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渔阳故郡今何在?

 SZTsmz 2016-06-05

渔阳故郡今何在


渔阳郡之设由来已久,据史志记载,早在战国燕惠王时(公元前278年)就已设置。而对于渔阳郡的最初设置方位,史书很少有记录,以至于当代一些学者对此产生歧义。有认为在密云,有认为在怀柔,还有人为在蓟县,但没有人确认在平谷。而据笔者考证,在平谷可能性最大。

一、大量历史文献可证,古渔阳曾在平谷。

1、本地文献有记载。民国二十年《平谷县志志料》大事记中,王兆元汇编的大事记中开头便记述:“平谷县旧名渔阳者,为古渔阳郡地。渔阳古属冀州。”“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遣陈胜率闾左戍渔阳者九百人(《通鉴纲目》)。考渔阳名义之由来,《蓟州图经》云:州城西北有渔山郡,在山南故名渔阳。按:平谷在蓟州西北,相距仅七十里又曾为蓟州属县,其所谓渔山,当系平谷境内之渔山。依此则平谷为渔阳之中心,故古名渔阳。各书所载皆同。”

2、《后汉书》有:东汉建武元年,光武北击尤来、大枪、五幡连破之,乘胜轻进,反为所败。贼入渔阳,乃遣吴汉等十二将军追战于潞东及平谷,大破之。这里的渔阳是泛称,指进入渔阳属地。从“追战于潞东及平谷”分析,渔阳核心仍在平谷。因为潞东即三河地境,与平谷接壤。平谷三面环山,是个死角,等于是将“贼”堵在平谷这个角落,最后结束战斗是平谷东部的豹子峪,残余从山谷逃出,远奔辽西。

3、《通鉴辑览》:“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十二月,匈奴寇钞日甚,州郡不能禁,遣马成缮治障塞,以张堪为渔阳太守”。这是马成来平谷戍边的记录。马成为刘秀打天下的二十八宿将之一,排名第十五,是个很了不起的战将。因渔阳地处边塞,与匈奴只一山之隔,时常遭受匈奴抢掠骚扰,于是派大将军马成来此镇守,主军事;文官张堪任太守主政民事。马成后被封全椒侯,死后根据自己意愿埋在原镇守地渔阳,墓在平谷城东二里之马各庄。至今马各庄之马姓仍为东汉为马成守坟之家丁后裔。旧志刊有明正统年间举人、马成后人马麟(任山西石楼教谕)回村探亲时缅怀始祖的一首诗——《春日马家庄见始祖汉大将军墓有感》:水绕山围列古坟,秦时名郡汉时村。难同绛帐联宗谱,敢向云台系远孙。学士笙歌标汉简,故侯弓箭没荒原(先始祖成,汉时封全椒侯)。烟花过眼催头白,懒对青青墓草痕。其中“秦时名郡汉时村”即说的是平谷为故渔阳地址,说明至迟在明代,当地人还认为渔阳所在地为平谷。

4、明代蒋一夔《长安客话》载:“平谷在盘山西,故称盘阴,本古渔阳郡地,汉初封卢绾(与刘邦紧邻,且同日生)于此,绾亡始置县,四周皆山,中则平地,因以平谷名。”说明明代学者也认为平谷为古渔阳所在地。

5、从地方官治印或署名看,旧时平谷令多属渔阳公署字样,别县无。如《平谷县志》雍正年间补修序,序尾署名:“清雍正六年九月署顺天府蓟州平谷县钱塘项景倩提于渔阳公署”。乾隆年间补修序署名:“清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桂月知顺天府北路厅平谷县事河南嵩邑伊皋朱克阅书于渔阳之名琴轩”。民国二十三年修志,知县为序时落款:“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平谷县长山左陵县李兴焯识于渔阳官廨”。而同一时期的蓟县、三河、密云等周边县修志署名均未见有带渔阳字眼者。如康熙年蓟县修志序尾署名:“康熙十七年戊午孟午奉直大夫知蓟州事三韩董廷恩撰”。康熙四十三年修志序尾署:“奉直大夫顺天府蓟州知州加七级萧山张朝琮撰”。民国二十三年县志所刊图片第七页下图为“渔山轩辕陵”,图片下注释的文字为“轩辕陵在平谷县城北十五里,岗阜耸翠,形如大冢,相传为轩辕陵。上有轩辕庙。又,此山名渔山,县治在山之前,故平谷古名渔阳。平谷民国县志所刊最后一幅图为县衙,上图为知县在县府大院留影,图像中恰好有县衙半影,县衙匾额”渔阳故址“历历在目。在文字记述方面,也有明确记载:”平谷县旧名渔阳者,系古渔阳郡也”。

