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前、後同儕之情 - 大森講堂 - udn部落格

 LM0318 2010-06-02
(八)前、後同儕之情
2010/05/30 00:09:08 
前、後同儕之情
未來的職場是「團隊勝出,英雄淡出的時代。」古人名言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眾人拾柴,火焰高」個人的力量是微薄的,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團結一致,群策群力。每個人在職場中發乎於理、發乎於情,後進對先進是感恩的心、同儕對同儕是學習的心、先進對後進是關愛的心。大家團結在一起,這樣的同儕之情,才能創造優良的職場文化。
(一)互相感恩:在職場中聞道有先、後。論語學而篇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只要曾經傳授過我們技藝,教育過我們觀念,或曾經提攜過我、推薦過我的先進,這個恩澤要銘記在心。先進雖然在後進進入職場時,花了許多時間教導後進。但是同樣的後進也分擔了我們許多的事務,沒有他們,我們要想提昇、想發展、想成就,單靠自己是無法完成的。所以相對的,先進也要感恩後進的協助。
(二)分享學習:後進進入職場中做學習,除了主管之外,就是先進同儕。因為共在同一職場,後進者的觀念、言行、態度、做法大多受先進的影響。有句俗話說:「有樣;學樣」所以做為先進,要戰戰兢兢。不要將後進故意帶偏差了,或是不知不覺的將錯誤給予後進。先進做的事、說的話,隨時隨地都有後進在看、在學的。這就是「身教」及「言教」,所有人在職場中,不得不謹慎。虛心求教、謙遜自己,永遠認為自己學的不夠多,懂得不夠多。切莫因為向他人學習是件很沒面子的事,而不願意去請教他人,學習他人的優點、長處。古時的名言是:「聖人無常師,人人是師,欲學無上道」不執著自己的經驗,不依老賣老,才能受益無窮。
後進者有時所帶進職場的觀念及知識,甚過先進者。所以不是只有後進向先進學習,在一段時間後,有可能先進反而向後進學習了。所以職場中往往是互相影響、互相學習,如果職場中的文化是正面的學習型文化,這個職場的每一個人都喜歡學習,就會潛移默化的改變行為及態度,形成「學習型組織」,知識再運用於職場中,形成另外一個新動能。並且會帶回家庭中,再度去影響家庭中的成員,形成「學習型家庭」。
(三)互相關懷:如果後進者對我很尊敬,我就對他特別好。對我不好、不尊重我,我就對他不好。後進對我們說些不中聽的話,或是態度傲慢,我們就將他冷落,這樣的職場就容易形成惡質文化而不自知。同儕之間一定要心有感觸,那就是「互相輝映」。我對你好、我關愛你、誠懇的對待。而被關愛、被誠懇的對待的人,心中也要感念:「我不能辜負他的真誠」這種可貴的職場文化,才能讓彼此都有所成就的。在職場中的互相關懷,應合乎禮儀規範下的關懷、合乎真誠的心。我們對人的關懷,不要超過了職場的道德規範而不自知。應該是量力而為,切莫失去分寸,否則職場會發生問題的。
(四)廣結善緣:在社會中會被尊敬,絕對不是頭銜、地位,而是品德。在職場中被尊敬是因為職稱,除了這個職稱能將事情做好之外,我們還需要對上對、下恭敬的心。恭恭敬敬,由衷的與職場中的同儕結好善緣,如果職場中每個人都想要、也願意這樣做,職場自然和諧。你尊、我卑,你對我好、我對你好,大家都有這份心,職場上、下就會產生溫情交流,形成好的氛圍。職場中每個人以高水準的熱忱、感恩、尊敬、學習、分享、關懷等,互相對待,就能培育出優秀的員工,在高水準的職場文化薰陶下,就能孕育出有品德的員工。更能造就員工高水準的家庭文化。
(五)從英雄到贏家:職場中最珍貴的是團隊的共識,真正成功的團隊是分工合作,而不抱怨、不生氣、不計較。一件事在職場中就是大家一起做,做完成後一起驗證,一起分享學習經過,一起成長,而不是一直做教育訓練。因為教育訓練一直教,如果沒有實際的承擔、學習、驗證,只是知識的學習而已。如果一件事,一個人做的很好,那個人只是英雄。因為這個職場中沒有人能勝任,所以無法複製、無法傳承。而贏家的定義,是如何讓職場中的每個人都是英雄。如果職場中大家都會做、都會傳承、都會承擔、都會負責任,這個職場就會生生不息。職場中每個人都是英雄也是贏家,就能培育出許多的人才,職場中有許多不同的人才,又能合心協力,職場就能塑造共好、共贏的文化,當然大家都是贏家。所以前、後同儕,應有做好從英雄到贏家的心理準備。強調以團隊為主的職場文化,職場的發展就會綿延不斷,就會形成無私無我,大家都是贏家職場文化。

