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10

 寒江雪凝 2010-05-04
古往今来,在争位的斗争中从来没有并列第一,也注定不会有兄弟你好我好的结局,此时的兄弟已经不再是兄弟,而是天敌。
在曹丕得立天子三年之后,也就是公元220年,那个“治世能臣乱世枭雄”曹操去世了,33岁的曹丕正式踢开汉献帝,开创魏国,自己登基称帝,史称魏文帝。
此时等待曹植的又是什么呢?除了憋屈,还是憋屈。
曹丕即位之后,马上秋后算账,曾经辅佐过曹植的丁仪、丁廙被诛杀,另外丁氏一门男丁全部被诛杀。幸亏杨修早就被曹操处理掉了,不然即便那时不死,此时也难逃一死。
处理完曹植身边的人,就轮到了曹植本人,此时曹植还是临淄,按照规定,应该到自己的封地报到了,然而曹植却去不了临淄了。
他被弹劾了!
负责监察的官员灌均揣测曹丕的意图,弹劾曹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按律应当问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此时曹丕倒是出来装好人,发了一道富有人情味的诏书:
植,朕之同母弟。朕於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
临淄侯别当了,当安乡侯吧!
临淄在今天的山东淄博,安乡在今天的湖南常德,到现在为止两地的发展依然存在差距,况且三国乎?
不过曹植的安乡侯并没有当多久,一年后他就被该封为鄄城侯,不过相比于众多兄弟,曹植还是高兴不起来,此时其他兄弟已经被封为公了,而他仅仅是一个侯。
又过了一年,曹植总算跟兄弟们平起平坐了,他们集体被封为王,曹植由鄄城侯变成鄄城王。
然而,曹魏帝国的王其实只是一个虚名,只是一个身份的象征而已。
曹植虽然贵为亲王,可是他的手下比他还横,因为有保安官,有监国礼宾官,这些官不是来伺候他,而是来监视他的,严格演义而言,人家才是一把手,而曹植在自己的封国内只是有一个王的头衔而已。
至于手下的士兵,满打满算只有二百来人,基本都是曹丕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以这些人为班底开个老年运动会是可以的,想用这个班底造反甚至打天下,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即便曹植已经被管制到如此程度,曹丕以及继任的曹叡对他还是不放心。
公元223年,曹植由鄄城王改封雍丘王,搬家吧!
公元227年,曹植由雍丘王改封浚仪王,再搬!
公元228年,曹植由浚仪王改封雍丘王,搬回去!
公元229年,曹植由雍丘王改封东阿王,接着搬!
公元232年,曹植由东阿王改封陈王,再搬!
从曹丕即位的220年算起,曹植在12年里封号前后变动了多次。
从临淄侯到安乡侯,从安乡侯鄄城侯,从鄄城侯到鄄城王,从鄄城王到雍丘王,从雍丘王到浚仪王,从浚仪王再到雍丘王,从雍丘王到东阿王,从东阿王到陈王,短短的十二年,称谓换了八次,搬家搬了多次。
见过折腾人的,没见过这么折腾人的。
在这十二年里,曹植不是没有向曹丕表示过忠心,《洛神赋》里写的是洛神,其实寄托的是曹植对于君心的希望,只可惜,落花无限有意,流水终究无情,曾经的兄弟PK令曹丕终生难忘,怎会给曹植翻盘的机会。
其实兄弟争来斗去又有何用,他们终究跳不出那个圈。
公元225年十二月,南征无功而返的曹丕率军北返,途中专门祭奠了东汉已故太尉桥玄,桥玄便是当年预言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那位。曹丕专门祭奠,或许是感念桥玄预言之准吧。
公元226年正月,曹丕原计划是准备回许昌,然而就在他准备回许昌之前,许昌发生了一件怪事,许昌城南门居然无缘无故的崩塌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莫非?
还是不回许昌了,还是去洛阳吧!
然而该来的,究竟躲不过。这一年夏天五月十七日,曹丕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这一年他39岁,四十那道坎如果过去了,或许就没事了,可惜他没有过去。
屈指算来,他在位满打满算只有六年。
在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叡继承了皇位,曹植以为这将是一次转机,然而遗憾的是,侄子曹叡依然不买他的帐,在曹叡那里,曹植得到的待遇与曹丕在位时一样:狗不理!而且由于曹植以前有过错,因此他的待遇比别的亲王都要减少一半。
曹植最后一次努力出现在公元231年,这一年他再次给皇帝曹叡上书,恳请曹叡改善皇族之间的关系。曹叡答应了,诏书写的也很感人,然而一切仅仅是说说而已。
公元232年,曹植生命中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他前往洛阳准备面见皇帝曹叡再次为自己争取机会,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化为泡影,他一心想与皇帝侄子单独面谈,然而侄子始终没有给他单独面谈的机会。
哀莫大于心死,自此,曹植的心死了!
心都死了,身体只是一个躯壳而已。
这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心有不甘的闭上了眼睛,享年四十岁,比他的哥哥曹丕多活一岁。
在他的身后,他的侄子曹叡赐他谥号为“思”,在谥法中,追悔前过曰思,显然,在曹丕曹叡父子那里,曹植注定是一个终生有污点的人,即使盖棺定论,他的谥号也只能为“思”。

