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生摄影讲座之二——如何构图
默认分类 2009-07-06 23:39:30 阅读293 评论10 字号:大中小
6月19日,我们在邮政局会议室听取了王老师的摄影讲座之一——《自然光的运用》,时隔5天,6月25日晚上,在移动公司会议室,王老师给我们上了第二课——《如何构图》。 其实摄影也无非就是两个方面——用光和构图,王老师是想在一周之内完成这个系列,给渴望摄影知识的林州老乡一个交代。虽然天气炎热,但大家还是悉数到齐,谁也不肯错过这个机会。 下面是我的笔记,可能记录的有疏漏,仅供参阅。
一、不同的拍摄高度对构图的影响 摄影的构图是门很大的学问,拍摄高度的选择更会直接影响画面的构图。所谓拍摄高度就是指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也就是摄影中常说的“平拍”、“仰拍”、“俯拍”。
1、平拍展现真实画面 平拍是指相机镜头的高度与被摄主体的高度大致相当,相机镜头朝水平方向的拍摄。平拍多用于拍人物、风光或建筑物,因为平拍类同于人眼直视,拍出的画面不会产生变形,而且使景物或人物在画面上显得亲切、自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拍时对于主体的前景和背景的选择要适当,尽量避免前景影响主体,背景太过杂乱,破坏画面的美感。
2、俯拍表达宽广纵深 俯拍是站在高处将镜头朝下拍摄,具有写实功能。俯拍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展现。因此,俯拍常用于表现被摄对象数量过多,场面盛大。
3、仰拍表现高大雄伟 仰拍是将相机镜头向上仰起拍摄,具有写意功能。仰拍多用于表现被摄对象的高大雄伟,比如表现高大雄伟的建筑等。仰拍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表现拍摄者对人物的仰慕之情。比如拍摄英雄人物或伟人的石雕,摄影师经常会利用仰拍的手法表达人们对他们的敬仰,也表达伟人的高尚情操。仰拍在摄影的构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适当利用仰拍也可以简化画面的背景,使画面更简洁。
二、构图中的几个要素 1、主体 如何选择主体?如何提炼主题?你的照片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受?这就是主题或主体的重要性。主体是照片中的灵魂(我个人的补充)。 初学者在拍摄时,往往总想拍全,什么都想收入自己的镜头,但到最后不知道你在表现什么,表达什么,以什么为中心。 画面要围绕主体去做。 拍摄人物要多和被拍对象交流,打破拘束感。拍摄人物最重要的秘诀是:人物表情接近高潮而未到高潮,这是最佳时机。 要学会利用光圈、光线来突出主体。如大光圈来虚化背景突出主体,如主体在明亮的光线处,背景则在暗处。
2、陪体 帮助主体的情节。
3、前景 前景是主体之前靠近镜头的景物,成像比较大,色调深,一般在画面的边缘处。大型的风光,层次丰富,场景大,要利用前景来衬托。 前景的主要作用是: a 烘托主体。选择季节性或有地方特色的景物来当前景,这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b 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远大近小,反差,调动人们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 c 画面形象概括力。最有代表性的放在前面。 d 加强画面的感染力。拍摄生活画面时候,门窗、床、桌子等当前景,具有亲和力。 e 加强画面的装饰美。 f 均衡画面。前景可以平衡均衡画面。 g 强调现场气氛。
4、背景 在主体的后方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主要用来丰富主体。 a 抓特征。抓地方、时代特征,创造性的纪实,典型化的瞬间。要展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气氛等。 b 力求简洁。摄影是在做减法,绘画是在做加法。要靠光线、镜头的变化,要靠雾、雨、雪等简化背景,不然主体不能突出。 c 有影调对比。使主体有立体感。暗的主体衬托在亮的背景,亮的主体衬托暗的背景,如果主体亮背景也亮要有中性灰。
5、留白 留白是绘画的一种技法,同样适用于摄影。 如拍人物也总是避免头部、身体与树木、房屋、路灯及其它物体重叠,而将人物安排单一色调的背景所形成的空白处,在主体物的周围留有一定空白,可以说是造型艺术的一条规律。摄影不留白,画面则有拥堵感。画面留白,有透气的感觉。 如拍行进的人,河上小船等对象,前面要留有一些空白处,这样才能使运动中的物体有伸展的余地,观众心上也觉得通畅,加深对物体运动的感受。
讲座现场
农村生活场景
傍晚的小河
前景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