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粹】蔡襄蔡京书法

 书法初步 2016-03-22


蔡襄蔡京家族书法-------一门书道有忠奸

北宋书坛四大家最后一家,颇有争议,“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蔡原指蔡京,后因蔡京祸国,被定为“六贼”之首,北宋灭亡也难辞其咎,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了实实在在的奸臣。他的堂兄蔡襄也是书法大家,年轻时遂有盛名。苏东坡黄鲁直都极力推崇,为本朝第一。这位蔡襄蔡君谟的书法。后世遂将苏黄米蔡的蔡,改为蔡襄。



蔡襄像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汉族,生泉州府(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焦溪(今枫亭镇青泽亭)。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权相蔡京的堂兄。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南宋乾道(1165年—1173年)年间,追谥忠惠。

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沟通晋江县与惠安县,使福建东部沿海南北贯通;任福建路转运使时,他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蔡襄悉心研究荔枝品种和加工,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在建州,他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在宋代贡茶中最为珍贵,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其散文、诗歌亦有成就,有《蔡忠惠公全集》;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蔡京像

蔡京(1047年—1126年),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著名书法家蔡襄的堂弟,北宋泉州府(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达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蔡京兴花石纲之役;改盐法和茶法,铸当十大钱。北宋末,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岭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东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传。


蔡京精工书法,尤擅行书,形似米南宫,字势豪健,痛快沉着。宋四家——“苏黄米蔡”之蔡,应是蔡京而非蔡襄。理由是:宋人书法“尚意”,一变唐以来“尚法”的传统书风,注重个人风格与个性的表现。这一时代造就了“苏黄米蔡”四大家,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京姿媚,各具仪态,堪称精品。宋四家广汲晋唐遗蕴,锐意革新,各具所长。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认为他们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且无异议。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天真烂漫;黄庭坚纵横拗崛,昂藏郁拔;米芾俊迈豪放,沉着痛快。他们都善学古人又富于创新精神,书风自成格调,时人推崇备至,列于四家,向无异议。惟四家之末的“蔡”,究竟指谁,历来争议颇大。从宋四家的排序及书风的时代特色分析,明书画鉴赏家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指出:“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人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耳。君谟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京笔法姿媚,非君谟可比也。”明代孙镀也说:“宋四大家其蔡是蔡京,今易以君谟,则前后辈倒置……”(《书画跋》),安世凤《墨林快事》进而替蔡京书名被掩抱不平说:蔡卞胜于蔡京,蔡京又胜于蔡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清杭世骏《订讹类编续编》也将“苏黄米蔡非蔡襄”,作为“人讹”的一个事例。可见明清时“蔡京说”就影响很大。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与保待“古法”的蔡襄相比,京的书法更富有创意,更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在当朝已享有盛誉,朝野庶学其书者甚多。元陶家仪《书史会要》引宋人评语曰“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仪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古今,鲜有匹俦”,反映出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二,蔡襄的书法在北宋前期被推“本朝第一”,但自北宋中期宋代书法新风貌形成后,人们对蔡襄书法渐有微词。苏东坡多次提到“近岁论君谟书者,颇有异论”,“仆以君谟为当世第一,而论者或不然”。尽管苏轼坚持蔡襄为第一的看法,但在北宋中后期,对蔡襄的评价已经不一致了。其三,从排序看,苏、黄、米三家的排列有明显的年辈次序,蔡襄是仁宗时人,年辈最高,列于哲宗、徽宗时的米芾之后,确存疑问。对此,“蔡襄说”者提出反驳,认为宋四家之说,迄今未见于宋人文献。但南宋遗民、元朝人王存,却明确提出“四家”之说“窃尝评之,东坡浑灏流转神色最壮,涪翁瘦硬通神,襄阳纵横变化,然皆须从放笔为佳。若君谟作,以视拘牵绳尺者,虽亦自纵,而以视三家,则中正不倚矣”。可见王存不仅指出当时有四家之说,而且四家明确无误就是苏黄米蔡。简言之,宋四家的蔡就是蔡京。


二人书法赏析:

一蔡襄:


一:行书书法长卷欣赏《蔡襄自书诗》大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三接纸,纵28.2cm,横221.2cm,73行,884字。卷尾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共134家题跋。鉴藏印记:“贾似道印”、“悅生”、“贾似道图书子子孙孙永保之”、“武岳王图书”、“管延枝引”、“梁清标印”、“焦林”及清嘉庆内府诸印。  