二、从历史沿革考察,渔阳郡曾在平谷。周武王封召公奭(shi)于北燕,至战国燕惠王置渔阳郡。秦灭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仍置渔阳郡。二世元年,遣陈胜率闾左戍渔阳。汉高祖十二年,复为渔阳郡。此时的渔阳郡可能设于密云南十八里之位。北京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专家尹均科、孙东虎认为渔阳在密云南之梨园(《北京地名研究》)可能以此为依据。三国魏,并渔阳郡入燕。密云之渔阳郡消失。北魏初,平谷属渔阳郡。太平天真七年(446),省平谷入潞县(潞县原设今通州,此际迁到今三河城址)。隋大业三年(607)再次设置渔阳郡,而且仍设在平谷境内,但此时的平谷已更名为无终县。《隋书》:“大业三年,置渔阳郡,统县一,无终”。为什么叫无终,地势使然。盖进入平谷一眼即可见到尽头——东部山峦。又因以北部匈奴交界地带,很容易被认为到了中原尽头,其实不然,沿着山间小路过去,是兴隆、蓟县、遵化(古右北平)还属于中原北部地界。《隋书·地理志》可证无终即平谷:“无终县有泃河、洳河。”一郡只统一县,泃、洳皆平谷水名,则可知平谷改称无终。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并渔阳郡入幽州。玄宗开元十八年,置渔阳县,蓟州领之。则平谷又称渔阳县,蓟州则是现在的蓟县。明隆庆《平谷县志》有“唐废平谷为大王镇,入渔阳。”此说笼统。应为天宝元年(742),蓟州改为渔阳郡。领县渔阳为平谷原境。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渔阳等六郡为基础叛乱,渔阳郡为其中最坚决者,故安史之乱平息后,渔阳郡全郡被屠,只有极少数年轻人逃离。局势稳定后,政府一方面招募散民恢复各业,一方面召集外地人来此垦荒,但人数很少,难以恢复旧制,于是整体降格,原渔阳郡改为渔阳县,渔阳县改为大王镇,镇置在现在的平谷城地,1984年县城老衙门西侧出土的“大王镇罗汉院建八大灵塔碑”可证,辽代重熙年间还称大王镇。大王镇职能很简单,调节民事纠纷,组织纳税。400多年后,即到了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才置平峪县,峪与谷同义,即平谷县。元初,因战后人稀,又将平峪县并入渔阳县(今蓟县)。洪武元年,置蓟州,平谷属之。“渔阳”这个地名,从此彻底废止。洪武十年,因平谷人口太少,省入三河。经过三年移民,于洪武十三年复置平谷县,以后再未更改。

三、从地貌特征分析,古渔阳在平谷。关于渔阳这个地名,颇值得研究,史书上对于这个名字记述较多,但对其治所没有明确记载,因而有很多说法,平谷旧志记述在平谷,蓟县旧志记载在蓟县,北京考古专家则根据所掌握的考古资料判断,应该在密云或怀柔,如尹均科、孙冬虎等史学家认为郡治可能在怀柔梨园庄东密云县统军庄南(见《北京地名研究》17页)。其实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多次显示不同地域很正常,因为古代地名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使用,不同时代称谓有变是常事。单从地名分析,古“鱼”“渔”是一个字,查《说文解字》“渔”字原来没有篆书,该书编纂时间为东汉,也就是在这时才根据捕鱼这个工种特制了一个“渔”的篆书字,左边一个水,右边上下结构两个鱼,再后来隶书和楷书文字中才有“渔”字。这就为我们对历史上的这个地名增加了探究空间。古代对地域的取名大多有所依据,或因山脉,或因河流,或因古代行政区划,或因历史事件等,以带阳字的地名为例,讲究是山前水北为“阳”,如沈阳,即沈水之阳,沔阳在沔水之阳,汉阳在汉水(长江古亦称汉水,因川陕间的汉水注入)之阳,绵阳在绵山之阳……。渔阳这个地名始于战国燕国的惠王时期,设为郡守。本人臆测,这个地名的出现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一带渔业发达,成为地域特色产业,二是有山河名称为“渔”或“鱼”,既然是在战国时期,通行的都是篆书(汉以后才出现隶书,隶书是下级文字抄写者为简便快捷而自发创造的一种书体),没有“渔”字,那么就应该是“鱼”,这一带2000年前被称作带有鱼字的山是否有,难以考证,据蓟县文史资料介绍,其县北府君山历史曾叫鱼山,是否为后人附会,存在可能。平谷则很早就称山东庄北山为鱼子山,称“鱼子山”是根据山体岩石表层特征。因那一带山表有一种岩石,平坦的石表呈圆点或圆坑状,圆点或圆坑大小类高粱米,疏密相间,宛如鱼在池塘里甩下的鱼籽。这种地貌特征至今仍有可见到。笔者在1996年和2009年分别在渔子山村周边又发现,有一处已经被破坏,现旧门楼下的大块石面上仍保存如旧(图)。这种地貌特征是造山运动时留下的痕迹,面积不可能太小。这就是这座山脉被称作“鱼子山”或“鱼山”的理由。如果此说成立,古代的渔阳郡就应该在平谷的“鱼山”之阳。根据考古发现,山东庄村南一公里处,即大北关和小北关村之南的高坡地表,发现有古城地基,相关专家判定为汉代平谷县城旧址。笔者冒昧推测,这里正好在古“鱼山”之阳,完全有理由认定就是古渔阳郡旧址。且平谷三面环山,中间有大小20多条河流辐辏到泃河,穿境而南,非常适宜人居,且东南北三面的崇山峻岭恰好如同天然屏障,在这里设置郡址安全系数大。

