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20

 寒江雪凝 2010-05-04
盖棺不定论-魏征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李世民
  
  贞观十七年,当李世民对着诸多臣子发出如此感慨时,魏征作为千古良臣的形象便定格了,可以说是李世民成就了魏征,也可以说是魏征成就了李世民,他们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的事迹,然后经过后世的不断升华发酵,便升华为千年难遇的君臣际遇。
  李世民之于魏征,便如同刘备之于诸葛亮,苻坚之于王猛,君臣联手,留下的便是千古佳话。
  进入宋朝以后,宰相地位一降再降,李世民与魏征这范本式的君臣际遇不复存在,越是失去的东西越显得珍贵,于是李世民与魏征的君臣际遇至今为多数人津津乐道。
  说起来,魏征这个人其实是个挺复杂的人,也是一个经历坎坷的人。
  魏征并非出自传统的豪门大族,他家的历史只追溯到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曾经做过北齐的屯留令,仅此而已,至于他的爷爷,没有提及,可能压根与仕途无缘。
  少年的魏征是苦难的,《旧唐书》说他“少孤贫”,由此可见,可能在他比较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由此生活陷入困顿之中。按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规律,“少孤贫”的魏征应该早早挑起生活的重担,投入辛苦谋生的行列,然而“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规律在魏征的身上并没有应验,魏征偏偏对赚钱谋生不感兴趣,那么他对什么感兴趣呢?道士!
  在别人的不解中,魏征出家当了道士,从此魏征不再是凡人,而是一名道士。
  其实道士只是魏征的身份,甚至只是一个伪装,在当道士期间,魏征一直在看书,涉猎广泛,就在魏征当道士看书期间,隋末的天下大乱来了,魏征的心也动了。此时他将看书的重点进行了转移,他把重点放在了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上,在他看来,天下大乱时,纵横学说将比一切学说都有用。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不久,魏征就得到了一个机会。
  武阳郡丞元宝藏见隋末大乱,便也起兵造了隋朝的反,他听说有一个叫魏征的道士读过很多书,很有才气,于是便把魏征招到了自己的帐下,做了自己的典书记。
  典书记说白了就是秘书,专门负责起草收发各种文件。
  一直等待机会的魏征没有嫌弃元宝藏的山头小,他非常认真的做着元宝藏交给他的工作,起草文件,收发文件,写信,收信,每一件事他做的都非常仔细。
  不久,魏征的平静生活被一个陌生男人的来信打破了。
  这个男人对于魏征而言是陌生的,对于元宝藏而言确实比较熟悉的。
  陌生男人叫做李密,就是那位青史留名的隋末起义领袖李密。此时的李密已经家大业大,收编了很多像元宝藏一样的小型起义军,元宝藏之前让魏征写的信,其中不少是写给李密的。
  李密把来自元宝藏的信一封封都看了,他惊叹于来信的文采和恰到好处,难道元宝藏有这样的才气吗?
  等李密写信询问元宝藏时,元宝藏则坦言,有才气的不是我,而是魏征!
  由于李密与元宝藏是上下级关系,李密也不再跟元宝藏客气,便又给元宝藏写了封信:把魏征让给我吧!
  这样一来,魏征就从元宝藏这个小山头跳到了李密这个大山头,如果日后李密起义胜利,魏征必定名列开国重臣。
  遗憾的是,李密没能迎来最后的胜利,他的失败结局,竟然与魏征有关。
  李密败了,因为他没有听魏征的话。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李密占据洛口仓,有米有兵,而占据东都洛阳的王世充则是有兵无米,粮草不济,基于此,魏征建议深沟高垒不必出战,过上十天半个月,军中无米的王世充自然会撤退,到时尾追出击必然大获全胜。
  从兵法来说,魏征的建议是正确的,然而正确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李密手下的长史居然冲着魏征说道:““此老生之常谈耳!”
  魏征有些恼火,回应道:“此乃奇谋深策,何谓常谈?”
  眼看自己的建议不被采纳,魏征拂袖而去,他的内心多么期望李密能够叫住他进而采纳他的建议,然而,李密最终还是没有听魏征的话。
  一种不祥的预感从魏征的心中升腾起来,李密要败了!
果不出魏征所料,李密兵败如山倒。
  原本李密以为自己兵力占优,大米占优,直到面对饿红了眼的王世充,李密才明白,穷寇勿斗,然而一切都晚了!
  要么饿死,要么战死,王世充的士兵选择了后者,当他们抱着“早死早托生”的信念冲向李密阵营时,双方的士气已经不是在一个等量级之上。
  李密败了,去向成了问题。
  经过再三考虑,李密决定投奔曾经与自己有过书信往来的李渊,此时的李渊已经在长安登基称帝,那里或许还有李密发展的空间。
  作为李密的随从,魏征跟着李密投奔了李渊,魏征和李密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投便投出了一个千古良臣和一个孤魂野鬼。
  千古良臣是魏征,孤魂野鬼则是李密。
  在投奔李渊之后,魏征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由于李密不受待见,魏征也跟着受牵连,在长安待了很久,依然没有起用的迹象。
  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得想想办法。办法很快有了,魏征上书李渊:愿为唐朝招降纳叛。
