而没有更多想法者,武装后继续前进。有些人确实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有一定的能力,但不想独立门户,也许感觉自己不是那块料,又想继续和组织一同前进,怎么办?对这些人,企业应安排他们学习充电,参加各种培训,目的是让这些员工开阔视野,改变思维习惯,改变思想状态,主动配合企业新人,积极为企业创新发展再立新功。

    第三,有潜力者应继续培养。有些老员工愿意跟随组织一同发展,且愿意学习新的东西,有培养潜力,那么就应主动积极地把这些人进行能力培训,帮助他选择好的培训班,鼓励其业余时间学习。通过各种专业的培训学习,使这些人在能力上能够适应企业新阶段的需要。在培训能力的同时,也要进行思想转变培训,使这些人的思想首先转变成一个组织上的新人。不然的话,即使有了能力,他同样不能与企业一同前进。

    第四,对没有培养前途,主观上不愿进取者,不应心慈手软。老员工中可能会有一些没有培养前途,主观上不愿进取的人,应当妥善安排走人。对于一同参与创业者,并给予适当的分红股份或期股;对于哪些最初参与企业创业的普通员工,应给予一定补偿,如多给予一些薪水和人文关怀,或者主动帮助这些人联系到新工作,帮助其找到能发挥其能力特长的新的工作岗位。因为,差者不走,优者必然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