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蒸汉朝

 寒江雪凝 2010-05-17
71.樊哙说了刘邦不敢说的话
项羽正喝酒看舞剑呢,突然一个黑粗汉子揭开帷幕闯进来,面向西站立,直愣愣地瞪着项羽,头毛直竖起来,眼眶睁大,似乎都要裂开了。
项羽手握住剑柄,身体跪直,这时预备起身的姿势:
“什么人?”
张良介绍说:
“这是沛公的卫士樊哙。”
这可是危险万分,如果项羽以擅闯大营的罪名将樊哙砍了,顺便怪罪刘邦,刘邦这边可真是前功尽弃。
但是项羽这时偏偏起了怜香惜玉的念头,原来项羽本身就是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士,对勇猛型的壮士尤为欣赏(相反,对智谋型的人才就视如草芥,所以韩信始终不得志。)
于是项羽赞一声说:
“壮士!赏他一卮酒喝。”

作者絮语:
咱谈谈酒器。酒器分三类,盛酒的、饮酒的、温酒的,卮就是一种圆形的盛酒器,容量四升,类似现在的酒壶酒瓶。项羽命人给樊哙一卮酒喝,等于现在叫人“把这瓶啤酒干了”,这是试他的酒量,也与樊哙的身份相符。
其他主要的盛酒器还有尊、壶、区、皿、鉴、斛、觥、瓮、瓿、彝等等。前面几样类似酒壶,后面几样就接近于酒坛子了。
至于项羽、刘邦、张良,是不可能拿酒卮喝的,你见过领导人把着酒瓶子跟人喝酒么?
喝酒有专用的饮酒器,譬如爵,相当于现代的高脚酒杯,前有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为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流与杯口之际有柱。有身份的人喝酒,一般都用这个。
其他的饮酒器,还有觚、觯、角、杯、舟,造型以及使用场合、对应的人物身份都有所不同。
温酒器就如樽,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东坡用的,就是这件温酒器。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虽是演义,不过也反映了古人温酒的习惯。

樊哙站在那里,一口气就把一卮酒给喝了。项羽又让人给他一只猪腿。左右气他不请自来,给他一只半生不熟的猪腿。
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旁若无人地切着大吃大嚼起来。
项羽更加欣赏了,说:
“壮士!还能再喝点酒吗?”
樊哙把猪肉咽下去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一大摊话说得是什么?
三层意思:
我死都不怕,还会怕喝酒吗?(这是为下面的话铺垫)。
从前秦朝暴虐,所以天下背叛。(这是告诉项羽,别学秦朝)
刘邦攻下咸阳,不敢自己享受,关闭宫室,等待项羽到来,至于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项羽却不但不念刘邦的好,还要杀他。(这是为刘邦鸣不平)
别看樊哙屠夫出身,说话思路清晰,一丝不乱,不是一般人啊。(当然,也有可能是张良的事先交代。)
结果项羽无言以对,便给樊哙赐座,就挨着张良坐下。

作者絮语:
这些话,刘邦自己也可以说,但是从樊哙口中说出来,更容易让项羽接受。当然这未必是事先安排。刘邦的本来打算可能是待气氛比较友好的时候,让张良说这些话,如果项羽接受,接把礼物献上,欢喜收场。
 
72.谁是鸿门宴的真正赢家?
经樊哙这一闹,舞剑自然就停下了。大家坐着聊了一会儿,刘邦也起来说是更衣(如厕),樊哙也跟着一块出去。
到了外头,刘邦就打算溜号了!
不辞而别,有点失礼。
樊哙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现在人家是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砧板上的鱼和肉,还告哪门子辞呢?”
于是决定闪人,让张良留下(原来张良方才更衣,到现在还没进去,此刻营帐里是刘邦方面的人一个没有,光项家叔伯兄弟和一个生闷气的范增。)
那车马和一百骑兵也不要了,免得惊动楚军,刘邦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个人,从鸿门到霸上,走大路要四十里地,刘邦他们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徒步逃走。这条路,差不多二十里。《春秋?谷梁传》记载说:“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公元1929年,当时的民国政府制定一市里为150丈,合公制为500米。所以粗略地算起来,刘邦差不多跑了个一万米。

估算着刘邦已经到达大本营,张良这才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胜酒力,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这是他献给上将军的礼物,一对白玉璧。还有一对玉杯,敬献给亚父!”
项羽接受了礼物,把白玉璧放到座位上。
范增心里窝火,正无处发泄,拿过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一顿乱砍,
“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竖子,这是骂项羽呢!
项羽听了自然不高兴,撇下老头,自己拿着那一对白玉璧,进后营找虞姬去了。
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了倒霉的曹无伤。

鸿门宴到此结束,一般认为,项羽在宴席上不杀刘邦,是千古大错。把鸿门宴当作是刘项斗争成败前途的重大预兆和转折,是一种主流认识。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聊聊,究竟谁是鸿门宴事件的胜利者。
首先,我们看看鸿门宴前后双方的主从关系。
刘邦这支部队,远说起来,是项梁赞助拉起来的队伍,近说起来,是楚怀王委任的西路军。他和项羽的北伐军,同为楚国的军队,从这一点来说,双方是平等的兄弟部队。
从爵位看,刘邦是沛公,项羽是鲁公,似乎也是平等的。
但是刘邦这个沛公是自封的,楚怀王给他的爵位,实际上是武安侯,官职是砀郡长。而项羽的公爵,却是楚怀王所封,他的官职则是上将军,也是楚怀王追认的。
所以,无论从亲疏、贵卑,项羽在楚国的地位高于刘邦,毫无疑问。
但是刘邦封闭函谷关的行为,却是对项羽地位的挑战。
鸿门宴上,樊哙为刘邦的辩护,以及刘邦本人的行为,都是为了修复与项羽的关系,也就是说,恢复与项羽的主从关系。
从这一点看,应该说,项羽还是胜利者。