職場之五常

企業在職場倫理中已經有了模範、有了綱領,接下來就是包含企業領導人及全體主管,員工在內所要擁有的德性。德性是無形的,只能用體悟去感覺,德性的學習是不容易的,因為有許多的規範。要在行為、言語上做許多的改變。還有就是間隔重覆不斷的練習改變,不斷的自我反省。改變思維由企業開始帶頭做起,做火車頭的角色,引領企業員工重視及學習德性。企業內員工每個人都擁有德性時,企業的倫理道德文化自然就樹立起來了。德性原本是與生俱來,很單純的。但是因為人心的變化無常,導致人許多的思維變化無常。也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背景不同,所以心的變化也不同。造成不同個性、「皮氣」、言行。這也是企業在職場中,管理人的問題,是企業最耗時間、最耗成本,也最不容易做好的。企業要解決這些根本問題,唯有從人性的根本著手。否則企業教育了員工許多的技術,許多的學問,結果跳槽、離職或工作不力、向心力不足,或是組織不和諧等等現象,層出不窮的產生。因此企業要解決人性的問題,就該從每個人的心教育起。改變自己的心念、修養品德、教育德性的初始階段,就是讓每個人都知道德是什麼?德在哪裡?如何得到?如何學習?學習到了要怎麼樣使用?用在哪裡?用在何時?用在誰身上?如何知道德已經擁有了?在企業中服務,什麼時候以道德規範來用在職場中呢?德性、品德的俱備來源都是由五常做開發起端。開發啟端的意思就是起心動念。五常缺一就會失德。但是五常之運用,又在職場中什麼時候開始呢?「常」是經常、平常、日常,所以在每個時候都要去開發起端這個德性,變成生活的一部份。將五常融入心中,變成行為的一部份。企業家能將倫理道德運用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在職場上經常、平常、日常推廣,這個企業就是有社會道義責任。違背五常的行為,我們不要去招做。否則五常缺一角,殘缺不全,可能造成的結果都不好。譬如失「仁」就少了惻隱之心,又會容易與人起爭執。失「義」較不被信任。總之失去五常之任何一角都容易傷人、傷心。所以我們隨時隨刻都要將這五常不足之處補足。當我們覺得「仁」不夠,就多付出愛心、付出真誠,將仁補起來。如果我們覺得「義」不夠,就多助人、多挺起責任、把責任做好,將義補起來。過去「禮」不夠,我們就多謙遜、多學禮貌,將「禮」補好。如果覺得智慧不足,就要明察秋毫、洞燭先機,將「智」補足。在生活中,食、衣、住、行當中,隨時去啟發這五常,想出方法將五常放置在心中第一順位,一有機會就要開啟五常的美德,經常、日常、平常、無時無刻、隨時隨地唸唸不忘,放置在心上去啟發。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內化成身體的行為,心裡的本質內涵。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因為玉的美要經過「切、磋、琢、磨」的複雜匠工,才能煥發玉的潤澤。所以《詩經﹒衛風》的一首詩中寫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說,文雅的君子,就像經過仔細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樣。說明君子之美,要經過一定的道德規範和氣度的把握,才可以獲得的。就像獲取美玉一樣,需要有一番磨礪的功夫。這樣玉器又成為君子修養、磨煉品性的象徵。道德、品德也是透過做中學、學中悟,去察覺這個感覺及體悟。若要說出來這本質內涵的味道,只有自己才體會的到。而且每個人感覺不同,察覺的快、慢不同,但是只要願意去學習、去改變,那麼肯定會成功的獲得受人敬重的德性,獲得融洽的人際關係。
道德就是「五常」,五常的本質是「仁、義、禮、智、信」,五常的內涵下:
1.仁:「恭、寬、信、敏、惠 
2.義:「忠、勇、廉、恥、悌 
3.禮:「貌、敬、謙、讓、謹
4.智:「博、知、達、命、窮 
5.信:「中、誠、真、實、篤

