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竹

 求实求是 2010-05-22

山竹

 

山竹
山竹,既可以指植物山竹也可以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山竹。山竹原名莽吉柿,原产于东南亚,一般种植10年才开始结果,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因此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水果,与榴莲齐名,号称“果中皇后”。
中文学名: 山竹
别称: 莽吉柿、山竺、山竹子
二名法: Garcinia mangostana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金虎尾目 Malpighiales
科: 金丝桃科 Clusiaceae
属: 藤黄属 Garcinia
种: 山竹 G. mangostana
分布区域: 马来西亚、泰国


  

 
简介

〖学名〗

  Garcinia mangostana. L.

〖科属〗

  藤黄科(Guttiferae),藤黄属

〖简介〗

  山竹,原产于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缅甸栽培较多。

属藤黄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5米,果树寿命长达七十年之上。叶片椭圆,花似蜀葵,瓣红蕊黄,大多为春花秋实。山竹虽然种植成本不高,但需种植多年才可收获,一般在定植后10年才能采果。因产量不高,以致物罕为贵,售价常比美国的“五脚苹果”高出一两倍。台湾冬季气温较东南亚低,风土未能适应,因此虽在20世纪初即开始引种试验都未能成功,目前台湾尚未实际经济栽培,其关键在于高温为其重要生长因子之一,如气温低于4°C,必遭寒害致死。

【果实山竹】

  果:性平,味甘、微酸。皮:性凉,味苦、涩。
  果:健脾生津,止泻。皮:消炎止痛。
  主治脾虚腹泻,口渴口干,烧伤,烫伤,湿疹,口腔炎。需与其他配之,切慎用。
  

 
形态

  山竹果实大小如柿,果形扁圆,壳厚硬呈深紫色,由4片果蒂盖顶,酷似柿样。果壳甚厚,较不易损

害果肉。果皮又硬又实,用筷子敲之“梆梆”有声,剥开其壳,便见七八瓣洁白晶莹的果肉,酷似剥了皮的大蒜瓣儿,相互围成一团。山竹果肉雪白嫩软,味清甜甘香,带微酸性凉,润滑可口,解去止渴,生发补身,为热带果树中珍品,有果后之称。

 
购买和食用

购买要新鲜

  购买山竹时一定要选蒂绿、果软的新鲜果,否则会买到“死竹”,可用手指轻压表壳,如果表皮

很硬,手指用力仍无法使表皮凹陷,表示此山竹已太老,不适宜吃了,表壳软则表示尚新鲜,可食,也可以看看果实下面的蒂瓣,六瓣表示果实甘甜不酸,核非常小。

食用要留神

  食用方法一般为压破掰开,剥果壳时必须小心翼翼,格外留神,注意不要将紫色或红色的果壳汁液染在肉瓣上,因为它会影响口味,沾到衣服上也极难洗脱。吃里面白色的果肉部分,其他不可以吃。

 
营养功效

夫妻果

  山竹果肉含可溶性固形物16.8%,柠檬酸0.63%,还含有其它维生素B1,B2,C4和矿物质,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因此,山竹不仅味美,而且还有降火的功效,能克榴莲之燥热。在泰国,人们将榴莲山竹视“夫妻果”。如果吃了过多榴莲上了火,吃上几个山竹就能缓解。
  另外,山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类,对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体弱、营养不良、病后都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不宜同食

  山竹相对榴莲,性偏寒凉,有解热清凉的作用,可化解脂肪,润肤降火,若皮肤生疮,年轻人长青春痘,可生食山竹,也可用山竹煲汤。一王一后,一热一凉,吃了大补的榴莲之后,再吃山竹有清热的功效。所以山竹也不宜和一些寒凉的食物同吃。