再来说说鸿门宴前后双方的强弱关系。
樊哙所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句话所形容的,不仅仅是宴会上的形势,也是这一时期刘项军事力量对比的恰当比喻。
这种悬殊对比,在鸿门宴之后,毫无改变,项羽在鸿门宴上可以杀刘邦,在鸿门宴后直到刘邦到汉中做汉王之前这段时间里面,项羽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刘邦。
这一点,萧何有深刻的认识,当刘邦为被封汉中烦恼时,萧何说了句话:
“虽然去汉中当王,总比死好吧。”
于是刘邦乖乖地去了汉中。
从这一点看,应该说,项羽也是胜利者。

最后谈谈对革命果实的分配问题。
鸿门宴之前,刘邦封闭函谷关,拒绝项羽进入,无非就是想独占关中这个革命果实。
鸿门宴之后,刘邦得到关中的支配权了吗?
当然没有。项羽一把火烧了秦朝皇宫,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又把关中切成三块,刘邦愣是一块没挨到。
从这一点看,刘邦是胜利者吗?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刘邦在鸿门宴上保住了性命,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73.项羽如何自毁形象?
话说从前有个国王喜好猴子,于是就有人投其所好,训练猴子象人一样跪拜、坐、立、转身、鞠躬,再给猴子戴上人的帽子,穿上人的衣服。
嘿,这么一打扮,再瞧瞧这猴子,斯文大方,举止得体,简直比人还象几分人。
驯养师一看,不错,可以献给国王了。
国王一看,乐不可支,太绝了。
“赐甜酒一杯!”
猴子不慌不忙,鞠个躬,谢了皇恩,用那毛茸茸的爪子接了酒杯,瞧瞧驯养师,驯养师心说,你这畜生,口福不赖啊,我还什么没捞着呢?
猴子举起杯子,一口就把酒给干了,然后舔那空杯子。
国王更乐了,再给它满上。
糟了,这猴子连喝了数杯,可就醉了,这一醉就暴露了原形,跳起来翻了个跟斗,摔碎了酒杯,又撕裂了衣裳,不顾斯文地手脚并用,攀着栏杆一跃而出,逃走了。

诸如此类猴子的寓言,广泛流传在东方和南方的诸侯国,主旨无非是说,猴子总归是猴子,戴上帽子也成不了人!
所谓“沐猴而冠”,正是这个道理。

项羽无天下之志
项羽入关的时候,有个姓韩的人去见项羽,建议他定都关中。
道理很充足,关中地形险要,阻山河四塞,土地肥饶,是帝王之乡。
结果项羽没采纳这个很正确的意见。
韩生不太高兴,有点牢骚,说了句很得罪人的话: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这是把项羽比作不成器的猴子了。

其实早就有人骂项羽不成器。
“唉!竖子不足与谋。”
竖子,就是骂人的话,接近臭小子、小瘪三的意思。
但人家范增是亚父,项羽听着不爽也只好当耳边风,你韩生一个一没文凭二没介绍信三没组织关系单凭一张嘴混饭吃的书生,也敢骂项羽?
项羽一挥手,韩生可就立马被扔进了大锅给烹了。

韩生虽死,楚人沐猴而冠的言论却流传不灭。
那么,项羽是不是个沐猴呢?
韩生提出的定都关中的建议,项羽究竟该不该采纳。

作者反复琢磨这个问题,发现解密的关键在于两个字:
“志向!”
项羽若有天下之志,就应该采纳韩生的意见,定都咸阳,龙蟠关中,虎视东方。
但事实很明显,项羽并无做皇帝的意向,他一进咸阳,就杀了末代秦王子婴,又一把火烧了秦朝宫室,若是想做皇帝,他就该给自己留几间住住,起码换成刘邦,就绝对舍不得烧哪怕一间房。
败家啊,多好的房子啊,俺老刘多咱盖过这么阔气的宅子啊!
项羽是破落的楚国贵族后裔,绝没有农民儿子刘邦的怜香惜玉,况且秦的宫殿越豪华奢侈,越容易勾起项羽的亡国之恨。
可恶啊,当年白起攻破我大楚的郢都,火烧夷陵的先王陵墓,今天我项羽也让你们尝尝火烧的滋味。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
就是一般的六国出身的战士,也会因痛恨秦皇帝的暴虐而迁怒代表秦朝做威作福的宫廷,快意于这一把火。
六国人对秦的痛恨,正犹如犹太人对巴比伦的憎恶。
当富丽堂皇的巴比伦毁灭,犹太人歌唱道:
“大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的居所,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恨之鸟的巢穴。”

所以项羽的用意,在于泄愤。
一个志在天下的政治家,是不会在这样的时刻做匹夫泄愤之举的。
项羽的举动,恰好与刘邦的宽容形成巨大的反差,对比之下,关中的百姓,对于项羽,有太多的失望和不满。

