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在植物学中,它是菊科艾属,别名香艾、家艾、灸草、医草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气味可驱蚊虫,故古有艾蒿避邪之说,也因此作为端午节三大特色物资(粽子、盐蛋)之一。
避邪一说,源于民间,而中医学中,素有“七年之疾、求三年之艾”的说法。据现代药学家研究分析:艾蒿的叶片中含有水芹烯、毕澄茄烯、侧柏醇等挥发油。有抗菌消炎、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用艾蒿鲜叶水煎内服,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等妇科疾病很有效;用干艾叶捣烂所获艾蒿绒制成的艾卷艾柱,是灸疗中最佳药用燃料;用艾蒿制成的片剂和注射液,对胃癌、淋巴肉瘤、肝炎等有一定疗效;用干艾蒿叶经汽蒸获得的艾叶油,能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消炎的作用;用艾蒿鲜叶揉碎挤的汁,可治湿疹和皮肤瘙痒;由于蚊叮虫咬或肌肉注射后引起的肿块,用艾蒿鲜叶揉碎外敷可以很快得到消除,等等。艾蒿的果实也是一味良药。有“主明目”,内服“治一切冷气”的作用。难怪艾蒿避邪的呢!
每逢端午节,我国民间常以艾蒿和菖蒲整株插于门旁或以艾蒿加以冰片、高良姜等研粉制成香袋挂于小孩胸前,为孩童避邪所用。 按照传统端午节的做法,孩童的胸前可热闹了:盐蛋被置于一小网袋中,粽子被悬挂于一细绳下,艾蒿香袋也被安排在胸前……
今天,你买艾蒿了吗? :)
抑制过敏、止痒的食品“艾蒿、萝卜饭”
艾蒿具有抑制过敏、止痒的作用 艾蒿具有抑制过敏、止痒的作用 艾蒿可以做七草粥的原料;为节日的糯米饼着色;干艾用于灸治、消毒;端午节时加入浸有菖蒲的洗澡水中祈求无病无灾等,这是人们很早以前便十分了解的艾蒿的药效。最近,有关艾蒿化妆品能阻止皮肤瘙痒的作用,在为特应性皮炎所困扰的成人与儿童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艾蒿中含有微量元素、叶绿素以及为精油成分的茵陈二决等,能够抑制过敏,阻止瘙痒。 由于食品添加物的使用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特应性皮炎体质的人数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对艾蒿进行重新认识。 艾蒿的健康疗法有:①饮食疗法;②汤药疗法;③温灸疗法;④身心疗法。关于①的饮食疗法,我推荐“艾蒿萝卜饭”。 使用调味汤、调味料将艾蒿特有的香味覆盖,这种方法,能使儿童很容易接受。艾蒿可在家庭菜园、种植园中栽培。若在山野中采摘,可选择开春时的嫩芽,不带特别的香味,适合食用。夏季、秋季的艾蒿带有一些苦味,但是药效较强。如果采摘不到新鲜的艾蒿时,可使用冷冻的艾蒿、商店里出售的艾蒿粉以及含有艾蒿成分的颗粒状艾蒿米。
“艾高萝卜饭”的制作方法
原料:大米3杯,冷冻的艾蒿50克(或艾篱大米大勺3勺),萝卜6厘米,小白鱼干大勺多1勺,酱油小勺1勺,海带10厘米左右。 制作方法:①将冷冻的艾蒿放入搅拌器内,并加入适量水,搅碎。②向大米中加入①、切成丝的萝卜、小白鱼干、海带、酱油,按常规方法煮饭。
根治慢性皮肤病——制作简单、美味可口的“艾蒿烧饼”
艾蒿既有消炎作用,又能提高肝脏的机能
艾蒿深受日本人喜爱,很久以前,便作为药材在民间广泛使用。由于其消炎作用强,常被用于外敷。从刀伤、擦伤到皮肤炎症、化脓肿块、跌打损伤、虫咬等,只需将新鲜的叶子揉捏后,敷于患处,或用榨出的汁液,涂于患处,便能迅速止血,并使伤口完整地愈合。