  很快,李渊有了反应,即日授魏征为秘书丞,前往黎阳招降徐世勣。
  魏征的机会来了,多年研读的“纵横”学说派上了用场,他把自己的游说对象锁定了徐世勣。
  魏征给徐世勣写了一封信,信中替徐世勣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局势,话里话外都传达了一个意思:投降李渊,很有前途。
  其实徐世勣也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他认清了形势,火速投降了李渊,这让魏征高兴不已,在魏征的心中他在期待着第二个徐世勣,第三个徐世勣。
  遗憾的是,他没有机会了。
  就在魏征准备继续施展“纵横”之术时,不速之客来了。
  不速之客名叫窦建德,此时正在与李唐王朝争夺天下。窦建德来势很猛,徐世勣镇守的小城黎阳无法抵挡,结果魏征就跟徐世勣父子一起落入了窦建德的手中,魏征又得换东家了。
  还好,窦建德是个爱才之人,他把魏征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并交给他一项重要的任务:做起居注。
  起居注专门用来记录皇帝的言行,皇帝一天说什么重要的话,做什么重要的事都要有记录,而魏征便是给窦建德专门做记录的人。此时的窦建德已经自称夏王,他的目标是一统天下,如果窦建德成功,历史上将没有李唐王朝,取而代之的是窦建德的大夏王朝。
  大夏王朝还是失败了,他们遭遇了能征善战的李世民。
  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灰头土脸的回到了长安,此时的他已经不再苛求受到李渊的重用,他对自己失望透顶。
  跟随李密,李密败了;
  跟随窦建德,窦建德也败了;
  怎么这么倒霉呢?
  就在魏征自怨自艾时,有一个人悄悄的找上门来。
  找上门的是太子李建成,他早早听说过魏征的声名,眼下魏征灰头土脸成了丧家之犬,这也正好给了李建成机会。
  下一站,东宫!
  在李建成的东宫,魏征出任太子洗马。
  “太子洗马”并不是真正给太子“洗马”,而是东宫的一个官职,这个职位相当于东宫图书馆馆长,在替太子管理图书收藏典籍的同时,还有太子顾问的功能。
  很快魏征就成为李建成的死党,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斗争中为李建成出了很多主意,如果李建成最终成为皇帝,那么魏征…...
  遗憾的是,李建成也败了,他死于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
  树倒猢狲散,魏征的心再一次受伤。
  雪上加霜的是,他落入了李世民的手中,按照历史上的惯例,等待他的不会有好的结局。
  李世民铁青着脸问道:“你为什么离间我们兄弟?”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时的魏征居然从容不迫,他不卑不亢的说道:“皇太子如果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日的祸事了!”
  回答口吻与劝韩信谋反的蒯通一脉相承。
  如果换作一般皇帝,杀掉魏征连手指头都不用动,然而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皇帝,皇位来路不正,他却倍加珍惜,他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做千古难求的好皇帝,要用行动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个皇位。
  杀掉魏征?太容易了!
  如果留下魏征呢?
  齐桓公与管仲不是也有过一箭之仇吗?齐桓公不也包容了管仲,君臣联手完成了一段君臣际遇吗?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留下魏征呢?
  发誓成为好皇帝的李世民就此留下了魏征,也就留出了一个千古良臣。
  从贞观元年开始,魏征开始了自己与李世民长达十七年的君臣际遇,两个人都是聪明人,他俩都知道,他们彼此被对方需要。李世民需要魏征做自己的一面镜子,能够在众口一词的背景下唱唱反调;魏征同样需要李世民做自己的一面镜子,照亮自己通往千古良臣的路。
  一个进谏,一个纳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既是君臣际遇,这同时又是一场政治秀,一场配合默契的政治双簧。
李世民为什么会选魏征做自己的镜子?因为魏征的经历复杂!
  他跟过元宝藏,跟过李密,跟过窦建德,又跟过李建成,过往的复杂经历注定魏征不可能成为李世民的近臣,既然不能作为近臣,那么就做诤臣吧!
  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皇帝,他不满足于只使用自己秦王府的旧人,像魏征、王珪、薛万彻这些太子建成的旧部,他照样使用,这既体现了皇帝的宽广胸怀,也为大唐的朝政掺进了一些沙。
  往通俗说,魏征就是李世民放进朝廷里的鲶鱼,他需要这条鲶鱼经常跟自己唱反调,顺便再搅动一下容易懈怠的朝廷。
  魏征和李世民都是聪明人,他们很快进入了角色,长达十七年的时间里,他们配合的天衣无缝。
  于是便给后世留下了诸多经典:
  比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比如经典的《谏太宗十思疏》;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写到: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译文:
  