職場之仁
    仁的五美德:「恭、寬、信、敏、惠」。仁者就是人的惻隱之心、良心、慈悲、正直、良知、良能、善性等。五常之仁,指的就是人的良心、心性。當今社會的人都會說:「現在的人,良心不知道到哪裡去了」良心沒有了,是看不到了嗎?還是故意忽略良心的存在?刻意將慈悲心藏起來?但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別人的良心不見?卻不知道我們自己的良心是否還存在!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良心是否還存在?檢視一下就知道了。仁是慈悲的行為,良心的流露。譬如說我們看到別人生病了、受傷了,會不會難過。看到別人家中發生變故,會不會同情、會不會心酸,就可以檢視出來了。還有就是仁之本,是惻隱之心,是人人固有的。有惻隱之心,就會慈悲別人、同情別人,這就是仁心之行為,這是人所具備的。當我們檢視並看到自己的良心時,還要發露、開發啟端,感受悲憫之情。
1.恭:恭而不侮。我們對人恭敬、做事做人謹言慎行,就不易招致別人的侮辱。我們在職場對人恭敬有禮,就不會招致別人的侮辱。我們沒有對人尊重、恭敬,別人回饋我們的肯定是負面、不客氣的。有個主管對於員工的態度是認為我是主管,所以很驕傲,而且講話口氣很不好。員工雖然表面合作,但私下已經串聯要對抗主管,也要向領導人報告。最後真的爆發員工集體罷工,導致這位主管被撤職,這就是自取其辱。所以別人會對我們尊重,印象很好,完全取決於我們對人的尊重、敬意有多少。
 2.寬:寬而得眾。待人的心寬容忠誠,就易得他人擁戴。世界上送什麼東西給人最有價值?送什麼東西人家更喜歡我們?是錢財、珠寶嗎?不是的!送給別人別人最喜歡的是「寬」。人家做錯事,我們不去計較、不批評,還能原諒。他這樣的寬,就是以德服人。反過來的報答是更多、更可貴的。
 3.信:信則人任焉。與人的交往以誠信實地實踐,就易獲得他人信任。你若能守信人家會很信任你。處理事情有條不紊,講話實實在在不欺瞞,一定能得到人家的信任。
   4.敏:敏則有功,貫徹執行。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說:「君子做事勤敏而說話謹慎,接近德才兼備的人而改正自己,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不倦的人了。」好學不倦、做事勤奮、謹慎說話,也會讓人尊重。做事勤快、務實、迅速、確實,就容易成功。在職場中做事要有效率,用對的方法。要有效果,做對的事。所以在職場中,應建立功勞讓人信服。
    5.惠:則足以使人。給人慈祥的愛、給人恩惠,當有事求助別人時,反而就容易獲得他人支持與協助。所以在職場中要到處多施恩惠給他人。多施恩惠吃虧不要緊,不要去占他人的便宜。對他人多施恩惠,他人肯定願意為我們做事。我們多施慈祥的愛給他人,他人對我們的印象會很不錯的。

