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语离离 2010-05-28

北京市共有18 个区县,现在的区域划分和名称大多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经调整后而确定的。谈及各区县名称的由来,多有掌故。 

四个城区的名称是以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东城区: 位于明清时北京内城的东半部,大部分地区在东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东城区 

西城区: 位于内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区在西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西城区 

崇文区: 位于外城的东半部,在崇文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崇文区 

宣武区: 位于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宣武区 

四个城近郊区的得名各有掌故。 

海淀区: 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泽之地,并有人定居,被称为海店海淀是指水聚积之处。以后这一带逐渐形成集镇,故名海淀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而得名。 

朝阳区: 解放初期叫东郊区,1958年改名为朝阳区,其得名源于地处朝阳门外之东。

朝阳区历史久远。从秦至隋唐,该地区属广阳郡,后属幽州所辖的蓟县,辽时归燕京道析津府,金时属中都路大兴府,元代将中都路大兴府改为中都路大兴县,明清时属京师顺天府,仍归大兴县管辖。1925年设区,称北京市东郊区,1928年改为北平市东郊区,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朝阳区至今。

丰台区: 在金朝时就出现别墅群,名曰远风台。明朝时此处已出现村落,名曰风台村。另说金代都城有丰宜门,门外设拜郊台,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拜郊台之,清朝称丰台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名而得。

商、周时代,丰台地区属古北京——蓟城的郊野。秦时置蓟县,治所阴乡城在今丰台镇南葆一带。至唐建中二年(781),析蓟县西界为幽都县。今丰台区中部(卢沟桥乡和花乡乡)当时属幽都县;东部(南苑乡)属蓟县。


辽会同元年(938),改蓟县为蓟北县,开南乡大红门以北属北泰元年(1012),改幽都、蓟北为宛平和析津。金贞元元年又改析津为大兴。同时,在今右安门以东的南苑乡地区属大兴县,西部北公村以南属良乡县,中间大部分属宛平县。明代,今右安门以东的南苑乡属大兴县,西部王佐乡北部及大灰厂一带属房山县,王庄——怪村以南属良乡县。清末丰台镇以东、大红门以北划为城属区。19286月,丰台区东部属南郊区,中、西部分属宛平县、房山县和良乡县。


1950
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撤消建制的北京市十八区(长辛店)并入第十五区。同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郊区名称与城区衔接,原十四区(南苑)改为第十一区,十五区(丰台)改为第十二区。19527月,又决定将十一区改为南苑区,十二区改为丰台区。 

石景山区: 因境内有一座海拔171.7的石景山,1952年设区时因山而得名。 十个远郊区县原属河北省,从1956年至1958年划归北京市,1960年开始重新定名,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除密云、延庆两县外,其他八个逐步改为

通州区: 在金代时设州,是运河北端的终点,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漕运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域内就有人类活动。西汉初始建路县,后先后改称通路亭、潞县、通州、通县。194812月通县解放,分置通县、通州市。19583月县市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后,合并为北京市通州区。1960年复称通县。通州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地,促进了通州经济的繁荣和兴旺。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 

顺义区: 因隋朝文帝开皇年间突厥率领八部归附(顺从),朝廷将其安置之地命名为顺州。另有一说是顺义的是根据地理形势(地貌)而得名的,顺义县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盘,四周为平坦的田地,磨盘之上亦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顺以此得名

顺义历史悠久,夏商周三代随北京地区属冀、幽、燕。西汉时,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至十二年(公元前195)置狐奴、安乐两县属渔阳。唐贞观二十二年,以内附契丹别帅析纥便部置归顺州,本为契丹松漠府弹汗州(松漠府在今辽宁省阜新、彰武一带),天宝元年(742)改称归化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归顺州,领怀柔县(与今怀柔区无关),州、郡、县治所同一。


明朝于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降顺州为顺义县,属北平府,后为顺天府所辖。民国三年(1914)十月,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民国十年(1928)六月,北京改称北平,顺义直属河北省。1948128顺义县城解放。 19498月,顺义属河北省通州专署领导。19584月,划归北京市,1998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制,设立顺义区。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至十二年(公元前195)置狐奴、安乐两县属渔阳。唐贞观二十二年,以内附契丹别帅析纥便部置归顺州,本为契丹松漠府弹汗州(松漠府在今辽宁省阜新、彰武一带)。天宝元年(742)改称归化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归顺州,领怀柔县(与今怀柔县无关),州、郡、县治所同一。明朝于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降顺州为顺义县,属北平府,后为顺天府所辖。民国三年(1914)十月,改顺天府为京兆特别区,民国十年(1928)六月,北京改称北平,顺义直属河北省。


