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听像吵架,细听是聊天”——陕西土话其实很古雅

 云海春天 2010-05-22
 陕西人,特别是关中人说起话来,可谓底气十足,高喉咙,大嗓门,加之陕西方言咬字重,多去声,转音多,说起来掷地有声。这在外人听起来如吼一样。君不见秦腔戏剧舞台上,挣命般的吼叫,就是陕西人传神的写照。唱秦腔,用的是真音,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验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吼得脸红脖子粗,当地人称之为“挣破月天韭”。这听起来才“过瘾”、“解馋”、“嫽得太”。
  陕西人嗓门大在宋代已闻名天下。当年苏学士以诗会友,问曰:“我与柳永何人词佳?”人对曰:“唱苏词需寻来八尺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唱‘大江东去’,唱柳词则要请二八佳人持象牙板唱‘小桥流水’。“东坡闻之抚掌大笑。可见自宋代,关西汉子以其雄健俊伟、充满阳刚之气而著称于世。
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陕西人大多说话直来直去,在外人看来比较冲,有时甚至言语生硬,出人意外的冷不丁,噎得人半天回不过神来。不像江浙一带的南方人,说话婉转悦耳;也不像北京人幽默风趣,挖苦讽刺你有时也让你感觉不到。
 同样是做生意,陕西人不像南方人“漫天要价,就地还价”,最烦讨价还价。前些年,不少商店里挂着“免开尊口,概不还价”,“一口价”的告示。近年这种状况虽有改观,但言语生硬的现象依然时有所见。在西安的公共汽车上,有的售票员卖票,看你一眼,或捅你一下,金口难开地吐出一个字“票!”那神情,好像他是千年帝都的皇子皇孙,势有多大一样,才不乐意伺候你呢!
在前几年,有不少陕西人接电话,开口就是“咦!噢!噢……”从来不说“你是谁呀”,如何如何。如果你拨错了,对方会说:“错了!”甩了电话;这还算客气的,狠的就骂你,若你问,这是哪里呀?必是“火葬场!”
在外地人看来,陕西人说话还有些土。
  这主要是比较拙扑的陕西人说起普通话,大多比较拗口,正如当地人自嘲的是“醋溜普通话”。记得是在十余年的学生时代,经常会遇到才华横溢但口纳的老师,讲课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因为陕西话比较古雅。这正如著名作家王安忆在一篇文章中写的“这话好听,是北音,可却柔极了,字与字之间,有舒缓的拖腔,用字有那么斯文。” 
相传汉字为“文字初祖”仓颉所创造。仓颉出生于五帝时代,是如今的陕西宝鸡人,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中话在数千年的传承中,字音和用词形式差别并不大,集中表现着关西方言特色。关中方言古称“关西秦声”,在陕西及周边省份流行,是陕西方言的代名词。
遥想在漫长的秦汉及隋唐时期,古朴的关西秦声,曾在历史上作为官方通用语言被长期推广和普及,成为国人间语言交流的通用工具。
自建都陕西的西周始,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论语》记载孔子教子时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论语骈枝·释雅言》曰:“夫子诵诗、读书、执礼必正言其音。”可见周朝雅言作为国家标准语言,已远及山东等地。西周王朝全面普及雅言在《周礼·秋官·大人行》中有重要记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为此,王朝定期召集各诸侯国雅语推广人员进行语言文字教范和语音训练,统一通用文字和发音标准,以“达其志,通其欲。”
  关西秦声,在古代之所以称作雅言并做国语使用,除了王朝一统天下的必然需要,其语调发音还有高雅、文雅、风雅、清雅、幽雅等大雅脱俗之义,娓娓道来圆润清丽,美妙悦耳,理应成为国家正音,人人学范,学说秦声雅言成为附庸风雅之风尚。
如今的关中方言中,依然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词汇。
关中方言,把裤子至今称“服”,这就是个典型的古代用法,在古汉语中,衣指的是上衣,服指的是下衣,即现在的裤子。
“嫽得太”的嫽,是古字,说女孩美貌、聪明的意思。《诗经.阵风.月出》:佼人嫽兮,即美人多漂亮啊。后来这个字意有了转化,就是“美好”的意思。西汉时杨雄写《方言》中说嫽,就是好。