職場之義

    義的五美德:「忠、勇、廉、恥、悌」。羞惡之心、大義行事(正義)、義氣、道義,要羞恥憎惡,知恥近乎勇」,包容心,「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仁義是道德的代表。仁就是「道」的本體,「道」是道路,是人身應該走的正途,應該要做的正行。義就是「德」,德「德」的本位是尊,遵守本份、尊師重道、尊前提後、敬老尊賢、公私分明等,這些都是義的範圍。
1.忠:忠者,竭誠,為下克忠,事上竭誠。在職場中對人、對同儕要拿出誠意。對同儕講話不能夠沒有誠意,對他人說話不夠誠意、不夠真心,就是不義。職場中少了義,自然也失去忠。
2.勇:勇者,見善而行,見過必改,勇也;勇於擔當。勇不是匹夫之勇,不是力扛九鼎、身體很勇猛的勇。真正的勇是見善而行,看到該做的事情能夠趕快去做。在職場中要勇於認錯,反觀自照自己的錯,用真心去照出自己不足的地方。主管要自己坦然認錯,也要教育部屬勇於認錯。雖然沒有錯誤是不可能的,但是要做到沒有錯誤為止。在職場中,做任何事情都要為自己負責,勇於承擔,才是真成長。尤其是在困境中時,在職場工作會碰到不如意的事、不順利的事,都要思考每個困境來臨時的存在正面價值,而不怨天尤人。因為增加負擔的事物,表面上看起來是挫折、打擊或挑戰,但是當我們開發啟端「勇」時,反而給我們更上一層樓的動力。
3.廉:廉者,明也,察也,接物以公私分明,品德高潔,無愧於心,不義之財不取,不失中道,廉也。廉就是清廉,能夠廉潔、清白,這是可貴的情操。清廉就是眼光明亮,公私分明,很慎重在待人或處事分辯公與私,不會混雜在一起。為人品德要高潔,無愧於心。不義之財,不貪不取。公家資源,不假公濟私。現代有許多人為什麼會為非作歹是因為他的心中,並不將良心放置在心上。
4.恥:恥者,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心莫存邪念,莫做虧心事,羞愧之心,恥也。我們為人不可以無恥,不可以沒有慚愧、羞恥之心。假如沒有慚愧的心,不會覺得做錯事是應該感到慚愧的,這個人就是不知羞恥的人,所以見善要如不及。見到人家品德有修為、精進、非常的努力,我們應該要想他人可以有品德,為什麼我不能?他人可以再進修精進,為什麼我不能?他人可以有好的「皮氣」,為什麼我不能?。看到他人的品德,我們要想好像永遠趕不上。看到沒有品德、沒有修養、做錯的行為,要有如「探湯」。「探湯」就是有一鍋湯,要試看燙或不燙,不要整隻手都進去試探,要先用指頭的尖端,稍微碰觸一下,若是很燙手,就要趕快縮手回來。看到不善的事我們卻還一直靠近、一直去學習,這就好像自甘墮落。所以要趕緊遠離不好的習慣,不好的行為,就好像「探湯」一樣。我們只要先將做人這件事做好,不要做虧心事,有慚愧羞恥之心,這樣做人就是有恥。

5.悌:悌者,順也,善事兄長,攜手向善。弟兄有錯,宜互相開導悌也。悌是兄弟姐妹之情誼,這情誼有關心、有互助、有互尊。如果是在職場,就是同儕之情意誼。情誼就是義,兄弟有過失,基於手足情誼要互相開導,要能合作,合作最重要。職場也同要能分工合作。
 

職場之禮

    禮的五美德:「貌、敬、謙、讓、謹」。恭敬之心,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摸、非禮勿看、守法禮、要知謙恭、謙辭、退讓。「禮」也是個人修養、人格完善的基本法則。

1.貌:貌者,儀容,行為端正,真誠不虛,誠於中,形於外是謂君子之威儀。貌就是我們的服裝儀容,行為的舉動。服裝儀容是外在的「禮」,如果我們衣衫不整或是穿的不得體,別人對我們的印象就不好了,衣冠不整,言行輕薄,給人隨隨便便的感覺,則很難有威嚴。人既陷於輕薄草率,玩世不恭,不能謹言慎行,自然也就很難有所成就了。還有內在的「禮」,所謂內在的禮,就是內心生發出來的言行舉止。這也是別人看得到的,譬如走路、吃飯、說話、應對進退等,這些都能讓人看得一清二楚,所以要讓人尊重,內、外的禮儀都要很注意。

2.敬:敬者,平時一舉一動,合乎中道,一言一行合乎理,舉動言行發之以正。在任何地方都要以禮貌尊重他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我們的言行要合乎中道,不能無禮取鬧、強詞奪理、任性。尤其是在職場中,與同儕朝夕相處很長的時間,做人無理到讓人敬而遠之,這樣的做人處事就不好了。更不能在職場做出違背良心的事。我們將心中放置了「敬」在心上,對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開發啟端這個禮,發於正念不偏頗。

3.謙:謙者,遜讓不居功,功成身退,謙正進修,不恥下問之謂也。謙的意思是講話很謙虛,不會膨脹。我們如果不謙遜,很快的就會被看出來、聽出來。因為虛偽的話、虛偽的行為,一被別人評量出來時,人格就很容易被看輕,更會被看不起,所以我們為人要謙遜。在職場中要不恥下問。職場中為人不卑不亢、低聲下氣,不代表我們的能力差,不表示我們不如別人。而是要像稻穗般,越寶實就越彎腰。相信許多人都有看過農夫除草,當雜草長的比稻穗還要高時,所得到的結局就是被拔除。為什麼?因為雜草為農夫所痛恨的,不拔除會影響到稻米的發育。