1948128顺义县城解放。1949
8月,顺义属河北省通州专署领导。19584月,划归北京市。


199833,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顺义县,设立顺义区。 

平谷区: 因其地形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而得名。自汉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县,是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名称之一。


平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平谷这块土地上,便有人类繁衍生息。马家坟、海子、洙水等10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如双刃刮削器、单刃刮削器、双台面石核等30 多件,充分说明平谷地区已经进入旧石器时代 晚期。上宅、北埝头出土的大量石器、陶器、房屋基址,说明 7000年前,平谷的先民已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泃河流域的一种独具特色考古学文化已经形成,被命名为上宅文化


夏商时期平谷属古燕国。刘家河商代墓葬出土的16件成套青铜礼器与金耳环等金器,表明平谷的先民不仅掌握了制造铜器的技术,也掌握了制造金器的技术。而铁刃铜铖的发现(全国仅发现3件),更证明人们对铁的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周灭商,周武王封召公奭 于燕,建立了燕国。平谷属燕地。周显王十四年(前354年),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竹书记年》)。


西汉时,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始建平谷县,属渔阳郡,县沿在今山东庄镇大、小北关村南。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死,遗诏封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博陆侯,今北城子村东古城遗址即为霍光封地博陆城。西汉中期,县内设盐官。末期,古北口外的滑盐县迁治于博陆城(东汉明帝时改名盐田县,后废入平谷县)。西汉末年,王莽夺取帝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蜂起。北方为农民起义活动地区。更始二十三年(25年),刘秀遣吴汉等10余名将军率军追击尤来、大枪、五幡诸起义军于潞县(今通州)东,又追至平谷决战,有1.3万义军被斩首。义军残部向东退却,后入辽西、辽东后溃散。刘秀军获胜还军蓟城(今 北京),遂定河北,刘秀称帝,国号汉,是为东汉光武帝。平谷仍之,县治迁于今平谷城处。西晋初省平谷县,地属燕国潞县。后赵,复置平谷县,县城迁至今通州北小营村,隶属渔阳郡。北魏时省平谷入潞县。要阳县由北内迁,城址在今镇罗营乡上镇村。东魏省。隋时平谷地区属无终县。唐武德元年(618年),设平谷为大王镇,属檀州密云县。后唐清泰二年(935年),石敬瑭割幽、燕16州于契丹,大王镇属契丹。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兵破檀州、蓟州至三河,又破宋军于白河,大王镇属金。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升大王镇为平峪(同谷)县,平谷县建置恢复,隶属蓟州渔阳郡。金明昌四年(1193年)重修双泉院,金章宗携王妃、公主秋狝 ,驻于院内。翌年,又于双泉院避暑。贞佑元年(1213年),元兵入古北口,下檀州、顺州、蓟州,平谷县归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长春真人邱处机来县内南独乐河村元宝观(延祥观),观有枯柏,扪之复荣。南塘老人张天度作《复生柏》诗,并刻石立碑。至正18年(1358年),农民起义军红巾军东路首领毛贵挥师北伐,进入河北,攻克蓟州、三河、平谷,威逼大都。明初洪武年间,修筑镇 罗营、北水峪、南水峪、熊儿寨、鱼子山长城。永乐年间,继续修筑峨嵋山、黄松峪、黑水湾、彰作、将军石关长城。期间,平谷先属北平府蓟州,后改属顺天府蓟 州。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道通州、平谷、密云等地。永乐二年(1404年),营州中屯卫自塞北迁入平谷县内博陆城。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平谷出夫60名。期间,县内迁来大批山西、山东移民。隆庆五年(1571年),知县刘爱疏通6渠入河。万历十三年(1585年),尚宝少卿徐贞明奉旨督垦京畿水田,自水峪寺、龙家务始,垦稻田若干亩。崇祯元年(1628年),后金兵围蓟州,下三河,过平谷,临顺义县城。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兵从密云墙子岭入关,后连克古北口、将军石关,攻克平谷城。清初仍明旧制。顺治元年至康熙六年(16441667年),清八旗军士大规模圈占土地,先后两次在平谷圈占平地12万余亩。为反对圈地,顺治六年(1649年)七月,以城西阎家庄、马圈庄为中心,爆发白莲教起义,围攻平谷县城,被知县牟云龙镇压,两村夷为平地,起义失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设顺天府四路同知后,平谷县属北路厅管辖。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丫髻山万寿道场,为康熙60大寿祝禧。康熙曾两 次游丫髻山,并为撰文立碑。乾隆、道光都 曾游丫髻 山。乾隆八年(1743年),由蓟州属县改为直属顺天府。光绪初年,天主教传入平谷。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爆发义和团运动,团民火烧张各庄教堂,攻占平谷县城,捣毁县衙,砸开监狱。后被清政府镇压。