宫室已经成为废墟,民心不再依附,再加上屠杀秦军降卒二十万的心理阴影,使项羽绝无留在关中的可能。
所以项羽说出了这样的话: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人富贵了,不回故乡,好比穿着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走,谁看得见!)
项羽无心天下,只满足于做家乡——楚国的一方霸主的心意,至此明了无疑。
74.项羽分封诸王是随意涂鸦之作吗?
那么,我们就从项羽的这个心愿,审视他的作为。
他先是排斥了怀王,将其流放湖南郴州。关于这其中的恩怨曲折,另有专题论述,暂且不表。
怀王一去,项羽就自称西楚霸王,成了楚国的正统,定都彭城,拥有江苏、浙江以及河南、安徽的一部分土地。

作者絮语:
很多人对项羽的这个称号“西楚霸王”不解,而学者们又因为忙,或不屑回答这小儿科的问题,也曾有一个学生问他的老师这个问题,老师说:
“这个问题,考试不考的!”
其实这个问题确实不难,其实<史记>提到过三楚的划分:淮北沛郡与陈郡、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一带,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一带为南楚。
从方位看,东楚在江淮以东,南楚在江淮以南,而西楚,可以说是江淮以北,也可以说是以西,但楚人通常以北指中原,所以习惯上称为西楚。
   
项羽自己不要关中,却也晓得关中的重要,不愿意给刘邦(可见韩生的话其实他是理解的)。他把从前秦国的本土切分为四块,三块在关中,分别给了有恩项家的司马欣、降将章邯和劝说章邯投降的董翳。巴蜀汉中那一块,给了刘邦。
项羽的用意是要用章邯等三位秦人把外来人刘邦封锁在秦岭以南,老死异乡。可见此人也并非全然莽夫,对刘邦的戒心,并没有解除。当然,可能也有范增出主意的因素存在。
其他土地的处置,完全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跟随项羽打仗、为革命立过功的将领们,得到了最好的土地,而原来的诸侯王,统统安排到了荒僻的角落。
前一类人,有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赵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燕王臧荼、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等。
后一类人,有代王歇(原赵王)、辽东王韩广(原燕王)、胶东王田市(原齐王)等。
项羽就象一个孩童,在地图上随意涂鸦。难怪后世许多历史学家批评项羽的这次分封是毫无政治头脑的愚蠢行为。
其实仔细看,还是能够揣摩出项羽的用意,他是在树立自己的权威,提拔自己人以巩固势力而已!
项羽这样做,其实别人也这样做。哪怕一个再小的单位或公司,换了领导,总是要人员大换血,提拔自己人,特别在关键岗位上。
为什么别人都在干的事情,项羽干了就招来那么多骂呢?
原因很简单,项羽没干成功。
也不是都不成功,燕地的替代就很顺利,不服帖的辽东王韩广干脆让臧荼给灭了。南方也基本顺利。
纰漏出在三个环节。首先是齐,齐国的实权人物田荣不让齐王去胶东,毅然与项羽对抗,齐王田市害怕项羽,偷偷去了胶东。
我可没惹你,项王,都是田荣在搞鬼。
田荣大怒,杀了齐王田市,自己做齐王,又击退田都,斩杀田安,俨然统一了齐国。田荣还联络游击战专家彭越,让他在梁地造反。
其次是赵国,张耳从前的好朋友、现在的仇人陈馀联合了田荣,赶跑了张耳,把原来的赵王歇接回了祖国。
张耳虽然得到项羽赏识,却不给项羽面子,去投奔了刘邦。可见项羽拉拢张耳、冷落陈馀的做法多么糟糕。
最后一个环节,是关中,这是最严重的纰漏。
75.项羽为什么杀害义帝?
在分封之前,项羽向楚怀王芈心请示,该封谁当关中的王?
按说有约在先,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是当然的人选,项羽无须再作请示。
但是项羽还是郑重其事地向楚怀王芈心请示,显然是有所考虑。
项羽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他不希望刘邦留在关中,但他也不想直接动手赶人。最好的设想,是以楚怀王芈心的名义,将刘邦排斥出去。
这是项羽最后一次企求芈心的合作,对于芈心来说,他和项羽的君臣关系已经非常糟糕,这也是修复关系的一次机会。
但是芈心只说了两个字:
“如约!”
君无戏言,堂堂楚怀王,怎么能食言呢!芈心的坚持很诚信,也很义气,但是这个回答,无论对于刘邦,还是芈心本人,都有害无利。
对刘邦来说,芈心的坚持不会让他真的当上关中王,因为芈心说了根本不算!相反,因为芈心的坚持,项羽更加对刘邦不满,排斥得更厉害!
对芈心本人来说,既不能真的如约,又失去了与项羽修复关系的最后一次机会。项羽本来就对芈心不满,现在更加愤怒了。

公元前206年,春正月,项羽尊称楚怀王芈心为义帝,听上去好像提升了一个档次,其实是流放,项羽给芈心指定的领地在长江以南当时的蛮荒之地,首都在郴(今湖南郴州)。
芈心当然不愿意去那种地方(当然郴州人不高兴了,你瞧不上咱咱还看不中你呢兜脑壳!郴州土话:土包子),一个字,拖!
芈心拖项羽就催,芈心左右一看大势不妙,一个个全找借口溜之大吉,各奔前程。
拖到了第二年冬天,芈心无奈,只好上了船,溯长江而上,就在船上,被刺客暗杀!
作者有歪诗两句:可怜放羊娃,错为楚怀王,不用猛项籍,命丧长江水!
若干后朱元璋沉杀小明王,情形非常类似。