“倭也”是关中人日常爱说的一个方言词语。它的含义很多,即指人漂亮、娇美,也指事情办停当,还指心情舒畅满意。宋代人编有《文韵》中解释道:“倭,顺貌”,即是“平顺的样子”,“也”是个语气助词。
“乡党”一词,得从古代的民户编制说起。“乡”和“党”,都是我国古代有民户编制。据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换句话来说,五百户为党,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乡”“党”二字连用,指乡里,也就是同乡人。随着时代的推移,这样的农村行政区域单位不再使用,但“乡党”这一称呼却延用了下来。
关中男人,常把已婚妇人叫“屋里人”。其渊源虽无从考证,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劳动分工、“男耕女织”的出现的关。过去的农家,男的在田间劳作,女的在家便出现纺线织布,内外分明,各行其事。久而久之,把男人叫做“外头人”、把女的叫“屋里人”的称谓。《红楼梦》九十回有:薛蝌想:“...然而到底是哥哥的屋里人”,第一百二十回有:袭人想:“...其实我究竟没有在老爷太太跟前回明就算了你的屋里人”。其含义与关中方言里指的已婚妇女的含义大致相近。
再如“咥饭”中的咥,就是吃的意思;弹剥,是指责的意思(见金董解元《董西厢》中);跷蹊(qiǎo qí)是奇怪的意思(见元关汉卿《杀狗劝夫》中);还有“殁(mǒ)、瓷实、蒇(chàn),儦(biǎo跑),毂觫(wú sū不适),偈(jiě快走),逊眼(讨厌),麻眼(麻烦),诌活(称心如意)等词一般也出自《周易》、《礼记》、《宋史》、《真本金瓶梅》等古代文献和文艺作品中。再如:形容人争吵到怒目横眉程度的“争眉霍眼”,是宋元间的方言俗语(见宋赵德麟《侯鲭录》)。“让人”(读瓤人)一词,指取笑、讥笑别人的意思。《信灵君窃伏救赵》“魏公子让信灵君曰”中,“让”,就是这个意思。毕了,指完了的意思,同样来自古语。杜牧的《阿房宫赋》中首句“六王毕,四海一”,就有这个词。喝汤(喝水),并非土话,乃文词也。关中人现在还这样说。汤即热水也。临潼华清池有个“九龙汤”(地热洗澡池),便是此义。关中西府一带至今将“猪”叫“彘”,是很古老的语言!
关中方言的词汇还有许多用法,是从古代传下来的。如陕西人说的“肉夹馍”一词,实际上是馍加肉,用现代汉语无法解释得通,但在古汉语中却十分普遍,是一个倒装词汇。还有陕西话中疑问句的发问方式是将疑问助词“得是得”放在句末。日语中得疑问句发问方式和助词都与陕西方言基本相同(日语中用“得斯嘎”)。

  至亲大恩不言谢
  陕西人大多寡言少语,不善言辞。无论男女,往往三言两语,就把话说完了,不象一些南方人,总是喋喋不休。相反,对于那些不分时间、不分场合总是说个不停的长舌妇、长舌男,陕西人会斥责“话多得很”,正眼都不瞧。
  就是如今,不少人开会不积极主动发言,都是向后坐,找不引人注目的角落。如果点名让发言,不少人会吭哧半天说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
 陕西人有一个深深的默契:“亲不言谢”、“大恩不言谢”。质直尚义的陕西人,面对自己的亲人、恩人,就越自觉地不虚狡、不浮飘,不会说客套应酬的话,感情质朴得一下子回归到近乎混沌状态,舌头仿佛变厚了,陕西人说:“嘴翘得不会说。”翘,意思是像木板受了潮,翘得走了形,不听使唤。
亲戚本家之间,是绝没有说谢谢的,对自己的伯叔弟侄、娘婶姐妹、姥舅姑姨等等说谢谢,会把对方吓一跳,或者以为你有啥毛病呢。关系好的同学、朋友,也不言谢,甚至对老师,都不说谢谢。
  陕西有位作家搬新家,在南方某省发了财的大舅子,送了一套高档家具,最让画家高兴的是那套书架。作家打电话给大舅子,满口陕西话:“大哥,你看你!你咋弄哈(下)这事嘛?哎呀!你看你这人,真是……”对方误解了,生气了,将电话挂了。半日后,作家岳母打电话来责问:“你这人咋回事儿?你大哥费了牛大的劲儿给你弄了一套家具,你还不高兴?”作家慌忙解释,哭笑不得:“我高兴我高兴!我打电话给大哥,就说是太那啥……费心了……”到底没有说出一句“谢谢”。
陕西人认为说“谢谢你!”或者“多谢”,显得很假。
  陕西人不会说“谢谢你”,当然有表达谢意的方式
  男女婚嫁,礼成后,有隆重的谢媒仪式,别的桌是九个菜,给媒人席上十个菜,叫“十全”。新郎新娘举着酒杯,斟满,恭恭敬敬走到媒人面前,司仪高声喊:“谢媒哩!”媒人接过酒杯,自饮,也可以请人代饮。三杯过后,分别是新郎新娘的父母代表家人亲友谢媒。最后,媒人打趣儿:“媳妇娶过房,媒人撂(或者:撇)过墙!好好过你的日子吧!”