辛亥革命后,民国三年(1914年),顺天府改京兆特别区,平谷为京兆属县之一。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县改隶河北省蓟州道。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9月,在河北省建蓟密行政督察专员区,平谷属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殷汝耕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辖22县,平谷为其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隶伪河北省冀东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又改属燕京道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19386月在镇罗营建密(云)平(谷)蓟(县)联合政府,7月攻克平谷县城,建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当年撤走。1940年以后,是以鱼子山、盘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时期。4月在盘山建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7月在鱼子山建西北办事处,辖平谷全境和密云、兴隆一部分。依形势的发展变化,于194011月、194211月、19437月,先后以平谷为中心建立了3个联合县,即:平(谷)密(云)兴(隆)、平(谷)三(河)密(云),属第13专属;平(谷)三(河)蓟(县),先属冀热辽行署第1专署,19451月后属冀热辽行署第14专署。1945913,在抗日军民围攻下,平谷县城解放,平三蓟联合县迁入平谷县城。在八年抗战中,平谷县为国牺牲的烈士555人,有1287名群众惨遭杀害,万余间房屋被烧毁,1121万斤粮食被抢走。19463月撤销联合县建置,恢复单一县建置,属冀东行署第14专署。 19498月,属河北省通州专署。期间,从19469161947616,国民党军队仅占领平谷县城及其周围44个村庄9个月。


1958
3月,通县专区撤销,平谷县改属河北省唐山专署。同年10月,划入北京市。

平谷县自汉高祖十二年设县以来,历经2000余载,期间,县有撤并,境域多变,然县名一直延续至今。正如民国23年《平谷县志》撰写者王兆元所说:自古建 置都邑,必因山河之形势。平谷南、东、北三面环山,层峦迭嶂,资为屏藩。水洳河映带左右,萦回境内,汇于西南,洵天然之疆界。设置县治,远在汉初,迨隋唐以迄有明,虽屡裁省旋仍置县,其终不得而易者,形势使然也。有人曾戏言:平谷县的县名就是文物。

怀柔区: 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房山区: 在金定都后,于大房(防)山建陵寝,后置万宁县,再后以奉祀先陵,改奉先县。元世祖年间以境内的大房山(也称房山)改奉先县为房山县。

1986
年,撤销房山县、燕山区,设立房山区,以燕山区和房山县的行政区域为房山区的行政区域。19971117,国务院批准将房山区人民政府驻地迁至良乡。

门头沟区: 原名京西矿区,1958年设区时,因圈门至风口鞍这条沟叫门头沟,故因沟得名。

 
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设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今区境分属上谷、渔阳二郡。今龙泉、永定、潭柘寺三镇范围均属渔阳郡,其余地域属上谷郡。秦并六国后,行郡县制,区境属广阳、上谷二郡。三国时,区境属幽州。隋朝,区境内上苇甸乡、王平地区办事处范围以东属幽州蓟县,其余地域属燕州沮阳县。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区境分属蓟、怀戎二县。


唐建中二年(781),析蓟县西部与广平县东部置幽都县,区境东部属广平县。县治所由原古城(石景山区)迁至区境内辛秤村(今分东、西辛秤),此为境内设县之始。光启中年(885-888),置永兴、矾山二县,区境西部属矾山县。开泰元年(1012),辽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县名始于此。明洪武元年(1368),元大都改称为北平府,后又改为顺天府,宛平县属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区归属宛平县,至此,区全境属宛平县。


