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系辞》概论 - 春秋易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人言我痴 2010-05-20

《周易.系辞》概论

《周易.系辞》译注 2010-04-25 13:44:42 阅读20 评论0 字号:

 

概论

自古以来,《易经》被奉为群经之首,而现在只要一提起《周易》,人们便以为是算命之书而一副不屑,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上那些算命先生往往都是打着《周易》的旗号,追溯其源流,汉代的京房恐怕难辞其咎。因为是他首先将《周易》应用于命理风水之学,专论吉凶祸福,这在当时可视为创举,但自此而下,《周易》的研究便江河日下,几乎成为命理风水学的专用书籍。《周易》源流很多书籍都有论述,本文不再及笔,下面再对一些有关《周易》的问题再简单论述一下。

一,易经与其它五经的关系

易经为群经之首,易经八卦里面卦象中的意象乃是《诗经》的源头,八卦的排列及爻的序位乃是《礼经》思想的来源。卦爻辞是《春秋》的源头,卦的变通则是《尚书》思想的源头。八卦卦变的趋善性则是《乐经》的源头。五经相通于《易经》,反过来,五经中的任何一经也跟其它相通。比于《诗经》诗里有物象,有物象就有物的本位序列,礼也在其中了,物有大小贵贱,春秋大义也在其中了,物有动静属性,乐也就在其中了,物有兴衰,尚书也在其中了,兴衰有数,易经的数理也就在其中了。总而言之,六经同体不同面,然皆宗于易经,易统阴阳而归于道,散为万物,合而为一。

乾坤之义比于人文则是礼乐。孔子有段一语道破天机的话:“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另外关于已经失传的《乐经》,《左传》里有很多诸侯,大夫之间在应酬交际时互相赋诗以表达情感的例子,因此有一种观点(我第一次看到这种观点是在南怀瑾先生的书里。)认为其实《乐经》并没有失传,其理论保存在《礼记》的《乐记》篇里,其内涵则保存在《诗经》里。

二,关于占卜

孟子有句名言说“善易者不卜”,为什么呢?要说占卜,四书六经,诸子百家都可以说是占卜之书,孔子说:“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注意这个“四方有败,必先知之。”《左传》里,定公十五年,子贡观礼断两君生死存亡,襄公十八年,师旭以音乐断战争胜败,还有很多从《诗经》取象断祸福的,以《尚书》理义推演成败的,都精准无比。总的来说,吉凶祸福,总以其是否符合道义而定,成败兴衰则取决于其气数。《易经》长于演术数,《春秋》长于辨是非,《尚书》长于推义理,《礼记》长于观进退,《诗经》长于见兴衰。因此,精通义理的人,根本不需要占卜,可以以小见大,以近观远,所以说“善易者不卜”。子贡说颜回“闻一而知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关于周易思想的应用

《易经》有一个很核心的理念是运动规律决定物质形态。引申到政治上是理念生法规,法规生行动,行动生事物,事物生利害,利害生变化,变化生理念。这是顺势。理念反过来有作用于上面的每一个环节,这是逆势。在个人修养,则是,价值观决定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性格,性格主导行动,行动决定荣辱,是顺势,荣辱际遇又反过来作用其它,是逆势。总之,推而广之,深而发之,《易经》的智慧可以发挥于任何领域,下面引用曾国藩将乾坤之义用于写字的一段话做为小结。

 “予尝谓天下万事万理皆出于乾坤二卦。即以作字论之:纯以神行,大气鼓荡,脉络周通,潜心内转,此乾道也;结构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气言,凡坤以形质言。礼乐不坤。作字而化游自得真力弥满老,即乐之意也;丝丝入扣转折合法,即礼之意也。”

 四,关于第二章的补充

 第二章里说到观象制器,可能会有人说,西方文明没有《易经》,但你中国有的车子呀,房子呀,文字呀,人家不也发明出来了吗?是的,从大的时空层面来看,人类文明的进程几乎是同步的,这就是说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其不可逆转的必然性和同一性,这个现象恰恰证明了《易经》真理的普遍性。虽然这在系辞里只是简单地说了“日新之谓盛德”,但从六十四卦的排列上看,其轨迹则一目了然,而且不但是生命会进化,而是整个宇宙都在进化。其路线是从无序到有序,然后又打破有序,归于太极,之后有从无序到有序,但这个时候的有序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秩序了,是更高级的秩序。邵雍的《皇极经世》在这方面有很成功的运用但也有很大的局限,这里不作详细介绍。总之,我们可以确立一点,宇宙进化论,生物进化,文明进化,都是宇宙进化的必然结果。写到这里,我本来很担心宇宙进化的观点会因为无法理解而招致误解,或者被人当成神经质,因此百度了一下,居然找到了不少相关的文章,虽然因为发现不是自己的首创而有些失落,但总算心安理得了一些,在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道路上,竟然发现了同路人,这意味着我们都不是孤独的。就像孔子说的“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况且,有人在前面开路,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人生莫大的幸运。

 五,易经可以预测的原理

  这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但偏偏又不可回避。关于占卜预测,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方法,其中优劣我们暂且不论,这里试图探讨一下他们的原理。系辞说“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说到了感通。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很难说清的哲学命题,天人感应说。天人感应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论,这是中国古代的经典哲学。可以说,所有的占卜都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只是其求和的途径不一样。将《易经》运用于专业领域最极致的《黄帝内经》认为天人感应依靠的媒介是“气交”,这从医学角度来说是实用的,但这里就显得狭隘了。前两年流行一时的全息论说到底之不过是天人合一的偷换概念,不过我还是喜欢全息这词,因此这里用它来说明问题。(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