4.讓:讓者,舉賢才,揚善行,能忍辱,外有讓德,受人侮辱,也不生怨恨。「讓」就是推薦賢才給企業。我們看到職場中有能力、有德性、有擔當的人,要推薦給企業。若是看到這是個賢才,卻很怕他勝過我們,所以封鎖這位賢才,甚至於還將賢才的功勞攬在身上。若是有這種想法,可是非常錯誤的,因為企業有了有能力、有德性、有擔當的人才,企業才能蓬勃發展,企業是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幫忙規劃,盡其所能。若是不舉賢才,我們也不一定能夠取代他的位置。但是舉賢才後,對企業有利,相對也對是企業一員的我們有利。所以一定要見賢則舉。「讓」就是發揚他人的善舉。看到別人的優點,要趕快去宣揚。在職場中,他人的是非就不要提,不要讓負面訊息傳播出去。正所謂是非止於智者,因為智者知道職場中講是非,企業的信譽,會被這些無中生有的是非所拖累的。職場上的人,也會受到無謂的干擾。

5.謹:謹者,處事慎重,暗室無欺心,無不會有差錯,而壞禮德。在職場工作,本來就是要很謹慎。有的人在工廠作業,機器動來動去,就是要注意職場安全。做內勤的會計師,就要將帳目謹慎處理。所以不管是任何職務、任何人、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很細心、很慎重、也要很努力。做事做的很妥當、不能馬虎。做任何事都要暗室無私心,憑良心做事,不自欺欺人。

職場之智

   智的五美德:「博、知、達、命、窮」。智者,智慧也。是非之心、要辨別是非、柔和反省不對之處。那智慧到底是什麼?又與知識有什麼不同呢?智慧是能夠分辨善惡、是非黑白、真與假、正與邪,重視道德重視操守人格的真理,是永恆不變的人性,而且是每個人都有的本質內涵,不用透過知識、不用透過學習就會了,這是與生俱來的,不論男、女、老、少都有,而且每個人只要願意開發啟端道德,智慧就生發出來。 

1.博:博者,博愛、博古今之學,時時習之,以起良能,。職場中,對人要以廣大寬容心對待同儕。將同儕視為手足,去愛護、去包容。我們在職場要孜孜不倦的學習,增廣見聞。博學,是廣泛研究的意思。但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到底什麼樣的書可以看?什麼書不能看?什麼資訊可信?什麼資訊可學習?就像儒家的經典,是古代的聖人所闡述的精典品德,是好的智慧結晶,這些就要博學的目標。還有許多現代的科學知識,與自己產業有關的知識、健康知識等,這些都是我們要去博學的。若是這本書寫的很好,這是作者的經驗或思維所闡述出來,成為知識分享給他人,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好的知識。至於其他要增廣見聞的知識,就要靠智慧去篩選了。

我們要博古今之學。古代、現代的都要廣泛去學習,而且時時複習、時時與他人研究,能夠啟發我們的良能,萬物的理自然貫通,智慧自然產生。

2.知:知者,智慧。就是用良知良能判斷是非、善惡,及思考言行舉止的標準。當啟發我們的良心時,很自然的自已會去判斷是非、對錯。知道的事就會謙遜的說知道,不知道的事也會誠實的說不知道。不會不知道,卻假裝知道,不懂的,卻假裝懂。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孔子說:「君子有九種思慮:看的時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沒有;聽的時候要想,想聽明白了沒有;待人的臉色要想,想是否溫和;對人的態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說話要想,想是否忠誠;做事要想,想是否認真;有了疑問要想,想怎樣向人請教;遇事發怒時要想,想後果;有利可得時要想,想是否正當。」我們要知道 這九種思慮,都是規範言行的功夫。 凡事還是多想一想、思慮思慮,多多學習,自然智就會發端起來。
3.
達:達者,達觀。就是能通達事理、真理,逆來順受,不被外力所矇蔽、所迷惑。做任
何事情都要樂觀豁達,並且能夠深入事理,瞭解清楚。當逆境來臨時,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情,當困難來臨時,能夠勇敢接受挑戰,並且面對困難去解決。目標很明確,不會因為外在的環境不好,而動搖心情,也不會因為人事上的問題,感到無能為力,也不會因為利益迷惑,而亂了分寸。