北宋皇祐二年(1050年),蔡襄罢福建转运使,召还汴京修起居注,遂从福州一路北行,历时半年多。沿途见闻有感于怀者,皆成诗章,此卷所书五言、七言诗11首即是。书写时间当在诗成之后不久,蔡襄时年约40岁。因属个人诗稿,无意求工,故笔致飘逸流畅,点画婉转精美,充分展示了蔡襄中年清健圆润的书风特色与纯熟的功力。近代朱文均赞云:“此册行楷略备,无不臻美。其婉约处极似虞永兴,而温栗不减柳谏议。盖其能博采约举以自成一家书派者。”




二:蔡襄行书作品欣赏《纡问帖》(大图) 1052年 纸本 26.7cm×28.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三:书法尺牍欣赏《蒙惠帖》1052年 纸本 22.7cm X1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蒙惠帖》为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释文:蒙惠水林檎花,多感。天气暄和,体履佳安。襄上,公谨太尉左右。



四:清刻蔡襄书帖《秋碧堂法书》第七卷,国家图书馆藏,梁清标鉴定,尤永福摹镌蔡帖图片12张。











五:蔡襄法帖欣赏:御赐澄清堂第四册,继善堂珍藏,蔡忠惠公书法图片32张





六:蔡襄书法专辑古香斋宝藏蔡帖卷一,明刻,清初拓,花纸壳皮面,为二级文物藏品








七:蔡襄书法欣赏:古香斋宝藏蔡帖卷二,帖长29.5厘米,宽21厘米,并附董其昌等跋共计书法图片20张。





蔡襄楷书法帖 古香斋宝藏蔡帖卷三





蔡襄楷书欣赏古香斋宝藏蔡帖卷四.





八,北宋蔡襄楷书碑帖欣赏《茶录》。

大书法家蔡襄亦为北宋著名茶叶鉴别专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北苑贡茶,创制了小团茶,闻名于当世。

《茶录》是蔡襄有感于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而特地向皇帝推荐北苑贡茶之作。计上下两篇,上篇论茶,分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茶、盏、点茶十目,主要论述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下篇论器,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论茶专著。



九,宋代端明殿学士蔡襄书札欣赏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君谟”为宋仁宗亲笔所赐。其官至端明殿学士,故又称蔡端明。蔡襄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后任西京留守推官馆校刊。其时范仲淹遭放逐,欧阳修、余靖、尹洙三人为之申辩,全都受到牵连。蔡襄赞赏四人忠节,愤作《四贤一不肖》诗,京人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售其书法者也获利甚丰,据说连契丹使者也买了回去,足见当时人们对他的尊崇。庆历三年(1043年),蔡襄受仁宗重用,充任大臣的辅佐职务。






十,蔡襄楷书欣赏《洛阳桥碑》


十一:蔡襄书法欣赏《谢宋丈诗帖》拓本,1056年作。

释文:《谢宋丈诗》至和丙申六月望日,伏蒙评事宋丈分贶家园丹荔。世传此树已三百年,黄巢兵过,欲伐之。时王氏主其树,其媪拥树,愿并戮,巢兵为主不伐。今虽老矣,实益繁滋,味益香滑,真佳树也。因成短章,用*(酬)厚意。“斋馆从容接宴申,每临嘉树走觥巡。兵锋却后知神物,年寿高来况主人。并赏昔闻思故友,分甘今喜奉慈亲。岂惟特祝公难老,兼欲灵株比大椿。”襄顿首。




十二:蔡襄行楷书法作品欣赏《持书帖》纸本,纵27.2厘米,横57.4厘米,清宫旧藏。



十三:蔡襄草书尺牍欣赏《郊燔帖》,1053年,纸本,27.2cmX43.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郊燔帖》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 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草书风格。

释文:十一月廿八日,襄顿首。别已经年,每疏驰问,但极瞻跂之怀。人至承书,窥揽辞意,岂胜感著?夏闻郡事清闲,总适神情,自有高趣,仰羡仰羡!郊燔甫,近天气变寒,唯眠食爱摄,副此远想,不具。襄再拜。知郡司门足下。


十五:蔡襄草书作品欣赏《贫贤帖》,纸本,高31.3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昔之贫贤寒俊,偶有流落失职者,其为文章,多所怨诽,不得其正。又况久处乐而行患难,乃能克意文翰,而无前所累者,非胸中泰定,有以处之,非数数能也。故人之弟以示余,故书。襄。