 
栽培技术

整地栽植

  择土层深厚和交通、管理方便,有排灌条件的荒山坡或田地,割去灌木杂草,挖除树根、竹鞭,全面挖

深30厘米。结合翻耕整地,亩施腐熟人畜粪肥1500-2000公斤,土肥混匀,开好排水沟。2-5月上旬,挖取健壮的一二年生野生竹种作种竹,每株留20-30厘米,保留蔸部及竹鞭带土约5~10公斤,截去顶梢,留4-5盘枝,植入与竹蔸大小相等的栽植穴内,株、行距均为70厘米,亩植1300株左右。做到栽植时让鞭根自然舒展,栽后及时浇足定根肥水。

合理施肥

  施肥要做到“三看”:即看竹子长势、产笋量、土质条件。一般在栽后每年的3月下旬结合松土除草亩用尿素、钾肥各10~15公斤,磷肥50公斤均匀施于种竹的蔸、鞭际,以利笋芽壮长快发;7-8月份,结合松土清鞭,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促笋芽萌发。生长过程中,如遇持续干旱,要适时适量浇、灌水抗旱,保持土壤湿润;若遇长期阴雨积水,要及时疏沟排水,以防渍害,确保正常生长。

松土清鞭

  每年的7-8月都要进行一次松土清鞭,深度视竹鞭在土层中的深浅而定,在松土的同时要截除老、弱鞭,并对生长健壮的露鞭给予理顺后埋入土中。山竹的竹鞭一般在4-5年后便丧失发笋能力,故每隔3年须“清鞭”1次。并结合清鞭松土,施足有机肥,以利新鞭的生长和笋芽的萌发。

留养母竹

  从第二年开始,逐年进行竹龄结构调整。应在出笋高峰期的后一时段做好留养母竹工作,一般每年每亩留养新母竹600-700株,并于秋、冬季间伐同数量的老母竹加工竹艺品增收,使每亩活立竹种量保持在1300株左右。

适时采收

  当笋箨箨叶开始裂开,笋尖露出地表20~30厘米时即可采收。采收鲜嫩竹笋时要注意做到不伤鞭、

不伤笋。采回后剥除笋壳,按每0.5~1公斤扎把装入食品袋上市销售。也可加工成干笋片、干笋丝后出售,利润更高。

种植技巧

  山竹的种子是单性繁殖的,所以山竹的繁殖为无性繁殖。土壤和水分要求山竹对土壤的适应性广,

排水条件要求好,相对粘土,山竹更喜欢有机物丰富,ph值在5—6.5的砂壤。山竹在年降雨量2000—2500mm的热带雨林生长茂盛。最好的生长条件是温暖、潮湿、无雨季的地区。病虫害雌黄病会引起树枝和树干流出黄色渗液,如果树皮损伤会导致果实变苦。
  收获山竹栽培后,7—12年开始结果。嫁接的,6年结果。

 
山竹皮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山竹皮可以吃,但是,那苦涩、干涩的味道总是不会引起人们的口味的,山竹皮能起到清热解毒,利湿而止泻作用。
  因为山竹皮里面含有大量的单宁酸,这种单宁酸能帮助治疗粉刺与皮肤的伤口,所以。当你比较多粉刺的时候,可以一用。

 
适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体弱、病后的人更适合,虽然一般人都可食用山竹,但每天吃3个足矣。因含糖分较高,肥胖者宜少吃,糖尿病者更应忌食。它亦含较高钾质,故肾病及心脏病人应少吃。

 
食用宜忌

  
山竹富含纤维素,在肠胃中会吸水膨胀,过多食用反而会引起便秘。另外,山竹属寒性水果,所以体质虚寒者少吃尚可,多吃不宜,切勿和西瓜、豆浆、啤酒、白菜、芥菜、苦瓜、冬瓜荷叶汤等寒凉食物同吃,若不慎吃过量,可用红糖煮姜茶解之。因山竹为果中皇后,是最寒的水果。

 
药用和其他价值

果中之后

  在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盛产新鲜的水果,但被人称为‘果后’的山竹每半年只产一次。在气候温和的北