4.命:命者,肩負使命行事,進退合宜。職場中做事,要知道企業的願景使命。要知道我們在企業服務的根本價值是什麼?才能與企業願景相互輝映,知道目標而且朝向目標努力不懈。當然企業也要惜才、愛才,有照顧員工的使命,對客戶誠信的使命。職場中待人接物能夠得宜,有能力與同儕客戶應對進退,就是做人得宜。我們能隨時隨刻將五常「仁、義、禮、智、信」開發啟端,去學習待人接物的規範,做人處事進退就會得宜。

5.窮:窮者,獨善其身,兼善天下。窮的意思是先盡力的學習,將自己的人格品德做好,做到不計較、不比較的情操。然後才能去告訴他人或是影響他人,做好人格品德。有時我們在職場中,看到不順我們心、不如我們意的事,如何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做好該有的責任,再去談如何去幫助他人。否則沒幫好他人,自己反而也眈擱了應盡的責任。

職場之信

    信的五美德:「中、誠、真、實、篤」。相信、信任、信心、誠實、信守承諾。信統四端,兼萬善。信結合仁、義、禮、智。待人處事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誠信。有句成語:「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指一句話說了出口,即使用四匹馬拉的車子,也追不回來。後人就用「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來表示說話算數,不能反悔。或是「一言九鼎」是指正人君子說一句話的分量,有九個鼎那麼貴重,很有分量。

誠實不虛偽。我們答應將工作完成,當時間到了就要完成。我們與人約定好的時間,要守時。我們所有的念頭都是誠信,能守信,也會兼善仁、義、禮、智。假如不守信仁、義、禮、智,也會做不出來。說話不講信用,行為不腳踏實地的人,也無法實踐仁、義、禮、智。所以信不是只有守時,還要能徹底實踐信的承諾。
1.中:中者,中庸、中和。喜、怒、哀、樂發於中道。中,是中和。是信的位置,是統五常四端的正中心,上下、左右不偏不倚的中心點。人有喜、怒、哀、樂,不能隨便發端,不能經常生氣,就不可以亂生氣。不能貪心時,就不能強求。否則發端後,也要付出不好的代價,生氣的代價、貪心的代價都很高。

2.誠:誠者,理性、良知、良能,擇善固執。職場中被交付任務時,做事的態度絕不含糊、絕不失信、有始有終的完成任務。並以團隊為優先意識,大體為重,如此的擇善固執、堅定信念,而且不用思索就能夠做的事,就是中道。這就是誠在開發啟端。因此我們擇善固執在誠上面,堅守「誠」、固守「信」,不隨便更動我們的心念,這樣做就是良知。

3.真:真者,真實、真情實感的態度。就是在生活中與人相處,強調「真情實感」之美德,強調一種人生的態度。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或對待生活本身的態度,就是一種真情實感。真,也是對待自己不自欺,欺騙別人就是欺騙自己。在職場中不會欺瞞,老老實實做人。現今社會的誘惑很大,一個不小心就陷入陷阱中而無法自拔。唯有「反樸歸真」回歸到現實面,生活才能有價值。譬如說某人擁有強烈的企圖心要做大事,要有名利,卻因為這種企圖心,變成就是要得到的野心,因此為了滿足虛榮,就會不斷找尋方法,甚至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去得到,這種的態度就是不真。不真,虛幻的人生是令人苦惱的。若是能夠自我提昇能力,自我成長德性,也就是自助而後人助。這樣機會來臨時就容易獲得。若是沒法順利得到,也抱持所謂平常心,然後就是更努力了。
4.實:實者,實事求是,言忠信、行篤實,光明磊落,誠實。生命中原本就有高、低潮,當生命到達高潮時不能驕傲,當生命下降至低潮時不氣餒。實事求事,不虛假。在職場工作也是一樣。待人處事只要說真話、做實事,對自己的職位、工作盡忠,講信用、純厚樸實、實在、光明磊落、不欺瞞、不虛偽、不掩飾、正大光明,這樣就是誠實。
5.篤:篤者,言行合一,實恭、實敬而行之。真誠的去學習,對人恭敬的心。真意去懺悔,改過不好的心。雖然不容易,但是「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願意花許多的時間去做休閒、娛樂的事,但是也要花時間在調養本身的內德氣息上才是。
個人,錯用了五常,或是失去五常後的結果,就是被人拒絕往來,人際關係差。家庭中,失去五常後的結果,就是家庭破碎,家境變差。職場中,失去五常後的結果,就是不被認同,事業工作變不順。所以我們知道五常缺乏時的症狀,也知道藥方就是學習五常之道,我們就要儘速的學習五常的德性,改善錯誤,並將五常之道發揚光大。
 