另外,将干叶10~15克,煎熬后饮用,或饮用约1小酒杯左右的新鲜汁液,也会达到疗效。它的功效是除了健胃、利尿之外,还可用于改善高血压、腹泻、食物中毒、哮喘、神经痛、动脉硬化、痔疮、惧冷症等。实际上还有其它多种用途,其中效果最佳的是提高肝脏的机能,而肝脏机能提高,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与强壮。
改善体质,根治慢性皮肤病
如上所述,长期服用能提高肝脏机能、强壮体质的艾蒿,对改善、调整体质很有好处。因此,很久以前,它便被用于治疗慢性皮肤病。由于肝脏机能的提高,体质的改善,慢性皮肤病便能从根本上得到医治。在服用汤药、新鲜汁液的同时,将它敷于患处,效果会更好。 特应性皮炎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是为了改善体质,还是治疗炎症,食用艾蒿总是有益处的。新鲜的艾蒿叶与小麦粉和匀,然后烧烤而成的“艾蒿烧饼”,对体力的恢复很有好处,长久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食用。 另外,紫苏也被认为可以改善特应性皮炎,但两者之中,艾蒿的疗效较好。紫苏在汉方中药中被认为是“顺气生药”,对体内的气顺有益。若与能提高肝脏机能的艾蒿一起食用,疗效更佳。虽然紫苏的疗效不如艾蒿,但具有同样的治疗作用,因此,可以用紫苏替代艾蒿食用。 艾蒿提取物杀死癌细胞
科学家们正在测试一个用于乳腺癌细胞的艾蒿和铁的配方,而且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们报告说,艾蒿植物的一种衍生物--青蒿素(artemesinin)能杀死富含铁的乳腺癌细胞,但不伤害许多健康的细胞。青蒿素的破坏性是由癌细胞中高于正常的铁含量所引发的。 许多实验已经发现在有铁出现的情况下,青蒿素变得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在亚洲和非洲,青蒿素药片被广泛地用于治疗疟疾,并且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因为寄生虫有高的铁含量。癌细胞也有高的铁含量,因为它们通常需要大量的铁来辅助细胞分裂。细胞在运铁蛋白(transferrin)受体的帮助下汲取超量的铁。虽然正常细胞也有运铁蛋白受体,但是癌细胞有更多的受体。
为了测试青蒿素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的生物工程师Henry Lai和Narendra Singh分别给正常乳腺细胞和抗辐射的乳腺癌细胞添加了全运铁蛋白(holotransferrin),这是一种通常存在于体内的将铁运送到细胞里的化合物。然后他们把大量的青蒿素加给这些细胞。这两位研究人员在11月16日的《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杂志上报告说,几乎所有暴露在全运铁蛋白和青蒿素下的癌细胞在16小时内死亡。这些化合物只杀死了小部分的正常细胞。Lai认为因为乳腺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多5到15个受体,所以它更快地吸收铁,从而更易受青蒿素的攻击。
马里兰州巴尔地摩市的约翰-霍普金森大学的有机化学家Gary Poser说,“这看起来很有希望。”但是他补充说,“其他的研究人员需要能够重复这些结果。”Poser说,下一步是来处置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混合物,而不是将两者分开处置。Lai和其他人对青蒿素对别的癌细胞的作用也很感兴趣。
端午,还有艾蒿可采吗?