美和欧洲,人们对山竹几乎闻所未闻,而在热带雨林地区,山竹却家喻户晓,人们称其为‘果中之后’和 ‘上帝之果’。山竹所以称为‘果后’,除了本身味道甜美之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古时东南亚医药中所担当的角色,传统上,山竹被人用来控制发烧的温度及防止各种皮肤感染。而研究表示,山竹的果皮或外皮都蕴含丰富的Xanthone,不但具备抗氧化能力,也有助增进免疫系统健康,令人身心舒畅,整个山竹都有用,故深受人们推崇。目前也有以山竹果实做成的饮料登陆香港,正切合香港年轻一代钟意果汁饮料的趋势。

主要营养素

  (每一百克山竹的营养素为):
  能量69千卡
  维生素B60.03毫克
  蛋白质0.4克
  脂肪0.2克
  碳水化合物18克
  叶酸7.4微克
  膳食纤维1.5克
  硫胺素0.08毫克
  核黄素0.02毫克
  烟酸0.3毫克
  维生素C1.2毫克
  维生素E0.36毫克
  钙11毫克
  磷9毫克
  钾48毫克
  钠3.8毫克
  碘1.1微克
  镁19毫克
  铁0.3毫克
  锌0.06毫克
  硒0.54微克
  铜0.03毫克
  锰0.1毫克
  维生素A0.55

 
食用提示

直接生食

  原料分类:水果类及制品 查看该种类其他原料

使用提示:皮:每次5~10克,外用。果:每次1~2个,生食。

山竹哈密瓜汁

  功效:益智醒脑、改善健忘。
  材料:山竹2个、哈密瓜300克。
  制法:山竹去皮去籽、哈密瓜去皮去籽切小块,两种材料放入果汁机中,加冷开水200毫升,拌匀即可。

山竹生菜沙拉

  功效:净化血液、降低胆固醇
  材料:山竹2个、番茄1个、苹果1个、生菜1棵、沙拉酱。
  制法:山竹去皮去籽、番茄切薄片、苹果去皮切片、生菜洗净。所有材料混合拼盘,淋上沙拉酱即可

 
山竹果树

  山竹果的名称(mangosteen)虽然与著名的芒果(mango)相似,但绝不能与芒果树或芒果混为

一谈。 事实上山竹果树与著名草本圣约翰草属于同一科。
  山竹果树能生长到 20 至 80 尺高, 除了流出黄色乳胶的部位外,山竹果树的树皮呈深褐色(接近黑色), 长有短小、茂密的常绿厚叶,而且果实必须用手采摘。花朵直径 304.8 厘米,每簇 3-9 朵,长在枝头。果树长到 304.8 厘米高需要两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果树原产于巽他和摩鹿加群岛(属于东印度群岛)上。种植后必须经过 7-9 年才能进行第一次收成,但大多是经过 10-20 年。完全成熟的山竹果树平均可结出 500 个果实,但有些山竹果树可结出多达 5,000 颗的山竹果。有些果树产果可达 100 年之久。山竹果树属于「超热带气候」植物,无法在 4.4℃ 以下或 37.8℃ 以上的气温下生存。在北纬 20° 的地方栽种山竹果树均无法成功。

 
产地分布

  山竹,原产于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缅甸栽培较多。属

藤黄科常绿乔木,树高可达15米,果树寿命长达七十年之上。叶片椭圆,花似蜀葵,瓣红蕊黄,大多为春花秋实。山竹虽然种植成本不高,但需种植多年才可收获,一般在定植后10年才能采果。因产量不高,以致物罕为贵,售价常比美国的“五脚苹果”高出一两倍。台湾冬季气温较东南亚低,风土未能适应,因此虽在20世纪初即开始引种试验都未能成功,目前台湾尚未实际经济栽培,其关键在于高温为其重要生长因子之一,如气温低于4°C,必遭寒害致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