芈心从一个牧羊娃到一国之君楚怀王,完全是因为他的血统,一无才能,二无兵力,三无财势,芈心的三无背景使他只能作为一个傀儡存在。
如果芈心甘心做一个傀儡,以项羽的个性,未必下场如此悲惨。
问题是中国历史的传统,很难让一个君主心甘情愿地做傀儡,他总想摆脱控制,做一个真正的皇帝。汉献帝总喜欢写个衣带诏什么的,反对曹操的人也总把这个当借口。连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愤青都在嚷嚷:大政奉还!要求幕府将军把政权还给天皇。
只有近代的立宪制国家,才能真正体会虚君的好处。

芈心的悲剧,开始于项梁死后。
芈心是项家扶立起来的,这一点人所共知,楚军的主力,是项家军,这也是人所共知。
芈心重用宋义和项家系列中的杂牌军刘邦,压制项家嫡系的项羽,用意太过明显,无非是要减少项家在军中的权威和影响力。
但是项羽不甘受压迫,杀了宋义,夺回兵权,在巨鹿打败了秦军主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赵国,却让芈心的希望成为泡影。
等到项羽威震天下,芈心却还抱着“君无戏言”的楚怀王架子,拒绝合作。项羽的恼怒,可想而知。
于是新仇旧恨,来个总算账!

但是杀害芈心,对于项羽来说,实在又是损人不利己的败笔!
芈心虽然对你不好,但流放江南之后,他的存在已经如无害的蝼蚁,为什么还要非置他于死地不可呢?
刘邦后来讨伐项羽,揭露项羽的十大罪状,其中与义帝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多达九条。
第一罪:怀王说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却违背义帝命令,负约王我於蜀汉。
第二罪:违背义帝命令,矫杀卿子冠军宋义。
第三罪:没有怀王命令,擅自入关。
第四罪: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第五罪:没有怀王命令,擅自杀害秦降王子婴。
第六罪:没有怀王命令,擅自坑杀秦子弟兵二十万。
第七罪:无关
第八罪:把义帝赶出彭城……
第九罪:杀害义帝。
第十罪:人臣而弑其主,大逆无道(还是重复第九罪)

可见项羽在义帝问题的处置不妥当,成为了政治道德上的一大污点,在战争中屡屡成为敌对势力的攻击软肋。

但是项羽为什么非要杀掉义帝不可呢?
道理说白了就很简单,义帝本身没什么实力,却是刘邦、田荣他们反对项羽的一面好旗帜。如果刘邦打起“拥戴义帝,打倒项羽”的旗号,没准还真有不少人响应。
项羽杀害义帝是在公元前205年冬天,当时刘邦的军队已经暗度陈仓,夺取了大半个关中。而田荣也在山东扯起了反项大旗。担心后院起火,痛下杀手,于是成为项羽的选择。
但是项羽没想到的是,义帝一死,反而成了刘邦讨伐他最光明正大的理由。
嘿嘿,其实如果项羽不杀义帝,刘邦在胜利之后会拿义帝怎么办呢?难道刘邦会把皇帝位子让给义帝做吗?
76.两线作战:楚霸王有苦难言(上)
项羽的天下霸权一开始就没有构建巩固,很快四处起火,东方的田荣、北方的陈余、西方的刘邦,先后起兵,尤其是田荣和刘邦,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西楚霸王项羽两线作战,疲于奔命,真是有苦难言!

汉王刘邦
刘邦听说项羽把他发配到汉中去做王,涵养再好也忍不住发了一通脾气,好在萧何及时进行了心理疏导,刘邦终于可以面对现实。
张良来向刘邦告别,他要回韩国去了。
刘邦当然恋恋不舍,拉着张子房的手,说了些肉麻的话,最后送给小张2400两黄金(铜?)、两斗珍珠,作为离别的礼物。
张良把这些礼物送给了项伯,项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

到公元前206年夏天,各位诸侯王开始带着部队开赴项羽为他们指定的领地,刘邦自然要去汉中。
汉中,那是什么地方?
刘邦的部下一大半是楚人,压跟就没听说过有汉中这地方。

作者絮语:
其实汉中本来也属于楚国。楚怀王十七年春,秦楚丹阳大战,楚军大败,阵亡八万人,汉中沦陷,从此成为秦国领土。
汉中的气候、地理环境也不错,这里北倚巍峨秦岭、南屏苍莽巴山,中部是富饶的盆地粮仓。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比起岭北的北国风光,俨然一处小江南。

沿着栈道向汉中推进的时候,许多人更是傻了眼,
我的咣当来(徐州土话:我的天),这怎么走啊?
张良送刘邦一直送到褒中(汉中西北),临告别时又和刘邦咬耳朵说:
“把栈道烧了!”
“啊,烧了我怎么回去?”
但刘邦毕竟是聪明人,很快反应过来,下令边走边烧,这栈道修起来困难烧起来可快,一会功夫可就化做浓烟,在山谷中又散开为一缕缕淡雾。
刘邦烧掉栈道的消息传到关中,章邯等人都松了一口气,刘邦看来是真的打算在山那边养老了。