曹丕驾崩了,曹植作古了,兄弟俩关于皇权的三角恋结束了,该说说他俩关于甄皇后的三角恋了。
 
所不同的是,关于皇权的三角恋见于正史,关于甄皇后的三角恋则见于民间传说。
甄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何等一个女子能与曹氏兄弟撑得起三角恋呢?
甄皇后,真名在《三国志》里没有提及,有人说她叫甄洛,有人说她叫甄宓,在我看来,这两个名字都与《洛神赋》有关,很有可能是后人牵强附会的。
不过为了叙述方便,我们还是叫她甄洛吧!
甄洛,中山无极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无极人。据《三国志》记载,少而聪慧,好读书,天下兵乱时有过劝说父母开仓赈济百姓的义举。
长大后,甄洛有了第一次婚姻,丈夫是袁绍的第二个儿子袁熙。如果历史就此发展,史上便没有甄皇后,而只有老袁家的二媳妇了。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变故发生了,曹操统军攻破了袁绍的大本营邺城,袁家就此败落,而甄洛却迎来了一生的转机。这一年,曹丕17岁,在邺城他遇到了让他神魂颠倒的甄洛,这一年,甄洛22岁。
在那个年代,娶结过婚的女子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曹操更是不以为然,于是便做主为曹丕娶了甄洛,这样甄洛就有了成为皇后的机会。
在甄洛二婚以后,先后为曹丕生下了后来成为皇帝的曹叡和东乡公主,从曹叡后来成为皇帝来看,曹丕对甄洛应该是宠爱不减的,事实却并非如此。
尽管《三国志》里对曹丕与甄洛的感情没有过多描写,但可以推测,在最初的几年,曹丕与甄洛的感情还是不错的,然而随着后来成为郭太后的郭氏的介入,两人的感情便逐渐淡了下来。
从甄洛所生的两个子女来看,曹叡出生于公元204年或205年,东乡公主在建安二十一年有过随祖父、祖母出征的经历,此时年龄应该不会太小,大胆推测应该出生在建安十八年之前,此时至少三岁以上。
如此一来,甄洛的两个子女都是出自建安十八年之前,而建安十八年之后她再没有为曹丕剩下一男半女,在这之后,郭氏出现了。
郭氏应该在建安十八年到建安二十一年之间来到了曹丕的身旁,从此恩宠有加,而曹丕其他的女人也就靠边站了,这其中就包括甄洛。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曹丕被立为魏国太子,而郭氏则成为夫人,从此郭氏牢牢把握住了曹丕的恩宠,而年过三十的甄洛则开始走下坡路了。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并迁都洛阳,本来应该一起享受胜利果实的甄洛却被留在了邺城,此时在洛阳的曹丕身边有郭氏的陪伴,另外还有已经成为山阳公的刘协的两个女儿。当曹丕在洛阳的花丛中嬉戏的时候,38岁的甄洛会做何感想?
哀怨,除了哀怨,还是哀怨。
对于女人来说,哀怨本来是女人天然的权力,甄洛也是女人,所以她也有哀怨的权力。只是甄洛不是普通的女人,她是当朝皇帝的女人。
谁的女人都可以哀怨,唯独皇帝的女人不可以!
公元221年,就在曹丕称帝后一年,有人告密说,身在邺城的甄洛因为不能与皇帝见面,口有怨言。
如果换做平常夫妻,身为丈夫的曹丕必定会想法设法回到甄洛的身边,甜言蜜语进行安抚,可惜,他们不是平常的夫妻。
甄洛等来的不是曹丕的安抚,却等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结局:赐死!
让你有怨言!
生于公元182年,死于公元221年,给后世留下难解谜团的三国美女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路,享年39岁。巧合的是,5年后,曹丕也去世了,享年也是39岁。
据说甄洛下葬时,头发盖面,用糠塞口,意思是让她即使到了阴间也无脸见人,即使有怨也无法诉说。
一个字,惨!
究竟什么人告密,要把甄洛害的这么惨?
矛头指向后来成为郭太后的郭氏。
据说郭氏向曹丕告密的还不只这些,她甚至还告诉曹丕一个惊人的消息:曹叡可能不是他的儿子。
不是曹丕的,还能是谁的?
可能是袁熙的!
郭氏说,虽然我也不太相信,但传出去毕竟不好。话就说到这个份上,怎么办,曹丕自己看着办。
曹叡究竟是不是曹丕的亲骨肉呢?应该是!
如果曹叡不是曹丕的亲骨肉,而是袁熙的遗腹子,那么在曹丕临终时就不会选定曹叡为太子,毕竟那个时候他还有其他儿子在,假如曹叡不是亲生,那么他必定不会有成为太子的机会。由此看来,曹叡不是曹丕的亲骨肉是造谣,怪只怪,曹丕和甄洛太神速了,公元204年结婚,公元204年年底或者205年年初,曹叡就出生了。
有时候,效率太高,居然不是一件好事!
或许令甄洛感到安慰的是,在她死后五年,她被自己的儿子曹叡追封为“文昭皇后”,生前没有得到的,死后终于得到了。
在她死后的第14年,她的儿子曹叡让郭太后付出的血的代价,在曹叡的逼迫下,郭太后郁郁而死,据说死前喝下了与甄洛一样的毒药。
在郭太后下葬时,同样以发盖面,以糠塞口,她曾经加之于人的,现在全被还了回来!