結論:培育綱常文化

我們瞭解了儒家的道德五常本質,以及各自的五美德內涵。如果企業能夠去實踐,這樣企業不僅樹立了職場的綱常文化,也創造了企業對於社會道義責任的價值。所有的職場產生的問題,如跳槽、洩密、鬥爭等,都將會慢慢的逐漸的減少。組織的向心力、組織的和諧及職場倫理、職業道德等,會逐漸增加。唯有組織的和諧,企業才會欣欣向榮。否則企業在未來肯定會面對更嚴峻的挑戰。因此企業一定要認識自己的基礎核心本體,企業領導人、主管、員工都要認識自己,做好心態的改變。企業要永續經營,肯定是企業、領導人與所有的員工一致的目標。但是目標能不能達成,就是看企業的文化價值的多寡。企業要創新、變革、轉型或是價值延伸,企業要品牌塑造、要產業昇級,這都需要文化的樹立,都要讓所有的員工達成共識。這些都需要從人心教育起,從人心做起,而且要不斷的「間隔重覆」去學習開發啟端。
「三綱五常」的運用,剛開始很困難。就像我們開始學開轎車一樣很困難,手、腳、腦、眼、耳全都要一起用到,的確很困難。但是因為我們有心,也有設立目標,練習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如魚得水般非常熟練。接下來才是去考筆試、考路考,然後接著領有駕駛執照後就可以上路了。這時後的開車的考驗才正式開始,因為會有許多突發狀況。譬如車子的操作不靈活或是路況不熟,別人的不遵守交通規則,橫衝直撞等,這些才是真正學習開車的開始。開車學習久了,自然技術純熟了。蘋果從青色轉變為紅色的過程,要時間,要有許多因素。雖然我們只看到外表的變化,但是好天氣時青蘋果經過陽光照射,再加上早、晚的溫差變化,中午的熱,這些好的因子,最後蘋果成熟時內部就由酸變甜、變脆、變香,同時外部由青變紅。這些物理變化,全部是自動轉變,都因為有良好的因子,產生好的變化。綱常文化的學習,肯定是好的因子。綱常文化的學習,八寶的學習,也是在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學習。職場中有許多的爭執、有挑戰、有高低潮,還有外在的攻擊、侮辱、誤會等,這些才是學習的開始。企業要先設立組織和諧的目標,願景就是企業欣欣向榮,並以樹立企業綱常文化為使命。讓員工認同,並認為這是非常好的價值,願意一起共襄盛舉。員工有心,願意開發啟端綱常文化的樹立,有員工的支持,企業肯定做的好。再由企業、員工推己及人,到家庭、到社會,這種推廣方式的品牌建立,比打形象廣告或是商品還有效果,因為有廣大的客戶基礎,員工就是最佳的代言。

企業想要在廣大競爭者中勝出的藍海策略,就是創新。但是企業也知道品牌才是勝出的關鍵,企業的品牌有如一個人的品德一樣,需要長期規劃、長期培養,並且長期努力去執行,才能有成績、有品牌文化。當領導人更換時,企業不會因為領導人改變而改變文化,反而邀請來的領導人,也是相同擁有綱常文化。企業需知道樹立綱常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昇職場士氣,讓職場運作順暢,組織的發展能夠代代相傳、承先啟後。而企業樹立綱常文化的好處,是可以找到企業本質內涵的價值觀,還有就是職場運作會和諧,更讓職場向心力活化。所以企業樹立綱常文化要做的事,就是瞭解八寶「三綱五常」的本質與內涵,並實踐與發揚光大。再者就是真心啟發職場的所有同儕,回歸人性本質的價值觀,企業與領導人、主管以身作則,成為標竿。企業找出與察覺企業本體價值,並整頓企業從凌亂中的職場,找出可行的脈絡趨勢。企業就能夠脫胎換骨,邁向永續經營之路。企業推己及人,就好比「燈不因傳火與它燈時,而減少或喪失其光芒。」「燈火自燃,容易有熄滅的機會。燈火互燃,光芒更燄」這在儒家講叫做「承先啟後」,佛家說「自覺、覺他、覺滿」三覺圓滿所以企業家,在企業中樹立綱常文化,就是以有限的生命價值,創造社會大眾未來無限的價值。領導人、主管、員工落實與實踐綱常文化,就是以個人的生命價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這是多麼神聖的企業願景與使命啊!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