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发展规模蔬菜的几点建议

 万宝路 2010-05-10

对发展规模蔬菜的几点建议

----剖析三例蔬菜规模经营失败或成功的案例

 

近几年来,我市企业或个人投资蔬菜产业热情很高,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但与投资者热情形成鲜明对照是,他们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能获得较高赢利水平只占少数,多数仅获微利,勉强维持经营。为了探知其中原因,本人将调查到的两个本地投资失败的案例及杭州萧山佳惠农业成功案例进行剖析,并提出发展规模蔬菜几点建议。

一、案例分析

1、案例(一)

    一位姓×的投资者,原先在××农贸城经营不错,突然对种植蔬菜感兴趣,2000年底在城郊租用了500亩的土地种植蔬菜,其中50亩为大棚,其它为露地蔬菜。第一个春季种植马铃薯、香瓜,下半年种植冬瓜。没有机械的帮助马铃薯种收全靠人工,马铃薯199912月开始种植,直到2000年三月底才种完,马铃薯采收从5月份开始一直到7月份上旬才结束。由于那年雨水偏多,晚疫病较重,加上采收速度慢,采收时马铃薯烂了一半,当年马铃薯不仅没有赚到,反而亏了10多万元。香瓜的情况较好,由于香瓜项目是政府牵线的项目,政府给予了资金扶持。下半年冬瓜的情况可惨了。按要求黑皮冬瓜最佳的播种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但拖到 810日才播种,由于错过了最佳栽培季节,冬瓜在严冬临时尚未成熟,耐贮性不强。除少量上市销售外,大部份冬瓜都腐烂变质。当年亏损达30多万元。

第二年投资者听了一位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的意见,种了40多亩的大棚蚕豆,结果蚕豆徒长,光开花不结荚,分文无收!由于资金不济,第二年承包土地基本上处于半荒芜状态。到2003年春,××投资者负债累累,难以支撑,不得不结束经营。据说三年前后共亏损5060万元。

分析:××投资失败的原因是经营规模超越了个人的经营能力、盲目投资。××资金实力比较弱,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机械配套能力差,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技术力量不足。经营者只雇用了一些菜农来提供技术帮助,由于菜农长期从事小规模的生产方式,观念陈旧,不能适应规模化管理,同时文化程度低、知识面窄、新技术应用能力差,难以为经营者提供周密、科学的技术方案;管理水平差,没有建立有效管理措施。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现象普遍,生产效率极低。案例给我们启示是:农业投资要量力而行,有多少实力办多少事,否则事与愿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2、案例(二)

三个福建的菜畈子在衢州做了几年的莴笋生意,发现福建红叶莴笋在衢州非常畅销,于是筹划在衢州种植红叶莴笋。他们认为,在衢生产莴笋可省去运输成本,按福建的生产经验亩莴笋产值在3000元左右,除去成本计算,每亩能赚10002000元没有什么问题。2001年秋季在原安仁镇租了100多亩地,开始种植红叶莴笋。9月中旬播种,一个月后定植。他们精心管理,原计划估计能在12上旬前上市,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莴笋生长缓慢,结果第二年的一月份还没有成熟,20011月×日气温突降至零下67度,一夜之间他们种的莴笋全冻坏了,失去了商品价值。福建三位菜畈子每个人亏了几万元后,第二年撤了。

分析:农业是高风险产业,要始终置生产安全于首位,稍有疏忽将带来灭顶之灾。红叶莴笋品质好、产量高,各地称为香莴笋,是公认的好品种,也是秋冬季蔬菜规模种植首选品种之一。但衢州与福建两地气候相差较大,福建气温高,生长速度快,一般定植后4550天上市,而衢州11月下旬后气温下降较快,生长速度慢,采收期大大延长。一般9月中旬播种,如大棚栽培12月至1月可上市。露地生产在冬至前后容易遭受冻害。三位福建人只根据福建经验,不考虑衢州与福建两地气候的差异,其结局可想而知。案例给人启示:任何好的经验与模式都必须因地制宜,不能照抄照搬;一个品种大规模推广之前应进行试验,成功后方能应用;离开技术人员的支持与指导,农业企业难有作为;投资农业要趋利避害,永远把蔬菜生产安全置于首位,实行避灾生产,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3、案例(三)