四、从古迹看,古渔阳应该在平谷。平谷三面环山,沿山前呈环带状分布潜山丘陵,泃河自东而西,洳河自北向南于芮营村南会合,境内遍布大小河流几十条,这些河流各自根据地势向这泃、洳二河辐辏,以致中部地区大体呈平川地势,谷地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平原为河谷冲积物,土质肥沃,是个非常宜居的宝地。故自旧石器时代起,直到两汉前,这里一直人气十足。考古发现证明,北部、东部、南部山脚一级台地和二级台地上,曾有大量的旧石器和新石器发现,商周和两汉墓葬区极多,遍布全境,特别是上宅新时器文化遗址、北埝头新时期文化遗址、轩辕皇帝陵庙、刘家河商代墓葬、博陆城址、马成墓、北张岱墓等重要古迹的存在,各自向我们诉说着平谷曾经的辉煌。上宅文化遗址和北埝头文化遗址,发现了6500年到7000年前的先民生活遗迹和大量的新石器、古陶器,特别是在北埝头村西台地,还发现了13处半地穴式住宅遗址,表明在那个时期,已经有稳定的氏族部落存在。其实,在千年以前,平谷东部和中部存有大量台地,台地的黄土层是亿万年间地质运动和多次的洪水冲刷、切割形成的,东部台地多在三五米以上,西部则高达十余米,这是东高西底的地势造成的。如峰台、望马台、摩鼓台、黄土岗(王都庄村北,已消失)、平谷城、西寺渠、枳荆寨(今上纸寨)、沥津庄、北寺、东洼、大坎、马家庄(马各庄)、东高村、西高村、南台头、鹿角高度都在五米左右,看花台(巨家坟北)、发箭台(乐政务)、北城子的高台在七八米高,北埝头(图)、泱城(今英城)、夏各庄东西大台(图)在十米以上。这些台地上,大多有商周及秦汉先民遗址(上世纪80年代考古调查发现上纸寨、西沥津、东洼、大坎、北寺、李辛庄、大小北关、山东庄、南北埝头、西柏店、东高村、赵家务、大旺务、夏各庄、安固、独乐河等都有商周先民居住遗址)直至几百年前还历历可见,甚至台地上有村落,能耕地,至今则大部夷为平地或接近平地,只有夏各庄、安固、上纸寨、北埝头、英城还能见到明显台地的地貌,上边商周至两汉间砖头瓦砾随处可见,特别在西沥津村北的府君庙所在地,台高30年前还有5米高,现已不足3米(修路、盖房垫底缩小了台高),台上面积不足一百平米,但几千年前的古陶片、席纹砖(图)仍俯拾即是。从古墓发掘情况看,更能显见汉以前平谷曾是人口众多的山城。仅从1975年学大寨以来的自然发现和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看,汉代古墓群就有几十处,如西沥津、北张岱、西寺渠、夏各庄、杜辛庄、小辛寨、东鹿角等,零散发现更有上百处至多。据文物所杨学林介绍,小辛寨北台地在90年代初还发现了至少60座成排的汉墓,被无端毁掉,只见到了残景。近几年又连续在兴谷开发区挖地基、西杏园修路、夏各庄新城建设时发现汉墓20座。以上足以证明,2000年前的平谷,是一个农副业发达,有大量人口存在的地域,轩辕黄帝之所以在此设陵(考古发现,早在汉代山东庄村北之渔山就已有祭祀场所,即使是衣冠冢,也足以证明这里地理位置之显要),商代之所以在此建国(古方国,诸侯领地为国。亦有专家认为是鼈国或鼈族,为黄帝后裔的一个部落),西汉高祖十二年之所以在此建平谷县城,汉武帝之所以将封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博陆侯封国设于此,是经过严格选择确认的。这样看来,战国时燕惠王在此建渔阳郡,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反过来看,密云、怀柔两个个地方的史志都没有过类似辉煌的记录,蓟县虽然有比平谷更多的汉墓群发现,主要是由于西汉初,天津宝坻以南曾遭遇海啸,几十万人无处可居,于是北移至盘山南部、东部和西部。