  学生考上大学,拿着点心盒子或者烟酒上门感谢老师,陕西人叫:看先生。坐在屋里喝水聊天,几个小时或半天,不说一个谢字,但彼此却都清楚明白。在农村,请匠人盖房或者为老人做寿材,亲友要上门看匠人。
别人帮了忙,家里老人提醒:“你到谁那儿去坐一下嘛!”坐一下,即去感谢感谢他,看看他。
  现在,城市人也已经开始直接说“谢谢”,但都不自觉地加一个类似叮嘱式的附加音,如“谢谢你哦!”或者“谢了哦!”
实诚的陕西人言语并不缺乏幽默。虽不如北京人嘴贫善侃,也不如上海人精明。北京衙门众多,官气颇盛,八旗子弟余风犹存,市民身居京畿之地,见多识广,既熏染官场的“霸”气,市井的“赖”气,又兼有旗人闲散,故侃爷辈出,失之于圆滑,有“京油子”的恶名。而上海人见识多广,受百年商业文化耳濡目染,总是显得十分精明,善于权衡利弊,但缺乏幽默。也正因为如此,上海出了不少银行家和商人,却难出一个诗人。但精明过头,并不是好事。上海的邻居为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吵得不可开交。林语堂在《一夕话》众说:“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 陕西人说话,极其形象生动幽默。仅一个“眼”字,就衍生了许多词:好看叫顺眼,讨厌叫训眼,麻烦叫麻眼,难看叫伤眼,不讨人爱叫白眼,勾心斗角叫玩心眼,脾气暴躁叫毛眼,死不认帐叫瞪白眼,束手无策叫干瞪眼,事情乱叫没眉眼,另眼看叫翻白眼,盼人穷叫害红眼,向上看叫势利眼,有点子有办法叫有板眼,心胸窄气量小叫小心眼。
  再如“手”字:熟练叫老手,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 还有“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力脚。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华商论坛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小孩聪明叫志气,心灵手巧叫灵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气。
用十二属相形容人:奸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尾一样。

用地理名词形容:“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法所得叫捞油水,太罗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对懒汉无赖通常用“二”:二溜子、二混子、二痞子、二赖子、二毛子等;对一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通常用:二蛋子、二楞子、二杆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货子、二荐子、二尚子、二八卦子等。
活泼好动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的,穿戴时兴的人飘的,思想迟钝的人闷的,干活偷懒的人奸的,甩膀大干的人实的,逢迎献媚的人轻的,不听忠告的人瓷的,意气风发的人兴的,风面卖乖的人滑的,有本事的人能的,爱逞能的人奔的,长的太聪明的人蛮的。
陕西人的方言中,还有极强的自我戏谑和自我贬抑的成分。陕西人往往能够以非常轻松、极其刻薄的方式嘲弄、耍戏现实中的自我,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姿态摆得非常低,进而反衬出某些故作姿态的人的可笑。
 装憨、装土、装傻,是他们的绝招儿,使一切严肃正经显出滑稽。这种用自我贬低来遭踏对方的幽默感,为陕西人独有。近几年,陕西籍演员石国庆、郭达、李琦等,在中央电视台走红,就是装憨、装土、装傻,这显示了极高的讽刺力、穿透力和对自我生存状态的清醒。[转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