十六:蔡襄楷书长卷欣赏《谢赐御书诗表》1053年;纸本29.3cm X241.5cm;日本大正八年(1919)6月7日,此件为中村不折(1866—1943)从文求堂购得。现藏于日本东京台东区立书道博物馆。



十七:宋仁宗帝曾御书“君谟”赐蔡襄。为报答皇恩,蔡襄恭作表文并七绝一首献上,此即“谢赐御书诗表卷”。从总体上说,所书笔笔精到,端正恭敬。此卷用五张纸拼接,共三十七行字。卷后有米芾、鲜于枢、吴宽、陈继儒和董其昌等名家题跋。

蔡襄楷书《谢赐御书诗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



十八:蔡襄楷书作品欣赏《告身帖跋》,纸本。1055年作。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藏

释文:鲁公末年告身,忠贤不得而见也。莆阳蔡襄斋戒以观。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



十九:蔡襄行楷书法作品《澄心堂纸帖》尺牍 纸本 1063年作 24.7 x 27.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十:《大研帖》(致彦猷尺牍)1064 纸本 25.6cm X2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大研盈尺,风韵异常,斋中之华,繇是而至。花盆亦佳品,感荷厚意。以珪易邦,若用商於六里则可。真则赵璧难舍,尚未决之,更须面议也。襄上,彦猷足下。廿一日,甲辰闰月





二十一:蔡襄书法欣赏《京居帖》(大图),1062年作,纸本,27.2cm X3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去德于今,盖已(存)岁。京居鲜暇,无因致书,第增驰系。州校远来,特承手牍兼贻楮幅,感戢之极!海濒多暑,秋气未清,君侯动靖若何?眠食自重,以慰遐想。使还,专此为谢,不一一。襄顿首。知郡中舍足下。谨空。九月八日。



二十二:《远蒙帖》1061 纸本 28.6cm×2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远蒙遣信至都波,奉教约,感戢之至。彦范或闻已过南都,旦夕当见。青社虽号名藩,然交游殊思君侯之还。近丽正之拜,禁林有嫌冯当世独以金华召,亦不须玉堂唯此之望。霜风薄寒,伏惟爱重,不宣。襄上,彦猷侍读阁下。谨空。



二十三:草书法欣赏《暑热帖》(致公谨尺牍)1052 纸本 23cm X2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人生缰锁如此,可叹可叹!精茶数片,不一一。襄上,公谨左右。牯犀作子一副,可直几何?欲托一观,卖者要百五十千。



二十四:尺牍《离都帖》(大图),纸本,29.2cm X46.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又名“致杜君长官尺牘”,乃蔡襄即将渡长江“南归”途中所书,追述离都(开封)行至南京(今商丘)而痛失长子。友人来信慰问,襄作此书答谢。书法丰腴厚重处似顏真卿,兼有王羲之行草之俊秀。选自《宋四家墨宝》册。

释文:襄啟。自离都至南京。长子匀感伤寒七日。遂不起此疾。南归殊為荣幸。不意灾祸如此。动息感念。哀痛何可言也。承示及书。并永平信。益用悽惻。旦夕渡江。不及相见。依咏之极。谨奉手啟為谢。不一一。襄顿首。杜君长官足下。七月十三日。贵眷各佳安。老儿已下无恙。永平已曾於递中。驰信报之。



二十五:尺牍《门屏帖》 纸本 27.8cm X1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颛诣门屏,陈谢推官吕君。九月日,襄上谒。 《门屏帖》为蔡襄早期作品。




二十六:《山堂诗帖》高清晰图片 1066 纸本 24.8cm X26.7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二十七:《安道帖》1055年 纸本 纵26.8厘米 横35.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自安道领桂管,日以因偱,不得时通记牍,愧咏无极。中间辱书,颇知动靖。近闻侬寇西南夷,有生致之请,固佳事耳。永叔、之翰已留都下,王仲仪亦将来矣。襄已请泉麾,旦夕当遂。智短虑昏,无益时事,且奉亲还乡,馀非所及也。春暄,饮食加爱,不一一。襄再拜,安道侍郎左右。谨空。二月廿四日。



二十八:行楷书尺牍《虹县帖》(大图) 1051年 纸本 31.3 x 42.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近曾明仲及陈襄处奉手教两通,伏审动静安康,门中各佳,喜慰喜慰!至虹县,以汴流斗涸,遂寓居。馀四十日,今已作陆计,至宿州,然道途劳顿,不可胜言。尚为说者云:渠水当有涯,计亦不出一二日。或有水,即假轻舟径来;即无水,便就驿道,至都乃有期耳。闽吴大屏皆新除,想当磐留少时。久处京尘,无乃有倦游之意耶?路中诚可防虞,民饥鲜食,流移东方,然在处州县,须假卫送,老幼并平善。秋凉,伏惟爱重,不宣。襄顿首。郎中尊兄足下。谨空。八月廿三日,宿州。



