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中的讽刺与幽默 讽刺与幽默常常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讽刺中含幽默,幽默中又带讽刺。 对联中运用了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可以淋漓地喜笑怒骂,可以善意地批评规 劝,使人读了之后,有的令你解颐,有的令你捧腹;或如骨鲠在喉,或如芒 刺在背。郭沫若同志十四岁离家去乐山读书,进城时见到守门官吏衙役对老 百姓敲诈勒索,挑一担粪要捐一个铜板。激起了少年心中的愤怒,写了一副 讽刺和揭露兼有的对联: 自古未闻粪有税; 而今只有屁无捐。 古往今来,这类含有讽刺与幽默的对联也有不少。据清代文廷式《闻尘 偶记》所载,中日甲午战争和议成后,慈禧太后粉饰太平,大庆万寿,有人 在城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既而社会上又传出一副对联: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这两副对联对慈禧太后一边卖国,一边庆寿的可耻行径做了多么辛辣的 讽刺。 下边一联,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传为名画家吴湖帆讽刺汉奸梁鸿志、吴 用威的对联: 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 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 此联用两个历史故事的四个人名:孟光是梁鸿妻子,封建时代有“举案 齐眉”的佳话;吴用是宋江的军师,人称智多星。此联之巧,在于嵌字自然 天成,还颇有点歇后语的味道,道出了这两个汉奸的丑恶灵魂和无耻面目。 民主革命时期,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郭亮,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在饥 饿苦劳之中,便写了一首很通俗、很锐利的白话诗,题目是《问问社会》。 这首诗很快就传开了,不久,传到了当地自治局长那儿,于是,郭亮被传去 训话。郭亮出来以后,便动笔写了一副对联,贴到自治局长的衙门上: 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这是一副讽刺性很强的对联,它有力地鞭挞了自治局长一类的官老爷 们,讽刺他们只知鱼肉人民、吃喝玩乐,不过是一群猪狗王八。 像这一类讽刺贪官污吏的对联过去也有。清代有个叫蒋伯生的,在外做 官,很刮了一些钱财,后罢官回乡,盖了一座园子。他的弟弟看不下去,便 在园成之日,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造成东倒西歪屋; 用尽贪赃枉法钱。 这位蒋大人见了这副对联只好干笑而已,他还能说什么呢?还有个长沙
巡抚叫陈本钦,在任职时忽然提出要修自己的书院和楼房,于是他巧立名目, 募捐纳税,一番搜刮。待完工之时,有人写了一副对联: 一木焉能支大厦; 欠金何必起高楼。 联中的“一木”、“欠金”是将本钦二字拆开,用对联形式给予讽刺。 清代还有个叫乌达峰的尚书和一个叫恽次远的学士,一同被派到浙江主持考 试。可是这位乌尚书是一肚子草包,那位恽学士又是个大烟鬼。有人为这两 位官人题了副对联: 乌不如人,胸中只少半点墨; 军无斗志,身边常倚一条枪。 这是以乌、恽二姓做文章,用讽刺性的笔调将二人的神态活灵活现地描 绘出来。 害死岳飞的秦桧是个千古遗臭、万人唾骂的卖国奸贼,在西湖岳坟的对 联中被人们斥为佞臣。清代的阮元曾经模仿秦桧夫妇二人追悔的口气写了副 对联,贴在岳飞庙铁铸的秦桧与王氏的像上: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秦桧 啤!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王氏 幽默里含讽刺,风趣中有痛斥,连阮元本人以后谒岳飞庙时见了这副对 联还不禁失笑呢。 还有的对联以幽默的笔调讽刺封建社会的人情世态,也有一定意义。 有的对联对封建迷信思想给以讽刺,也有一定意义,请看财神庙里的对 联: 颇有几文钱,你也求,我也求,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朝也拜,夕也拜,教我如何! 还有人为某道士写了副挽联,用幽默的笔调讽刺了迷信和骗人: 吃的是老子,穿的是老子,一生到老全靠老子; 唤不灵天尊,拜不灵天尊,两足朝天莫怪天尊。 有一副城隍庙的对联,模仿阎王对死者说话的口气,也很幽默: 德之不修,吾以汝为死矣! 过而不改,子亦未见我乎? 张毕来先生在他的《清初士大夫禅悦之风与<红楼梦>》一文中曾指出这 副对联反映了儒教与佛教的密切关系,不过张先生所引没有“德之不修”与 “过而不改”两句,只引了上下联的后两句,而这两句是出自《论语》里的 话。 1900 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当时,清朝政府中有个大臣叫那桐,他的府 第离东交民巷(当时各外国大使馆所在地)很近,他是一个顽固派,有严重 的排外思想。他曾写了一副对联以自嘲: 与鬼为邻; 望洋兴叹。 可是,就是像这样的一个顽固派,后来也给崇洋媚外,卖国投降的慈禧 杀了。 还有的讽刺性对联,虽然很难说有什么思想意义,可是它可以令人捧腹 而笑,笑之中又感到它还含有别一种滋味,令人咀嚼。明永乐初任翰林学士 的解缙,因为年青而有才,所以当时朝廷里有的老臣颇为看不上眼,总想借
机会教训教训他。在一次许多臣僚参加的宴会上,有个上了年纪的大臣出一 句上联,并提出要解缙当场对出下联来,这句上联是: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怎敢对锯(句)? 解缙知道这个老家伙是想当着众人的面挖苦他一顿,他怎么会肯甘拜下 风呢?于是解缙稍加思索,很快对出下联: 一马陷足污泥里,老畜牲怎能出蹄(题)! 当解缙的下联一出口,立刻引得在坐人的哄堂大笑,那个老臣也被搞得 面红耳赤,狼狈不堪。 还有些对联幽默、诙谐而不含有任何讽刺意义,亦足供人欣赏。比如《楹 联三话》录载的两副酒肆联,一副是: 刘伶借问谁家好? 李白还言此处佳。 用古代两位以饮酒著称的名士、诗人的一问一答,在诙谐之中为自己的 酒店做了鼓吹。虽然说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可是夸得巧妙。另一联 是: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看了更是让人喷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