  身为君主,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应该想到国君一年只可打猎三次的礼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谨慎有始有终 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
  
  《谏太宗十思疏》堪称奏疏的经典,值得历代皇帝细心研读,虽然魏征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但这封奏疏无形之中就是一个皇帝的行为规范。
  终贞观一朝,魏征先后上疏言事二百多件,相当一部分被李世民采用,由此可见,贞观之治有李世民的功劳,魏征同样功不可没。
  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七日,奋斗了一生的魏征终于停止了奋斗,享年六十四岁。
  在魏征病重期间,李世民派往魏征家中慰问的使者不绝于路,同时还安排了一位中郎将长住魏征家中,有情况随时向李世民汇报。
  期间李世民还携太子李承乾到魏征府上探望,并在魏征的病榻前,指着随同前往的衡山公主,为魏征的长子魏叔玉赐婚。
  恩宠如此,夫复何求?
  在魏征病逝后,李世民原本准备极尽哀荣,用正一品的规格为从一品的魏征安葬,然而却被魏征的妻子拒绝了,理由是魏征一生节俭,不喜欢排场。
  最终一代良臣魏征在极简易的仪式下入土,只用有篷盖围幛的车运送灵柩,心中不忍的李世民登上皇家禁苑西楼遥望送葬的队伍,流泪不已。
  一生功名尘与土,该是盖棺定论的时候了吧?
  盖棺,论不定!
  在魏征身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太子李承乾疑似谋反被废,李承乾身边的人被一一清算。
  曾经担任过太子左庶子的杜正伦被贬为交州都督,即日起到越南河内上班;曾经功高一时,出任过吏部尚书的侯君集因卷入谋反,伏诛。
  一个被贬,一个伏诛,谁推荐过这两个人?
  魏征!
  举荐这么两个人,莫非魏征结党?
  不久,有人给李世民打了一个小报告:魏征经常在上奏疏之前把奏疏给负责做起居注的褚遂良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魏征想沽名钓誉,青史留名,他把奏疏的内容透露给褚遂良,就是为了在历史上留下记录,彰显自己的名声,然而,这不就是向世人显露皇帝的缺点吗?
  结党?沽名钓誉?
  这个魏征想做什么?
  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当即宣布,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的赐婚作废,另外他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派人推倒了他亲笔为魏征书写的墓碑!
  悔婚,倒碑,魏征的形象一落千丈!
  两年后,李世民远征高句丽失败,重新想起魏征的好,如果魏征在,或许就没有那一场徒劳无功的远征。
  已有悔意的李世民派人前往魏征的墓地祭祀,又重新将魏征的墓碑树了起来。
  墓碑又树了起来,恩宠却没有再来,魏征用一己之力为自己的家族带来了无限荣光,然而他的死,又带走了家族上空最后一片云彩。
  在他身后,皇帝再没有赐婚;
  在他身后,他的家族逐渐衰败,一度到了卖祖屋维持生计的地步;
  在他身后,他的五世孙魏谟议事天子之前,有先祖风采,然而魏征一脉终究荣光不再!
  
  1918年,河北邢台巨鹿县遇大旱,漳河水干,民众打井自救,无意中挖出大批古陶瓷;;1921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对巨鹿故城三明寺进行正式发掘。
  考古发现:钜鹿南门内路东靠北有一处唐代建筑物“魏征祠堂”,祠堂内有唐代所铸的魏徵铁像。有人要发掘该祠堂。因南门外有一小村村民皆姓魏,言称为魏徵后人,前来阻止发掘,所以保存未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