二十九:蔡襄书法尺牍欣赏《谢郎帖》(大图),1060作,纸本,26.5cm×29.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谢郎春初将领大娘以下各安。年下朱长官亦来泉州诊候,今见服药,日觉瘦倦,至于人事,都置之不复关意。眼昏不作书,然少宾客,省出入,如此情悰可知也。不一一。襄送。正月十日。


三十:《扈从帖》(又称公谨帖)高清晰图片欣赏 纸本23.3X21.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襄拜:今日扈从迳归,风寒侵人,偃卧至晡。蒙惠新萌,珍感珍感!带胯数日前见数条,殊不佳。候有好者,即驰去也。襄上公谨太尉阁下。


三十一:行草尺牍《脚气帖》 约1060年 纸本行书 26.9cm X21.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脚气帖》《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之《宋诸名家墨宝册》,蔡书《脚气帖》为其中之一幅。原迹曾刊于《故宫周刊》合订本第十六册。 蔡襄书法大多正楷,此帖别开生面,为行草书,其笔法精妙,行笔流畅,遒劲婉美,为蔡襄行草书佳作。

释文: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襄又上。



三十二:草书尺牍《陶生帖》,1051年。纸本,纵29.8cm、横50.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生帖》为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释文: 襄:示及新记,当非陶生手,然亦可佳。笔颇精,河南公书非散卓不可为,昔尝惠两管者,大佳物,今尚使之也。耿子纯遂物故,殊可痛怀,人之不可期也如此。仆子直须还,草草奉意疏略。五月十一日,襄顿首。家属并安。楚掾旦夕行


三十三:作品欣赏《虚堂诗帖》 1048年 纸本 22.6cm X16cm 藏处不详

释文:虚堂永昼来风长,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园肺渴厌烦热,更要夫君在侧傍。



三十四:蔡襄草书书法作品欣赏《入春帖》 1051年 纸本 30cm X41.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书法尺牍欣赏《思咏帖》亦名《在杭帖》、《通理帖》。纸本。信札一则。约书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纵29.7厘米,横39.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屯田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三十五:《海隅帖》1045年作 纸本 28.8cm X15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再拜。襄海隅陇亩之人,不通当世之务,唯是信书,备官谏列,无所裨补。得请乡邦,以奉二亲,天恩之厚,私门之幸,实公大赐。自闻明公解枢宥之重,出临藩宣,不得通名。下史齐生来郡,伏蒙教勒,拜赐已还,感愧无极。扬州天下之冲,赖公镇之,然使客盈前,一语一默,皆即传著,愿从者慎之!瞻望门阑,卑情无任感激倾依之至。襄上,资政谏议明公阁下。谨空。



蔡京书法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政治原因他的书法作品被后人所不齿:所谓以人废书




附:网友:关于蔡襄与蔡京个人生涯和书法的比较

有宋一朝,福建仙游是鼎鼎有名的。


仙游枫亭出了两位大臣,一位是“庆历名臣”(史称有宋“一代名臣”)端明殿学士蔡襄,一位是五度度相、贵为太师的蔡京。他们是同乡、同姓、同宗、同一朝代的大臣,算起来。哥两是堂兄弟。但是他们的功过是非和名声影响却大不相同,史志及后人对他们的评价、褒贬也有很大的差异。

蔡襄诞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二月十二日,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并开始走上仕途。蔡襄一生为官37年,从地方官到京官,又从京官到地方官,几上几下,不改秉性。他为官清正,刚直不阿,关心人民疾苦,任官颇多善政,如兴修水利,植松庇路,建造洛阳桥等。他学识渊博,自撰《茶录》,著《荔枝谱》。 书法“独步当世”。“诗风清遒粹美,独具一格”;治平四年,病逝家中,时年56岁,谥忠惠。是人们公认的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和科学家。宋大儒朱熹曾经赞颂他:“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

