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的“理解”和“悟”

 凤凰清音 2010-05-23

学习中的“理解”和“悟”

 

        什么是学习?学习到底干了些什么?这些简单的问题,我想看完以下忽悠您会有所帮助的。

        学习中的理解,就是从一般到具体的感知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求孩子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自己的具体再认识。这注定产生孩子学习的以下特殊问题:(高素质成人学习直接理解高度概括的一般性知识)

        1、再理解的多样化;

        2、再理解的偏差性、失真性。

       这就是说,孩子们的学习理解,必须允许(甚至是鼓励)每个人都不一样,各有适应孩子们自己的理解方式和理解内容;同时又要求孩子们的理解是高度的统一性,高度接近知识的一般实质。这是一个难以化解的矛盾。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孩子们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找到“近义词”来替代,并且是他们自己熟悉领域的“近义词”,不!甚至是要求找到“同义词”!

      这就是孩子们学习的本质任务。找到成百上千的“同义词”!想想有多难!

      这样的学习实质,不仅难倒了我们的孩子,更难住了我们甚至是全世界的师长。于是他们创造性地发明“悟”“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语言论。在我看来这是无奈情况下的逃避性行为。如果您同意或者不是极度反对我的观点。那么我继续讨论:当代教育的实质及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当下教育(我这样说是认为目前全世界教育体制存在局限性)的实质是:将人们从各种历史经验和社会现象中高度抽象概括的科学知识,教孩子们再从“一般”还原到“具体”。这个“具体”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些“原样”,而是经过孩子们理解的非真实具体。我这样描述不知是否清楚,哈哈哈我比较笨还想说话大。

        那么老师们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们去找“同义词”。帮助孩子们用自己已经适应和已有思想经验去找“同义词”。以往因为师傅们的没办法,就靠徒弟们自己“悟”。“悟”的实质就是徒弟们自己想到和“原本”相符的“自己的理解”。这就是“拈花一笑”“菩提参禅”等的区别。“悟”的过程就是一种残酷的自生自灭、放羊式的教育过程。哈哈哈,不知道我的这个说法你是否生气哦?

        如果以上没有冒犯到您(若有请不要和我一般见识),我们继续讨论孩子们的自适应过程。

        所谓的天才,就是孩子们在某领域的“悟”性很高。实质就是他们理解的和这个领域的道理十分吻合,就是在他们喜欢的领域很容易找到“同义词”。他们的学习就自然而然的顺势而行,如鱼得水。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孩子们不是每个领域都适应的;甚至是极度不适应。所以老师们有义务帮助孩子们找到自己适应的那方乐土。这就是我所强调的“授人以渔的更高境界引人入海”。帮助孩子们找到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海洋(而不是有保护网的安全沙滩海岸),让孩子们自由快乐的成长。那么怎么才能找到孩子们的“乐园”?答案和方法简单,先买个关子吧。哈哈哈哈。忽悠完了。

***************************************************

附件是我个人对“悟”或是找“同义词”的例证:

引用我的日志   工程问题的巧妙解答和感悟

博主推荐 2009-05-27 00:18:00 阅读47 评论7 字号:大中小

最近常看到朋友们贴一些有关总量、完成速度、完成时间的工程问题。

大致有3种模式:追赶、协作、分工。它们可以是车的、放水、工作等。

现在从新整理多年前的这个观点,分享给朋友批判。

***********************************************************************************

有一个小学题:甲乙背向跑步。操场1500米,甲每分钟跑20米;乙每分钟跑25米。问他们几分钟后第二次会面?

解题方法:

1、1500*2/(20+25)=66.67

2、1500/[(20+25)/2]=66.67

3、1500/(20+25)*2=66.67

4、1500*2/[(25/20+1)*20]=66.67

5、1500*2/[(20/25+1)*25]=66.67

6、1500/25=60;(1500-60*20)/(20+25)=6.67;

60+6.67=66.67

7、1500/20=75;(75*25-1500)/(20+25)=8.33

75-8.33=66.67

也许还有更多的解法。。。。

每一种解法,都是对题不一样的理解。我对之理解对应如下:

1、他们共同跑完两圈;总长3000米,总速度45米/秒;

2、如果他们的速度降低一半跑一圈等于他们跑两圈的时间;

3、如果速度不变,跑完第一全的时间的两倍就是跑完两圈的时间;

4、乙的速度是甲的1.25倍;他们两的速度就是2.25倍甲;

5、甲的速度是乙的0.8倍;他们两的速度就是1.8倍乙;

6、乙比甲快。当乙跑完一圈时,必须来帮甲跑完甲剩下的部分;

7、甲比乙慢。当甲跑完一圈必是在他们两个第二次会面后。乙跑完一圈多跑的路正是甲少跑的和乙比甲多跑的;

===========

最早我只是想拿此例,来跟大家分享多角度灵活解题的体验。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可是当我敲完以上内容时。回过头再看。此题的解法中不正包含作人的道理吗?

第一种解法讲的道理是:

做人,只有脚踏实地去才能达到目的;

第二:

人不努力跑得慢了,相同的付出自然就跑的段;不要羡慕成功者,他们必有可取之处。

第三:

如果你用相同的方法,作一次就能知道多作一次的后果;要想得到更多,必须改善你的方法。

第四:

在团队里,你可以分工合作;解放一个人力可以做更多事。

第五:

在团队里,让擅长者做自己擅长的事;是最明智的选择。

第六:

如果一定要合作,你一定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团队力量最强。

第七:

如果你不帮助拖累你的人。是在害他,也是在害你自己!!

这就是自私的下场!!!!!学习中的“理解”和“悟” - lwd011 - lwd011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