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蔡襄书法大全[2]

 榜上有名 2010-05-25
                                                                           宋-蔡襄书法大全[2] 
 

谢宋丈诗帖(拓本) 1056年作

释文:《谢宋丈诗》至和丙申六月望日,伏蒙评事宋丈分贶家园丹荔。世传此树已三百年,黄巢兵过,欲伐之。时王氏主其树,其媪拥树,愿并戮,巢兵为主不伐。今虽老矣,实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树也。因成短章,用*(酬)厚意。“斋馆从容接宴申,每临嘉树走觥巡。兵锋却后知神物,年寿高来况主人。并赏昔闻思故友,分甘今喜奉慈亲。岂惟特祝公难老,兼欲灵株比大椿。”襄顿首。


尺牍《谢郎帖》 1060 纸本 26.5cm X29.1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谢郎春初将领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长官亦来泉州诊候,今见服药,日觉瘦倦,至于人事,都置之不复关意。眼昏不作书,然少宾客,省出入,如此情悰可知也。不一一。襄送。正月十日。

 

  万安桥又称洛阳桥,在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6年)泉州郡守蔡襄主持兴建。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南有忠惠祠,为纪念蔡襄造桥功绩而建。祠内有一文两方石碑,是蔡襄撰文书写的,文简义精,书法遒丽,工刻细致,世称三绝。该文原露天崖刻于岸左,宣和间(1119-1125年)由在泉州任市舶司后为知州的蔡襄曾孙蔡桓拓本重刻立于祠内。

万安桥石碑

万安桥石碑(局部)

 

《脚气帖》尺牍 约1060年 纸本行书 26.9cm X21.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襄又上。

   《脚气帖》《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之《宋诸名家墨宝册》,蔡书《脚气帖》为其中之一幅。原迹曾刊于《故宫周刊》合订本第十六册。 蔡襄书法大多正楷,此帖别开生面,为行草书,其笔法精妙,行笔流畅,遒劲婉美,为蔡襄行草书佳作。

 


尺牍《远蒙帖》1061 纸本 28.6cm X28.6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点击放大 图片由buren提供)

释文:襄再拜。远蒙遣信至都波,奉教约,感戢之至。彦范或闻已过南都,旦夕当见。青社虽号名藩,然交游殊思君侯之还。近丽正之拜,禁林有嫌冯当世独以金华召,亦不须玉堂唯此之望。霜风薄寒,伏惟爱重,不宣。襄上,彦猷侍读阁下。谨空。

 

《京居帖》 1062年 纸本 27.2cm X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去德于今,盖已*(氵存)岁。京居鲜暇,无因致书,第增驰系。州校远来,特承手牍兼贻楮幅,感戢之极!海濒多暑,秋气未清,君侯动靖若何?眠食自重,以慰遐想。使还,专此为谢,不一一。襄顿首。知郡中舍足下。谨空。九月八日。

蔡襄《澄心堂纸帖》尺牍 纸本 1063年作 行楷书 24.7 x 2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点击放大 图片由buren提供)


释文:澄心堂纸一幅,阔狭、厚薄、坚实皆类此,乃佳。工者不愿为,又恐不能为之。试与厚直,莫得之?见其楮细,似可作也。便人只求百幅。癸卯重阳日,襄书。

  这幅蔡襄书写的尺牍,又名《澄心堂帖》。宋代士大夫讲究生活品味,对于文房用具,尤其考究。蔡襄写此一信札,便是为了委托他人代为制作、或是搜寻纸中名品-“澄心堂”纸。“澄心堂”纸源自五代南唐,据说它“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在北宋就已经是相当珍贵、难求的名纸了。这幅书迹的纸质缜密光洁,很可能就是蔡襄用来作为“澄心堂”纸的样本。

  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澄心堂”帖格外显得清丽动人。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时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大研帖》(致彦猷尺牍) 1064 纸本 25.6cm X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由buren提供

释文: 襄启:大研盈尺,风韵异常,斋中之华,繇是而至。花盆亦佳品,感荷厚意。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里则可。真则赵璧难舍,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襄上,彦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闰月


山堂诗帖 1066 纸本 24.8cm X26.7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丙午三月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金尊,江上烟云向晚昏。须倩东风吹散雨,明朝却待入花园。”《十三日吉祥院探花》“花未全开月未圆,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使多情更可怜。” 十五日山堂书。

 

行楷书持书帖页 纸本 纵27.2厘米 横57.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系蔡襄致友人的一通尺牍,内容谈到自己当时身体状况欠佳。因知是其至和三年(1056)初知福州所作,作者时年四十五岁。
   钤有“知颐印记”、“颐”,安歧诸朱文印记。

释文:襄启:数日前遣使持书棨戟之下,辄邀行舸光临弊境,计已通达当直,未审尊怀如何?惠然一来,殊为佳事。病躯不常得安,多缘饮食而致。山羊涩而无味,虽食不过三二两,鱼鳖每食便作腹疾,以此气力不强,日久必须习惯,今未凋适耳。蒙书并海物,多感多感! 谨奉手启上闻。不宣。襄上,宾客七兄执事。八月二十四日。谨空。

 

楷书《谢赐御书诗表》(下为局部) 1053年 卷 纸本 29.3cm X241.5cm
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藏

    宋仁宗帝曾御书“君谟”赐蔡襄。为报答皇恩,蔡襄恭作表文并七绝一首献上,此即“谢赐御书诗表卷”。从总体上说,所书笔笔精到,端正恭敬。此卷用五张纸拼接,共三十七行字。卷后有米芾、鲜于枢、吴宽、陈继儒和董其昌等名家题跋。

    本作品在当时已成名作,为内府所藏。蔡襄还将此作刻石奉呈翰林院。而与蔡襄同时代的被称为宫廷书画鉴定家的书家米芾在当时也未见及此作真迹,只看到翰林院的石刻。因此,在四十年后见到真迹时,米芾将兴奋喜悦的心情倾注于跋语中。

    日本大正八年(1919)6月7日,此件为中村不折(1866—1943)从文求堂购得。现藏于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2006年3月来华见于上海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另有一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见下图),疑伪。

楷书《谢赐御书诗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