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弥尔顿四百年

 昵称191190 2010-05-21
  1632年。24岁的弥尔顿从剑桥大学硕士毕业了。专业是神学。就业的目标很简单,到教堂去干活;可是他不喜欢。当然,他可以留校,但他对大学教育早有隔膜。父亲希望他当律师,因为这行当跟现在一样赚钱;可他说,铜臭味太浓。那么,还可以考公务员嘛,虽不至于现在这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没有点关系打点,似乎此路也不通畅。

  弥尔顿左思右想,觉得还是不就业的好。就这样,剑桥的高材生,毕业即失业。跟现在的情形颇有几分相似。

  幸好,他老爸以非法集资起家,以公证员为名,弄了点产业,在乡间还有别墅。于是,弥尔顿退居乡野,优游于书斋。“六年不窥园”。朋友写信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在准备名垂青史。

  2

  就这样一晃,本该而立的小“弥”没有立起来,但学问肯定是大大的。那年头,要出点名堂,总得留一趟洋,喝点洋墨水镀点金。未能免俗,弥尔顿去了意大利,见了伽利略。就在此时,英国革命爆发了,弥尔顿想,同胞都在争自由,自己怎么可以如此自私在外游荡,于是打包提前回了英伦。

  但他一介书生,手握不了枪,不知道如何革命。只有继续在家赋闲,为了创收,做起了家教,在家课徒,并写了如何教育的书;但他肯定不是好老师,因为这些弟子长大后都加倍地反叛他;将他的话完全不当回事。这是后话。

  3

  又过了几年,弥尔顿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这年他35岁。据说,35岁前的弥尔顿,过的是诗人最好的日子;而35岁后的弥尔顿,过的是诗人最坏的日子。难怪他的名著叫《失落园》。至于《复乐园》,还是梦里求吧。

  命运的反差,在于他讨了个老婆。他玩的是新潮,是“闪婚”。也就是在1643年夏,他在家乡周边转了一圈,一个月后就带了个老婆回来,年纪比他小一半。可这老婆性情不合,精神不合,蜜月还没有过完,就跑回娘家,死活不回来。

  这可害苦了弥尔顿,一怒之下,就想要离婚。可是他是清教徒。离婚那可是有违教规的事情。为此,他干脆写了小册子,历数性格不合的夫妻该离婚的种种理由。他这一闹,今日的许多人忆苦思甜的时候,不应忘了挖井人。

  4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买个书号,花点银子,就可出书;书籍出版审查得厉害。革命前,弥尔顿吃过苦头,不让出书,主管审查的是天主教会或保皇派;革命后,城头变换了大王旗,但书籍审查的制度没有改变,只是原来的审查者成了被审查的对象。

  弥尔顿虽然跟着革命派掌了权,可这换汤不换药的审查制度毕竟有违他革命的初衷,于是要为敌人一辩护:我虽然不同意你说的,但我至死要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于是,对着自己人开了火,以演说的形式写了《论出版自由》。为此,后世也应该对他深怀感激。

  5

  1649年初,刚过不惑之年的弥尔顿做了人生中重大的选择:出任国会拉丁文秘书,他得到了金钱、地位和名声;但他失去了光明。

  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年轻的共和国百废待兴。网罗人才当为要务;弥尔顿是卓越的拉丁文学者,且精通几门欧洲大陆语言,由他出任国会拉丁秘书,相当于现在外交部一个小小的翻译职位,当然绰绰有余。

  这时,虽然眼疾已有先兆,但他还是抗拒不了书斋之外的诱惑。于他而言,那是一个新世界。他丰富的书本知识,需要“人情世故”的浸润。而只有跟“帝国、宫廷和金碧辉煌的宫廷”打交道,见识最卓越的达官贵人,方能更好地洞察世界的秘密。

  他的选择无可厚非。想一想,咱们的祖宗,不也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徘徊?身居魏阙而心系江湖;山林听雨不忘庙堂之高。也许,人生需要这样的两分经历,方才圆满,不至遗憾。

  6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斩掉一颗国王的头,不等于共和国就进了保险箱。1649年,莱顿大学教授,当时最富盛名的拉丁学者写了《皇家为查理一世声辩》,力图诋毁新生的政权。为共和国一辩的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弥尔顿身上。两年后,他回敬了一篇《为英国人民声辩》。

  纸上的交锋,是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弥尔顿深知他责任的重大。这一刻,他成了新政权最伟大的辩手。他要不惜一切代价,捍卫理想,捍卫革命,捍卫自由,不惜一切代价。他明白摆在面前的选择是,要么对至高无上的责任玩忽职守,要么就是丧失光明。

  7

  1652年,44岁的弥尔顿,双目失明。在《失明抒怀》中,他写道:

  想到我活了才半辈子,这世界就黑漆

  一团,我的视力竟耗竭沦丧,

  这一天赋本来要死亡才埋葬,

  如今在我却只是虚有其表了。

  8

  幸好他眼睛失明了。

  1660年,王政复辟。革命党人清洗的清洗,流放的流放,变节的变节。他不用亲眼看见这丑恶的一幕了。

  他差点为共和国殉葬,幸赖友人从中斡旋,他留得一命。从此,在他自己那黑暗的世界,他保留着共和精神的明灯和叛逆的火种。

  前后算来,他为共和革命,投了二十年。如今,一夜回到解放前。至此,他才把才情用于正道。诗思如泉,往事历历,成就了不朽的诗篇。

  9

  弥尔顿身后,化为了自由的象征。再没有更崇高的诗篇,比得上另一个英国大诗人华兹华斯对他的召唤:

  朋友呵!我真不知道该向何方

  去寻求心灵的安适;我不禁怅然,

  想到这一生无非是装点门面,

  与工匠、厨子、马夫没有两样。

  我们都得像溪水,迎着骄阳

  闪耀金辉,否则便遭人白眼;

  最有钱的人便是最大的圣贤;

  自然之美和典籍已无人欣赏。

  侵吞掠夺,贪婪,挥霍无度

  这些,便是我们崇拜的偶像;

  再没有澹泊生活和崇高思想;

  古老的淳风尽废,美德沦亡,

  失去了谨慎端方,安宁和睦,

  断送了伦常准则,纯真信仰。

  弥尔顿!今天,你应该活在世上,

  英国需要你!她成了死水污池:

  教会,弄笔的文人,仗剑的武士,

  千家万户,豪门的绣阁华堂,

  断送了内心的安恬,古老的风尚;

  世风日下,我们都汲汲营私;

  哦,回来吧,快来把我们扶持,

  给我们良风,美德,自由,力量!

  你的灵魂像弧光自照的星辰;

  你的声音像壮阔雄浑的大海;

  纯净如无云的天宇,雍容,自在,

  你在人生的寻常路途上行进,

  怀着愉悦的虔诚;你的心也肯

  把最低下的职责引为己任。

  10

  华兹华斯这两首诗写于1802年,距离弥尔顿诞辰约200周年;再过几天,弥尔顿400周年诞辰就将到来。

  弹指一挥间啊。

  弥尔顿!今天,你应该活在世上,我们需要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