甄洛的一生便是如此,那么她与才高八斗的曹植究竟有没有情感交集呢?
基本不可能有!
建安九年,当曹丕初遇甄洛时,甄洛22岁,曹丕17岁,而曹植当年只有12岁,曹植与甄洛整整差了10岁。
或许12岁的懵懂少年曹植也会像哥哥曹丕那样对甄洛惊为天人,但即使有,也只是懵懂少年朦胧的情感,那时正得宠的甄洛怎会将目光从曹丕身上转到曹植身上?
而从建安十五年开始,曹植与曹丕就展开了面对面的PK,此时他还有精力与甄洛眉来眼去吗?
等到建安二十二年,30岁的曹丕得立太子,此时的曹植25岁,而甄洛已经35岁了。
或许有人会说,甄洛有文采,曹植才高八斗,而曹植此时落寞,甄洛也正处于失宠之中,两人或许会产生情感的火花。
情感上的感同身受或许有,然而并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退一步讲,即便曹植与甄洛有若有若无的情感交流,他也不会用《洛神赋》来怀旧,因为那就不仅仅是一篇赋,而是一篇战斗的檄文。
若是曹植与甄洛真的有私情,那么《洛神赋》问世,就是一顶硕大的绿帽子,向皇帝曹丕兜头扣去!
曹植敢吗?他不敢!
因为他知道哥哥曹丕的手段。
根据《洛神赋》里的文字,《洛神赋》写于公元222年,如果《洛神赋》真的是对甄洛的怀念,那么曹植的结局会是什么样的呢?
可以提供的一个对照,公元223年,曹植一母所出的哥哥曹彰在洛阳暴薨,有人说是曹彰自己过于生气气死的,也有人说是死于曹丕之手,《三国志》里只是以“朝京都,疾薨于邸”一笔带过,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此可见,如果曹植《洛神赋》里藏着秘密,那么他的结局不会比曹彰更好!

曹丕,曹植,甄洛,长久不衰的话题人物,如果说他们之间有缘分,或许只能从他们的结局中找一点联系。
甄洛,公元221年被赐死,享年39岁;
曹丕,公元226年病逝,享年39岁;
曹植,公元232年病逝,享年40年。
三个话题人物,三个让人唏嘘的结局,四十岁对于他们的人生都是一道坎,甄洛和曹丕终究没有跨过去,而曹植,跨过了,却又摔倒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