刘邦的部下也迷惑了,
汉王真的打算在这里长住了!
我可不想,老家还有兰妹子等着我呢!汉王不走,我可得走。

于是开始有人溜号,有士兵,也有军官。史书记载说,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可见主要是思乡病害的。
刘邦也渐渐地消沉下来,醇酒加美人,一杯又一杯……直到有人告诉他说:
“丞相萧何也跑了!”
刘邦大吃一惊,一直以来,萧何就好像他的左右手,现在居然连他也跑路了。刘邦的心情,愈加低落。
好在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又是高兴又是生气,捏着老萧的胳膊说:
“你为什么也要逃走?”
说着委屈的泪水都快要下来了。
萧何解释说:
“臣不是要逃跑,臣是追逃跑的人!”
刘邦一乐:
“你这是去追哪个啊?”
萧何说出一个人名:
“韩信!”
刘邦一听又不乐意了,“你这是逗我玩呢?追韩信,逃跑的将领有几十个,你不追他们!去追韩信?”
萧何表情严肃,“那些个将领都是平庸货色,只有韩信,称得上是国士无双。汉王要是打算在汉中养老就算了。想要和项羽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
刘邦叹一口气,哪能在这里窝囊一辈子呢?
挥挥手,把韩信喊过来,让他做个将领好了!
萧何不动。刘邦说:
“那就大将军!”
萧何说,好啊,但还是不动。
“汉王一向怠慢少礼,现在任命大将军好像招呼个小娃娃似的。韩信这种人,汉王必须择良日,斋戒,设坛场,郑重其事,这样才可以呢!”
刘邦想了想,有点不乐意,但看看萧何认真的样子,终于答应下来。

于是挑了个黄道吉日,搭起了台子,难得隆重的场面,整个汉中都惊动了。
“咋哩洒?”(汉中土话:什么事)
“没涨事!”(徐州土话:没什么事)
刘邦洗了澡,上了台,司仪一喊话,大家才晓得原来是要拜将。
呵呵,好些人都以为是自己,这胸脯挺得高高的!
77.韩信和楚汉人才流动
韩信!
韩信是哪个?
于是樊哙、周勃、曹参等一伙人抬起头来,眼睁睁地瞧着一个身材高大但看上去不甚壮实的年轻人走上台去!
《淮阴侯列传》记载: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也是楚人,早期在项梁和项羽手下都干过,可惜不得重用。
当刘邦进入汉中,人人思归的时候,韩信却从项羽手下辞职,跳槽来到了刘邦阵营。可惜也不受重视,担任的职务是连敖,具体的职责,一般认为就是个粮仓管理员,顶多也就是个仓库长。
嘿,合着我到这山沟沟里就是为了给你们看仓库!
韩信这个气啊!
但是还有更倒霉的,不知道犯了什么法,韩信被五花大绑,送上了刑场,将要斩首。
看着前面几个人的头颅落地,韩信这个后悔,没事做到这疙瘩来找死啊!
抬头看见监斩官夏侯婴(刘邦的司机),韩信鼓起勇气叫喊道: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
(汉王不想争夺天下了吗?为什么杀壮士!)

夏侯婴一看,这小伙,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好一个改善社会风气、提高青年人内涵、玉树临风的壮士!
坐下来一谈,夏侯婴更佩服这小伙,推荐给刘邦。刘邦说,好啊,那就提拔他做治粟都尉吧!
治粟都尉,这是个什么官职?就是管理粮饷的后勤处长。
嘿,韩信想,难道我是农业大学毕业的,搞粮食专业对口么?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夜逃走,也说是月圆之夜,不然怎么月下追韩信。京剧里有个曲目《萧何月下追韩信》,里头一段萧何的念白,写得真是好:
[念白]
 将军千不念,万不念
 不念你我一见如故是——
 [二黄碰板、三眼]
 三生有幸,
 天降下擎天柱保定乾坤,
 全凭着韬和略将我点醒,
 我也曾连三本保荐与汉君,
 他说你出身微贱不肯重用,
 那时节怒恼将军,
 跨下了战马,
 身背着宝剑出了东门,
 我萧何闻此言雷轰头顶,
 顾不得山又高,水又深,
 山高水深,路途遥远,
 我忍饥挨饿来寻将军,
 望将军你还念我萧何的情分,
 望将军且息怒,暂吞声,
 你莫发雷霆,
 随我萧何转回程,
 大丈夫要三思而行。
不过既然是逃跑,总是要乘黑逃走,明晃晃的一个大月亮照着,跑也跑不了。月下追韩信,添油加醋的成分估计也不少!

拜将完毕,刘邦和韩信坐下来攀谈,刘邦说:
“丞相那么夸赞将军你,将军就教教我该怎么办吧?”
韩信谦虚了一下,说:
“汉王自比项王如何?”
刘邦自叹不如。
于是,韩信对项羽和刘邦做了一番分析对比。
韩信回忆说:
“项羽这个人啊,对底下人蛮客气的,说话也蛮和气,有人生病了,他还会哭着把自己的好伙食分给病人吃呢!”