平谷地域相对狭小,何以如此繁荣,这和当时的风水学以及战争环境、通讯和交通条件的局限有关。北部燕山山脉是一道天然地理屏障,北方游牧民族南侵,需要越过重重高山峻岭才能到达,而平谷是个山湾,敌军即使翻山过来,也是从东边的蓟县方向和从西北的密云方向过来。由于崇山峻岭的阻隔,敌军到达平原时已经筋疲力尽,只需设置关卡和少量军队即可毁灭敌方的侵略计划,即使战争扩大,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涉足平谷这个山湾,所以,地方最高指挥机构设在平谷,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从明后期蒙古、后金等两个方向敌军多次袭扰京郊的记录也不难发现,都是从密云古北口、墙子路、东边山海关、昌黎或热河、青龙、蓟县几条线进来的。只有嘉靖四十三年(1566)朵彦残部从镇虏营关入侵,结果被地方守军击溃。

两汉平谷故城:《水经注》(独乐水即北寨石河)南经平谷县故城,(杨守敬按:两汉县,属渔阳郡,后废。在今平谷县东北十二里。光绪《顺天府志》:(平谷县)东北十里张辛庄、北泰务、李辛庄、大小北关,十二里旧有城子庄,即古县城也。这是在小北关南有古县城的最早说法,后人多沿用之。

从考古发现可以推理,商周到秦汉之际,上纸寨、西沥津、东洼、大坎、李辛庄到小北关南大约20平方公里都是相连的台地,上边保存的古先民遗址就是很好的例证。秦以前建城讲究风水,所以,在鱼山之南建城符合当时建城规律。小北关原名北关庄户,实际距离当时的北城门有一公里的距离。应该是旧城荒废后,城内居民迁出新建遗址。大小北关被视为城门外不妥,原名可能叫“郭”,唐以前一般对城门外的称谓有准确说法,城门外叫郭,郭外称郊,郊外称野,野外称迥。由此可见,名称在一代代言传时被讹变。

汉以后注意傍水,一则方便物资运输,一则出于战略防御。所以,城址向南迁移。至于何时南移,最初迁移到何处?有待细细考证。我觉得最初迁移应该是东汉初期,迁移地址很可能是西历津。直到去年,西历津村南地面上仍发现大量裸露的汉砖,有的民户砌墙的墙体还夹杂一些汉砖呢!但汉代的泃河决没有到西历津的现址,而是在现址之南至少一公里处,西历津和东部的大坎村南部有两个大泉眼,和与之相连的河沟,最初设城或许就在村南靠近泉眼处,只是后来发生几次特大洪水,河道展宽,旧城城址消失,只在北端留下痕迹。

根据地貌考察,纸寨到马各庄之间原有河道,马各庄到杨各庄之间也有河道,杨各庄到稻地村之间,有更宽的河道。这些河道都属于泃河河道,最南边的杨各庄至稻地村之间的河道为古河道。应为泃河原主河道。商周以后因洪水不断发生,河道逐次北移。从上纸寨南的河道就可以看出,李家坟在康熙初年始设时,坟占地四亩多,南部距离河岸30多丈,又是高岗之上,以为无险,不料乾隆三十年一场大水,坟墓仅存半数,不得不在乾隆四十二年由罗庄购置新坟地。该村老人还记得,1958年大水,将村南很多好地涮没,河道北移足有30多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