19481214门头沟全境解放。到1952
9月前,区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届河北省宛平县辖界,一部分属北京市第16区(曾称门头沟区、第28区、第20区)辖界,包括今龙泉、永定、潭柘寺3镇范围。19529月河北省宛平县、北京市第16区并入京西矿区,今门头沟区全境属京西矿区辖界。19585月京西矿区调整区划后改称门头沟区。同年9月,门头沟区五里坨划归丰台区管辖。
 
大兴区: 在金代设大兴府,意思是宏大而兴盛。元忽必烈把大兴府的治所迁到今天的东城区大兴胡同。清时北京城以中轴线为界,东城及东郊属大兴县。

大兴历史悠久,自先秦建县以来约有2400余年,为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元明清三代为天下首邑19583月前归属河北省,195837,经国务院第72次会议决定,将大兴县由河北省划归北京市。同年4月,将南苑大部分划归大兴,改县为区,196017复改为大兴县。

昌平区: 于西汉时在此设昌平县,名称来自汉代的昌平侯,为昌盛平安之意。据《昌平山水记》所记:汉齐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为胶西王,县名始见于此。说明昌平的地名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

周初属蓟国,后归燕国,西汉始置县,明景泰三年(1425年)迁县治于永安城(现昌平镇)。正德八年(1513年)升为昌平州(辖怀柔、密云、顺义三县)。1913年改州为县,先后属京兆区、河北省。1956年划入北京市,为北京市昌平区。1960年初,改为昌平县。1999916,经国务院批准,昌平撤县设区。

延庆县: 早在战国时期就设立了县,名居庸。元仁宗年间更名为龙庆州,明永乐年间设隆庆州,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改年号隆庆,由于避讳而改名为延庆州,民国年间改为延庆县。

延庆县历史悠久,约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产生、生活和繁衍。春秋时期,延庆县曾是山戎族活动地区。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地属燕国。秦统一全国后,地属上谷郡。西汉开始在延庆境内设县;唐末开始在延庆境内设州。此后二千多年来先后建有居庸县、夷舆县、妫川县、缙山县、永宁县、四海县和延庆县,并曾先后设置过儒州、镇州、龙庆州、隆庆州和延庆州。


1912
年,全国废州改县,延庆州改为延庆县。1928年成立察哈尔省,延庆县属之。1937825,日本侵略军占领延庆后,延庆县隶属三个伪政府统治。以延庆县城为中心设延庆县,隶属伪蒙疆自治政府察南政厅(后改为宣化省);刘斌堡以东隶属伪华北自治政府昌平县。1941年八路军开辟了平北抗日根据地,今延庆县分属昌延联合县和龙延怀联合县。1944年撤销昌延联合县,重设延庆县,与日伪所设的延庆县并存。


1945920,八路军解放了延庆县城,以青龙桥为界,青龙桥以南为国民党统治区,青龙桥以北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19461012,国民党军队侵占延庆县城之后,再次出现分属共产党和国民党管理的两个延庆县。1948519,解放军解放了延庆县城。延庆县属察哈尔省,1952
年改属河北省,195810月划归北京市

密云县: 于春秋时在此建渔阳郡,东魏时因临近密云山(今河北省丰宁县境内的云雾山),得名密云郡,以后曾被称为檀州密云县等。

原密云县城南15千米处有一高山,终年云雾缭绕,故名密云山(现丰宁县云雾山)。县名来自山名。


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燕大将秦开击退东胡,收复密云地区,并在此地设郡,郡址在今密云县统军庄村南的南城子。因其位于渔水(现白河)之阳,故称之为渔阳。这是文字记载县境内最早的行政建制,故密云县被称之为渔阳古郡。秦县境内设渔阳郡、渔阳县,郡县同址。密云县域内建县始于此。西汉时期,县境内为渔阳郡的渔阳、犷平、宰奚三县分治。西晋初,郡、县均废,改属燕国,后又复郡、县之置。东魏元象元年(公元583年),密云地区始寄治渔阳县境内,同时寄治的还有安州及所属密云、安乐、广阳37县。密云之名始于此。密云县原建于河北丰宁县境内,治所在丰宁县大阁镇东北的南关村。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县域内置檀州(今不老屯镇燕乐村),辖密云、燕落二县。后为州、为郡、为县,数度兴废。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省檀州入密云县。永乐元年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密云县隶之。雍正六年改密云县直属顺天府北路厅。民国初废顺天府,改称京兆,密云县属京兆;1928年废京兆,改隶河北省;1958928归北京市所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