蔡襄的族堂弟蔡京生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比蔡襄后35年出世。蔡京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蔡准,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及第,与蔡襄胞弟蔡高是同榜进士。赠太师,秦国公。蔡京进入学馆后,不但天资聪颖,能熟读经书,过目不忘,而且还初授笔法于蔡襄,练就了一手好书法。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他23岁时,就高中甲科第九名进士,其胞弟蔡卞也中同榜进士。后来,蔡京共有8个儿子,其中有6个儿子和5 个孙子都是学士。其子蔡鞗还娶徽宗女茂德普姬为妻,成为驸马。徽宗七次亲临蔡京府第,赏赐无以数计。蔡京的胞弟蔡卞还是王安石的女婿,在朝为官,封为少保。

蔡京是在蔡襄去世后3年,走上仕途生涯的。在五十七年的宦海浮沉中,他曾“三进四出”朝廷,“七上八下”为官。宋徽宗在位的25年中有5次出任首相(历时8年又6个月),执掌国政,权倾朝野,成为北宋时期一名位极人臣,威振四海的著名大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王朝中唯一居宰辅时间最长、出任首相次数最多的大臣。

蔡京居高位时,排斥元佑诸臣,专以奢侈中帝意,倡“丰亨豫大”之说,广兴土木,库储尽空,遍布戚党,疾视人民,遂有靖康之变。《宋史》把蔡京列为宋代封建王朝的十八大主要“奸臣”之一,连他的儿子蔡攸、蔡翛也被列为“奸臣”载入史册。

众所周知,最能代表宋代书法的名家主要有苏黄米蔡四家,苏是指苏东坡,黄是指黄庭坚,米是指米芾,蔡是指蔡襄。前面三家没有疑义,但蔡倒底是指蔡京还是蔡襄呢?在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指蔡襄,但也有人认为是蔡京,根据是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一回中写道:“……黄文炳道:‘方今天下盛行苏,黄,米,蔡,四家字体,谁不习学得些?只是这个图书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这里明白指出四大家的蔡是指蔡京。但也有人认为《水浒传》只不过是一部小说,作者根据情节需要是有可能修改或杜撰的。
  蔡到底指是蔡京还是指蔡襄,我不敢加评论。还是拙眼观艺,看看哥俩的书法实在些。

他们两的字都很漂亮,表明他们都极其具有才华。没有才华蔡京是不可能在朝廷上呼风唤雨的。但蔡京的字点划更有力些,达到了非常人所能为的地步。

从字的线条特征来看,二蔡的字多是收敛的,但蔡京的字更加内敛,一副不事张扬,城府很深的样子。

关于蔡京的书法,明张丑在《管见》中指出:“京笔法姿媚,非是君谟可比也。”清朱和羹在《临池心解》说:“京书于姿媚,何尝不可传?”清王澍在《古今法帖考》云:“(京)书甚属秀媚,盖效晋唐人。”近代徐邦达在《吴氏书画记》述为:“(蔡京)书法藻丽”。就是蔡京的同时代的米芾《宣和书谱》论述他的师法时也说“而京独神会心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可与方驾,议者谓飘逸过之。”说明蔡京的书法字势豪健、飘逸、沉着,自成一格。


再来看看蔡襄的书法,比较比较蔡襄《暑热帖》中,“左右”二字与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左右”二字,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明季徐青藤对蔡襄书法的评论。“蔡襄书近二王,其短者略俗耳。劲净而匀,乃其所长。”徐青藤明确的点出了蔡襄书法的优劣长短。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并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

启功先生指出:“蔡襄……行草书手札宜若可以舒展自如矣,而始终不见自得之趣,亦不成其自家体段。”


启功说得好:“北宋书风,蔡襄、欧阳修、刘敞诸家为一宗,有继承而无发展。苏黄为一宗,不肯接受旧格牢笼,大出新意而不违古法。二蔡(指蔡京蔡卞兄弟)、米芾为一宗,体势在开张中有聚散,用笔在遒劲中见姿媚。以法备态足言,此一宗在宋人中实称巨擘。”

零零散散的写了不少,心中有不少感慨,有的错误人一辈子都不能犯。把这句话送给蔡京门吧!


鲁伦伟评论:蔡襄蔡京年龄上相差35岁,有一定的师承关系。书法上而言蔡京书法的个性总体讲比起蔡襄更加强烈,在北宋尚意的时代,应该更容易得到推崇。

苏东坡也曾感慨,蔡襄晚年书法受到了不公正的社会评价。从书法价值上讲,蔡襄更接近于晋唐传统。

所谓“不以言废人,不以人废言,”,书法上“不以人废书,不以书废人”蔡襄蔡京之谓也。千秋功过,艺术上的高低,自有后人评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