端午采艾蒿,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民间习俗。然而,在这个“回归自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市植物专家却作出这样的调查结论———10年间,我市城郊不同地段的野生艾蒿减少60%至80%左右。满怀期待、崇尚自然的人们不禁要问:今年端午踏青,还有艾蒿可采吗? “我是在艾蒿独有的清香环绕下长大的。”在太阳岛居住了40多年的于湘潭对记者说,太阳岛周边湿地、公路大桥附近甚至自家的前后院里,都曾生长着大面积郁郁葱葱的艾蒿。每年春天端午前后,正是艾蒿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大批大批的人成群结队来踏青,领略大自然的美景。然而近几年,艾蒿已很难找到,这种清香也很难闻到了。 据东北林业大学专家聂绍荃讲,野生艾蒿多生长在野地、林地及湿地等原生植被较好的环境里,它与其他蒿子的最大区别是“叶柄基部有假托叶”,是一种对空气净化、生态平衡、医药研究均有裨益的植物。前不久,学校开展“艾蒿杀灭一种特殊病毒”的课题研究,曾委托太阳岛上居住的老乡帮忙采集植物样品,结果没有采到。因为药店卖的干艾蒿无法提取有效成分,此项实验只能暂时搁浅。
导致这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的罕见的原因,聂老归纳有三:大肆开荒、割草、践踏等人为叠加破坏,气候变暖异常干旱,人们“只采不管”的淡薄意识。老教授不无遗憾地说,照此下去,二十几年后艾蒿将在我市绝迹。
“回归自然的前提,是要尊重自然”,聂教授说,艾蒿的衰灭使端午这个传统节日失去原本内涵。他说,目前端午节出售的人工栽植艾蒿商业味儿很浓,却不具备原有物种的特性和价值。更可怕的是,植物界有个奇怪的互感作用,一个物种的灭绝将引起30多个相关物种的衰退或灭亡,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缺憾。 【菜名】土豆艾蒿饼
【原料】
土豆(300克)、嫩艾蒿(50克)、精盐(3克)、豆油(15克)
【制作过程】
1、将土豆剥皮后用水泡出再用擦菜板擦菜,然后倒入凉水用筛子筛。换两次水后,沉淀淀粉,将渣滓的水挤干。
2、将土豆淀粉、渣滓、嫩茼蒿、精盐拌匀做成煎料。
3、在放入油的煎锅中倒入准备好的煎料,将其两面煎成黄色后放入盘中
端午节话艾蒲
将生姜切成薄片,上锅蒸热,蒸软后待用。夏季用6-8根青艾条,到文具商店买一个大夹子,夹住艾条,或用胶带将艾条捆成一排,点燃。将蒸好的姜片贴在背上,点燃成排艾条,保持离姜片半寸到一寸的距离,上下慢慢移动 通常熏30-40分钟 ,当感到疼痛时可试着离远一些。 在初熏时,有的人会感到很明显的烫,痛,那是因为经络不通,大量的热不能很快散掉,如果背后的经络是畅通的,即便整排艾条离后背很近也很少感到痛,只会有温暖舒适的感觉 熏完后拿掉姜片,如果是姜片下的皮肤上是湿的,而且生姜片也是湿的,就说明身体内的寒湿很重。 而身体内寒湿少的人,在用大量的表艾条熏几十分钟后,生姜片应该是干脆的,皮肤上也是干爽的 然后依次可以熏肚子,腿,手臂 拼音:ài cǎo
【物种名称】 艾草 【别 名】 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蒿、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艾叶、青 【拉丁学名】 Artemisia princeps 【英文名称】 Asiatic wormwood 【科属分类】 菊科, 艾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根茎分枝多。株高45~120厘米,茎直立,圆形有棱,外被灰白色软毛,茎从中部以上有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中部叶不规则的互生,具短柄;叶片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基部裂片常成假托叶,裂片椭圆形至披针形,边缘具粗锯齿,正面深绿色,稀疏白色软毛,背面灰绿色,有灰色绒毛;上部叶无柄,顶端叶全缘,披针形或条状披针花,头状花序,无梗,多数密集成总状,总苞密被白色绵毛;边花为雌花,7~12朵,常不发育,花冠细弱;中央为两性花,10~12朵。花色因品种不同,有红色、淡黄色或淡裼色。瘦果长圆形,有毛或无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其他使用方法 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一般用于针灸术的"灸"。所谓针灸其实分成两个部份。"针"就是拿针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点燃之后去薰、烫穴道,穴道受热固然有刺激,但并不是任何纸或草点燃了都能做为"灸"使用。艾草的气味肯定也同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江浙一带还将艾草制作成青团子,一般在清明节食用,可祭祖(制作方式为:将嫩艾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团子内还可加芝麻等辅料)。