在战场上威风八面的项羽,竟有如此温情的这样一面,真令人惊讶叹息。
倘那时有随军记者,一定会写下这样的报道吧!
“小战士张某生病了,项首长亲切地拉着他的手,问寒问暖,首长的手是那么厚实有力,让人感觉真诚温暖。首长还把自己饭盒里的大排夹给了小战士,让他多吃点,早日恢复健康,报效祖国,小战士听着首长的指示,激动地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楚国中央社记者韩XX从泶阳前线发回的报道。”

但是韩信随即指出,项羽和刘邦,各有自己的仁勇之道。项羽的勇气,是个人的武勇,项羽的仁,是妇人之仁。而刘邦的勇,是集体的武勇,刘邦的的仁,是君王之仁。
因此,韩信认为,刘邦有充分的能力和资本与项羽争夺天下,“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刘邦大喜。

作者絮语:
项羽和刘邦的这种差别,反映在人才管理上,就是西楚阵营的人才凋敝和刘邦阵营的人才济济,项羽手下不是没有人才,但是项羽不能放手使用,范增这样,韩信也这样,以后还有陈平、钟离昧等。刘邦的队伍本来很薄弱,但是因为刘邦能用人,张良、彭越、韩信、陈平等,相继投奔汉营。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作者整理出两张表格如下:
表一:西楚阵营的人才凋敝
姓名 人才类型 与项羽关系 备注
范增 军师 亚父 被项羽气死
项伯 ? 叔父 重用为左尹
项庄 勇猛型 堂弟 鸿门宴时亮相
英布 独当一面的猛将 无 关系破裂,弃楚投汉
龙且 勇猛型 嫡系 重用
钟离昧 智勇双全 嫡系 遭猜忌
季布 智慧型 嫡系 重诺守信,后来降汉
子期 普通将领 虞姬的哥哥
陈平 谋士 无 不得志,弃楚投汉
韩信 独当一面的智将 无 不得志,弃楚投汉

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人脉关系看,留在项羽手下的人,无非亲戚、同乡,如韩信、陈平等一流人才,无这层关系,则完全没有得到青睐的可能。从人才类型看,则勇猛型的项羽几乎与智慧型的人才格格不入。
再看看刘邦那边,
表二:《刘邦阵营主要人才情况》
姓名 人才类型 与刘邦关系 备注
萧何 文官 同乡 前秦官吏
曹参 文武双全 同乡 前秦官吏
樊哙 猛将 连襟 屠夫
张良 军师 无 韩国贵族
陈平 谋士 无 自项羽处来
韩信 独当一面的智将 无 自项羽处来
彭越 独当一面的智将 无 梁山好汉
郦食其 说客 无 酒鬼、儒生
陆贾 说客 无 楚国人、儒生
英布 独当一面的猛将 无 项羽的叛将
哈,刘邦的阵营还真是五花八门,什么人都有。即便你是酒鬼、屠夫,还是刘邦最不喜欢的读书人,或者是敌对阵营中不得志的人,只要你有本事,刘邦不管你的有无学历、后台,来者不拒,而且人尽其才,同时不忘给你相当优厚的待遇。
这样的老板、领导,你能拒绝?
78.从陈仓到彭城
汉王元年,即公元前206年,八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
根据情报人员的报告,田荣、彭越在山东起兵后,项羽派了一员部将带兵讨伐,却被彭越击败,所以项羽清点人马,即将亲征田荣、彭越,因此,这正是刘邦出手的好时机。
但是不管是刘邦,还是韩信,面对从前的主家、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真的要撕破脸皮与他一决雌雄,逐鹿天下,还真是有点战战兢兢、惴惴不安!
打得过他么?我们真的打得过他么?他可是西楚霸王项羽!我们真的打得过他么?刘邦不停地问自己。要不算了,此地虽然称不上山清水秀,却也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刘邦还是决心试试手气,赌一把大的!
不过对于刘邦来说,面前的困难两条,一是通往关中的栈道已经被他自己一把火烧了,二是秦岭那边有章邯堵截。
刘邦想到这两点,这脸就成了苦瓜。

刘邦的苦恼,恰是秦岭那边章邯的惬意,这连绵的山脉,烧毁的栈道,一时半会是修不好也过不来的!
再说即便你搞大跃进提前修好了栈道,我章邯的大军以逸待劳,又占着主场地利人和的优势,胜算不说高枕无忧,也有八九不离十。
但是戎马一生的章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难倒了刘邦,却难不倒刘邦启用的那个新人——淮阴小子韩信。
说起来也怪章邯的情报工作有遗漏,关于汉军三三两两懒懒散散时断时续修栈道的报告不断发到大本营,其余几处要塞却似断了联络,毫无信讯。直到数日后,传来了陈仓陷落的消息。
这陈仓县可在关中八百里秦川的西端,所谓陈仓故道,是汉中通往关中的另一条路线,沿故道水(今嘉陵江上源),越秦岭,出大散关,至陈仓县。
与子午谷栈道相比,这条路线迂回险阻,既难走,又绕远。后世诸葛亮也走过这条道,结果被郝昭所阻,孔明连攻二十多天,未能破城,只好退兵。
陈仓附近就是著名的大散关,陆游诗曰: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成功翻越巍巍秦岭,章邯急忙调遣兵力,西进阻截。两军在途中遭遇,军心慌乱的章邯军大败,章邯逃回都城废丘,被汉军团团包围。
三秦首强的章邯既然一败涂地,另外两位:司马欣和董翳有自知之明,先后向刘邦投降。汉军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章邯,其余人马,在韩信指挥之下,马不停蹄,向东突进。
嘿!刘邦在这里大动干戈,那边项羽又在做什么,为什么不来救援章邯?
项羽两线作战,有苦难言。东边的田荣,西边的刘邦,到底要先对付哪一个?
西楚霸王再威猛,也不能分成两半,两边厮杀!
张良给项羽出主意说:
“刘邦不过是想拿回他应得的关中罢了,田荣联合赵国,目的在于推翻楚国霸权,这才是大王的心腹之患呢!”
项羽其实该问的人是老范增,可惜鸿门宴之后,昔日情同父子的二人之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项羽还记得范增的那句话。
“竖子不足与谋。”
既然亚父认为我“不足与谋”,又何必自讨没趣呢!
项羽起用了一位老朋友,从前做过吴县父母官的郑昌,封为韩王(原来的那位韩王,张良的正式主人,已经被项羽粗暴地杀了),抵御汉军。
在河南还有一支楚军,将领陈平。加上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西魏王豹三国的兵力,项羽估算着,怎么着也能阻挡刘邦个一年半载的!
布置停当,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楚军主力北上,找山东人晦气去了!第二年春天,项羽就在山东日照附近一举击溃了齐王田荣。田荣逃到平原县,让老百姓给杀了。
项羽封田家的另一位后代田假当齐王,按理说他该班师回朝了,可惜不能,原来项羽放纵士兵杀人放火,引起了山东人民的强烈反抗。田荣的老弟田横,乘机收拾旧部,又与项羽纠缠。
所以项羽还得留在山东。