杭州佳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01年在萧山围垦5.2万亩中心地带,总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路、沟、渠、电等配套设施,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建了芦笋保鲜库300平方米。目前种植芦笋800亩,是浙江省连片有机化种植和设施化培育最大的芦笋生产企业,有员工110名,技术人员12名,年产芦笋2000吨,产值达1600多万元,净利润达1000多万元。产品以订单形式销往杭州、北京、上海、绍兴等国内市场和出口日本、新加坡、欧盟等国际市场。公司通过施用有机肥料、无公害生物农药以及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产品达到绿色无公害目标。2002年度公司被评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星火示范企业,同时被定为浙江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萧山区芦笋无公害生产科技示范基地,萧山区放心菜推荐产品。公司自主创新了芦笋培育国内三项领先技术及一项发明专利;并起草制定了杭州市级无公害芦笋生产技术过程。200810月,公司芦笋基地获得国家GAP认证。2003年,佳惠牌芦笋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并荣获浙江省优质农产品称号。2004年,基地被杭州市政府命名为杭州市十佳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同年,公司生产的佳惠牌芦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并获得浙江省农博会金奖2005年被列入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萧山区文明单位,萧山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分析:企业的成功与企业家个人素质、资金实力、营销策略、技术人才等因素密切相关。该企业家有眼光,看得远。为了解决田块低洼易涝的问题,挖了500亩的鱼塘,挖出的土搬至种植地上,使其地势抬高,一劳永逸解决了涝害问题。与其相邻的另一经营户因为在种植前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常为涝害所困,但木已成无舟,也无可奈何;企业资金雄厚,重视基础设施的投入。路、沟、渠、电设施配套完备,基地采取设施保护地栽培、滴灌灌溉,生产效率特别高;经营品种选择合理。芦笋这个品种特抗盐碱,特别适合作规模种植。芦笋多年生蔬菜,一年种植,采收1315年,而且该品种非常适合萧山滩涂种植,价格较稳定,国内的需求正在上升期;企业重视引进芦笋生产人才和注重芦笋生产技术开发和创新。自主创新了芦笋培育国内三项领先技术及一项发明专利,为企业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打下了基础;正确市场营销策略。企业通过了各项认证,产品形象好,知名度高,产品以订单形式销往杭州、北京、上海、绍兴等国内市场和出口日本、新加坡、欧盟等国际市场。

二、几点建议

    一)、要量力而行,规模适度。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必由之路,随着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和加快,农庄、农场会象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有志于农业开发的投资者确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作为经营者来说,脑子不能发热,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条件,如资金、技术、管理水平、基础设施、机械设备等,确定经营规模。绝不能超越自身经营的能力盲目扩大规模,否则必走入死胡同。

   二)、要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具有一定投资规模的经营者都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团队。技术团队至少要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高级技术人员-专家型人才,主要从事项目设计、选定品种、制定全年生产规划和蔬菜标准化生产规程,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难题。第二个层次有经验的农民技术人员组成。他们懂得一般操作,能贯彻高级技术人员的意图和要求,落实到生产当中。技术团队要不断引进、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发新技术、新农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三)、要有完善的设施。要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保护地设施、水电等基础设施、购置小型实用的农业机械。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肥水一体化灌溉系统,高效的灌溉系统能节省大量的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其次要建立可控型工厂化育苗系统,在灾害性天气下能确保生产用苗;还要配备必要的实用农机具。尽量用农机替代翻土、开沟、培土甚至定植,可以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近几年大国内葱培土、山药开沟定植都被农机所取代,减少了大量的人工、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两个产业快速发展。

四)、要有经营特色。目前比较成功的经营路子主要有二条:一是走“精品”之路。主要瞄准高端消费市场,打生态、无公害、绿色消费牌。品种一般选择高端特色瓜果蔬菜,比如樱桃番茄、网纹甜瓜、水果黄瓜、特菜品种等。注重产品的包装、品牌塑造,网购、团购是销售的主渠道。二是走"专业化"之路。选择对路的经营品种是关键。这种模式特点:经营品种一般栽培较容易,生产用工不多,但要注重栽培季节,技术风险不大;栽培品种数量较少,只经营12个品种;有固定销售渠道,常以“订单”方式销售等。如台州、宁波常年种植青花菜,萧山种植芦笋、萝卜,都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例子。

(五)、要科学管理。要引进工业管理理念,实行企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杭州的一些农场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他们一般雇用“夫妻档”从事生产,给每对夫妻核定管理面积、目标,达到要求,付给工资(一般是每对夫妻每月3000元)。因雇佣夫妻,生活有帮手,工人留得住,能保持熟练工人稳定,同时这种做法解决了出工不出力、生产效率低的弊端。值得本地农业经营户学习推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