/ 艾草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 艾草的功效: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半斤成熟的艾草(没有成熟的艾草不能使用,因为它的药力不够)放置在盆子里,在房子里点燃,把窗户关起来,这样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时候,一定要烟熏,不能是明火,因为实验证明,烟熏杀菌的效果比明火要好得多。烟熏的时候人要离开房子,因为艾草有大量的挥发油,挥发油是艾草杀菌的重要成分,但它有毒性,容易引起皮肤粘膜潮红,使人的中枢神经兴奋,严重的会导致抽搐,一般应该离开房子半个小时就不会中毒。艾叶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艾草的使用方法:
内服3-10g。
可内服,可烟熏,可外洗。 止血宜炒炭用;理气血宜生用。 孟子曰:"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 郎中不用来"的颜语。
艾草的作用 艾叶的药用价值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植物生于荒地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
●艾叶的“本草”记载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者,以熟艾入布袋兜其脐腹,妙不可言。寒湿脚气人亦宜以此夹入袜内。
●艾叶的现代药理研究
1、艾叶能抑制松弛的豚鼠平滑肌。经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系统药理学研究表明,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均与其平喘作用有关。
2、艾叶油0.25~0.5m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有明显镇咳作用。
3、艾叶油具有祛痰作用。
4、艾叶油具有利胆作用。2%吐温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每毫升含艾叶油25微升),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剂量0.8ml/100g和0.3ml/100g)。
5、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和兔心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
6、艾叶油腹腔注射,对兔有镇静作用。艾叶油无镇痛作用,对正常体温亦无影响。
7、艾叶具有止血作用,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不同。
8、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
9、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熏烟对细菌和真菌亦有明显抗菌作用,用于空气消毒,可使菌落减少95%~99.8%。
10、艾叶油灌胃,能增加小鼠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
艾草的作用 艾草的功效 艾草的药用价值
别名:艾草、艾叶、艾蒿、家艾。为菊科艾属,学名为Aremisia argyi。 艾草,自古在民间即有食用、祛风邪等用途,端午节有些岭南人士,除了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粄"等应节食品之外,还有人将艾草、茅草、抹草、柳枝、桃枝等药草悬挂门口,当作避邪之物。
艾,又称香艾、苦艾,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最大功效为祛湿散寒、止血止痛,另外还有温血活血、健胃强壮等功效。 艾草主治吐血,对于直肠出血、子宫出血、月经失调、经闭、少女痿黄症、虚寒阴冷、贫血等妇科病极佳,为妇科良药。 因具有祛寒湿功能,可治关节痛、神经痛、头风头痛、腰骨酸痛和胸痛等痛症,还可治下痢、胃溃疡、盲肠炎、除腹水、止冷痢吐泻,亦可配合其它治癌药草,治疗甲状腺癌和鼻咽癌等。 治妇女产后血崩,以海金沙、凤尾草、茅根、球蕨、侧柏等煎汤后,将药汤加入艾心叶、益母草、竹叶菜、丝瓜、水芹菜、和藕粉一同绞汁,具特效。 治胃溃疡,以艾心叶、紫茉莉、木瓜等作精力汤,数日内见奇效。 艾叶平时可用来煎蛋或煮蛋吃,对于久年头痛、神经痛、腰酸背痛、崩漏下血诸症,具有极佳食疗效果,且同时为温补药膳食品,可醒胃,为虚冷者的长效性"威而刚"。 艾草更是自古以来艾灸祛风行血的唯一良药,不过治疗癌症时,必须与半枝莲、蒲公英等治癌圣药合用,才有实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