作者絮语:
项羽手下始终紧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致使每遇强敌,项羽总是要亲自讨伐,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了瓢,两线作战,苦不堪言。不过这也只能怪项羽自己,谁叫你不能用人,跑了韩信。)

刘邦这时可是春风得意,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西魏王豹相继投降,张良又从韩国那边正式前来投奔。最后,奉命抵挡刘邦的郑昌也兵败投降,楚军西线,陷入崩溃姿态。楚将陈平一看大势不妙,又担心被项羽一怒之下给杀了,放弃军职,归顺汉营。
于是刘邦给义帝发丧,号召天下诸侯,一同讨伐项羽,为义帝报仇。
檄文发送到赵国,掌权的陈余说:
“杀了张耳,我就出兵协助汉王!”
(从前发誓共生死的兄弟,现在却互相痛恨,非置对方死地不可!)
张耳穷途末路来投奔,刘邦舍不得杀,找了个长相酷似张耳的替死鬼(嘿,这家伙太倒霉了,仁义之君真仁义啊!),砍下首级交给赵国。陈余这才出兵,参加反楚大联盟。

这年夏天,以刘邦为领袖的反楚联军,多达56万人,向楚国都城彭城逼近。楚军主力都在山东,彭城空虚,居然被韩信等一举攻克。
汉王刘邦坐着马车进入彭城,接受项羽库藏的金银珠宝和西楚后宫佳丽,这一切来得如此轻易,刘邦简直不能相信这是真切的事实!
揣起项羽的珍宝,喝着西楚的美酒,将美人揽入怀中,刘邦终于意识到,自己真的战胜了楚国,攻克了彭城。
时为汉王二年四月,《史记》记载说:“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然而,正在刘邦忘情享受的时候,项羽却回来了。
79.危难之时,刘邦邂逅了戚姑娘
事实上,听说汉军东征,项羽已经作出了反应,挑选三万精锐骑兵,随他从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南下。其余部队,继续留在山东。
当他得知汉军攻破彭城胡作非为的消息,西楚霸王的肺都快气爆了,而他此时的位置,在彭城西面的萧。
(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自己运用骑兵的机动性,突袭刘邦,西楚霸王难得一回用智)
次日早晨,项羽率领这支突击部队从西面突然出现在彭城附近。
刘邦正喝得高兴,突然听说西楚霸王已然到了,一下子吓呆了!
项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仗着人多势众,刘邦决定和项羽打一仗!
于是号称56万人的多国部队在彭城对垒3万西楚铁骑。
不怕不怕,刘邦激励他的部队,向前推进。
项羽瞪红了眼,象只狮子般冲向汉军军阵,他的骑兵们也个个拼命三郎般冲杀过来,未及交手,汉军的阵列已经乱了。
妈呀,跑吧!
战至中午,汉军大败,随即整个多国部队阵营陷入崩溃,楚军如狼入羊群,肆意屠杀。汉军士兵被驱赶到泗水(刘邦最初就是泗水亭的亭长)边,下水的淹死,没下水的被砍死,有十来万人。剩下的拔足狂奔,一直逃到今安徽境内的濉水,西楚骑兵穷追不舍,冲刺砍杀,血染濉水,尸首堆积,又有十万之多,濉水为之不流。

与此同时,西北方向,一阵狂风,恰好吹到徐州上空,将大树连根拔起,房屋倒塌,飞沙走石,尘土飞扬,好端端的一个大白天,整得黑夜一般,加上楚军的喊杀声,汉军的哭叫声,地上流淌着鲜血,天上飞着沙石,刘邦和司机夏侯婴,心惊胆寒,胡乱奔走。
世界末日要到了吗?
途中遇到两个小朋友,刘邦的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夏侯婴把他们拉到车上,一同逃生。
刘邦逃跑的本事堪称一流,但楚军追赶的速度也不慢,关键时刻,刘邦这厮活动起了心眼,竟然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推下马车以减轻重量。
这么想还真这么干了。
司机夏侯婴大怒,指着上司大骂:
“怎么能把无辜的孩子推下去呢!”
刘邦连续三次推下孩子,这位司机也三次停车救回孩子。
刘邦拔出刀剑,对着夏侯婴咆哮努喝。夏侯婴也不理睬他,终于保全两个小朋友的性命。
(对于司马迁记载下来的这件事,有人说是刘邦顾全大局、大义灭亲。作者无法推测出当时刘邦推子下车的心理状态,只能说人性之复杂,超过自己之想象。)
刘邦的老爹以及老婆吕雉等人,可就没那么幸运,被楚军掳去,做了人质。

这里又有一段野史,说刘邦在走投无路之时,乱行到一处村落,寻了一户人家借宿。这户人家姓戚,听说是汉王落难到此,殷勤招待。
刘邦坐在那里,就看见一个二九佳人,携着酒食,姗步来前。虽是衣衫粗陋,却遮不住那轻盈体态、清秀面容。
这个女子,就是后来吕雉最痛恨的戚夫人。
照民间传说,落难流离的刘邦,居然就与这戚姑娘有了一夜情。甚至说,就是这一夜,怀上了后来与吕雉之子刘盈竞争皇储位子的刘如意。

可怜这戚姑娘,在刘邦最危难的时候,委身汉王,度过战乱岁月,却不晓得那男人的战乱平息了,女人的战争却正激烈,宫廷比起战场,还要更凶险几分呢!
唐代诗人李昂有一首《赋戚夫人楚舞歌》,
定陶城中是妾家,妾年二八颜如花。闺中歌舞未终曲,天下死人如乱麻。
汉王此地因征战,未出帘栊人已荐。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裴回入行殿。
日夕悠悠非旧乡,飘飘处处逐君王。闺门向里通归梦,银烛迎来在战场。
相从顾恩不雇己,何异浮萍寄深水。逐战曾迷只轮下,随君几陷重围里。
此时平楚复平齐,咸阳宫阙到关西。珠帘夕殿闻钟磬,白日秋天忆鼓鼙。
君王纵恣翻成误,吕后由来有深妒。不奈君王容鬓衰,相存相顾能几时。
黄泉白骨不可报,雀钗翠羽从此辞。君楚歌兮妾楚舞,脉脉相看两心苦。
曲未终兮袂更扬,君流涕兮妾断肠。已见储君归惠帝,徒留爱子付周昌。
80.张良扭转乾坤之大战略
但刘邦在彭城吃了大败仗,又丢了老爹和老婆,收拾残兵败卒,向西撤退。
战败之后的汉军人心离散,士气低落。这时如果项羽全力追击,刘邦很难有足够的信心和兵力抵抗。
然而项羽没有立刻起大兵追击穷寇,倒不是他想要放刘邦一马,实在是分身乏术,山东的田横在楚军主力南下之后,又卷土重来,打败了项羽委任的齐王田假,光复三齐大地。
项羽杀了不中用的田假,他虽然在彭城大破刘邦,出了一口恶气,但北有齐、赵,西边有汉,他攻齐则汉起,伐汉则齐强,苦不堪言。
项羽想到了一个人。
谁?
九江王英布。
项羽在北伐田荣的时候,曾经征调英布人马,英布说身体不好,派了个将领,几千人马,随同作战。彭城陷落的时候,英布也自称病未痊愈,居然袖手旁观。

项羽一直对英布颇为欣赏,这对于刚愎自用的西楚霸王来说,实属难得。项羽帐下五虎大将龙且、英布、季布、钟离昧、虞子期,季布一诺千金,钟离昧智勇双全,虞子期还是虞姬的哥哥,然而唯有英布封王,可见器重。
其中原因,可能跟英布的作战风格特别勇猛有关,项羽自己是员猛将,欣赏的部下也多属这一型。
项羽待英布不薄,这厮却在彭城陷落之时持旁观态度,确实让人匪夷所思。合理的解释,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英布已经有了观望心态,对项羽能否最终战胜刘邦,有所怀疑,所以中立旁观,等待时局明朗,再做判断。
等到刘邦溃逃,项羽寻思英布的病也该痊愈了,他派使者召唤英布,到彭城相会。
项羽的意思,是要和英布合计合计,很可能是委任英布负责一个方面,缓解他两线作战之苦。因为西楚霸王帐下,能够独挑大梁的,在项羽眼中,或许真的只有英布而已。
结果英布慌了,以为是要追究自己袖手旁观的罪责,他心中既然有鬼,当然就不敢赴约。
于是就拖着……
项羽等英布来呢,所以也滞留在彭城……
这就给了刘邦喘息和调整的机会。

成功者不一定就是常胜者,却一定善于反思。刘邦确实优秀,他自我反思了一下,认为彭城之败,原因在于他把兵力过于集中,结果被项羽一举击溃,他应该分出几个拳头,同时出击,让项羽顾此失彼,来不及招架。
刘邦和张良商量了一下,张子房为他设计了一个前后左右四面攻击的方案。
前面,就是刘邦自己,采取防御策略,拖延时间。
左翼,委任韩信,独立作战,包抄河北。
右翼,联合田横、彭越,骚扰楚国,使其不能专心攻我。
最后,让项羽后院起火,目标就是英布!
张良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田荣已经死了,这时在齐地反项的是田横)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刘邦欣然采纳。

作者絮语:
张良这一次献策,可以说是扭转乾坤,所谓借力使力不费力,西楚霸王空有一身蛮力,却被汉军化解无形,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有良策,还要领导采纳,有人执行,这才能转化为实绩。项羽手下并非无人,范增、韩信都是一等谋略家,钟离昧也很有一点头脑,却都先后被项羽疏远不用。领导最爱听也最爱说的话是:少了谁谁,地球就不转了不成。呵呵,有时候一个政权、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少那么一两个人,其实说通透了是少了那一型人还真不行。为什么?一个人才离去,原因有多重,但归结起来无非一句话,器不容人而已。一个集团的内部结构不公正不合理,智者自然选择离去,岂能等到同腐朽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