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四書》

 蜀卿 2014-03-24

《女四書》是中國古代四種女子教材——《女誡》,《女論語》、《內訓》、《女範捷錄》的總稱,旨在闡發儒家所宣揚的“三從”、“四德”的婦道,培養女子思想品格成為一個“賢妻良母”。女子教育是中國古代整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先秦時期,儒家的經籍中就有關於女教的思想。如《周禮·天官·塚宰下》:“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禦: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這裡提出女教的“四德”。《儀禮·喪服·子夏傳》提出了婦女無專制之道,而有“三從”之義,即“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易·恒》中“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詩·大雅·瞻印》宣稱:“婦無公事”,等等。

 

漢代推行獨尊儒術的政策後,統治者為了加強其父系宗法制的封建專制秩序,就日益注重和大力倡行儒家禮教及女子教育主張,要求婦女明達詩書與堅守'婦禮”而能“齊家”,從而有助於封建王朝的治國及維持其統治秩序。在這種形勢和要求下,開始出現了女子教育專著,這就是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女班昭寫出的《女誡》。自此以後,歷朝歷代陸續編撰出一系列的女子教育的單行課本。迄明朝晚年,從歷代的女子教材中選取出上述的四本書,彙編成為成套的《女四書》。

 

(一)《女誡》

東漢史學家班彪之女班昭撰著,班昭為東漢時有名的女史學家、教育家,曾繼其兄班固續寫《漢書》。在漢和帝時任宮廷女教師。因嫁曹世叔,被稱為曹大家。她深切關懷其諸女的教育,遂寫出《女誡》一書。主要基於古禮與儒典闡述女子修身齊家之道,教育婦女柔順之禮。如講解女子卑弱之禮:“古者生女三日,臥之床下,弄之瓦磚,而齋告焉。臥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磚,明其習勞,主執勤也”。講解婦行:“女行有四:一日婦德,二日婦言,三日婦容,四日婦功……幽閒貞靜,守節整齊,行已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等等。《女誡》全書七篇:卑弱、夫婦、敬順、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這可說是中國最早的一本女教專著。書成之後,當時的經學家、教育家馬融頗為讚賞,就教他的妻、女學習。後來馬融的學生鄭玄注《周禮》“四德”以及後世女學講“四德”,都是基於《女誡》中的解釋而進行闡述的。

 

(二)《女論語》

唐代女儒學才女宋若莘撰著,旨在教誨女子成為“賢婦”。體例仿效《論語》,以前秦設學授業的女經學家宣文君宋氏代替孔子,以曹大家(即班昭)等代顏淵、閔損,彼此問答,闡述封建的“九烈”、“三貞”婦道。其妹若昭對此書進行了申釋。今存的《女論語》託名“曹大家撰”,共有十二章:立身、學作、學禮、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訓男女、營家、待客、和柔、守節。其中特別講了許多約束女子的具體的行為規範,如“行莫回頭、語莫掀唇”、“男非眷屬,莫與通名”、“父母有疾,身莫離床”、“敬事阿翁,形容不睹……姑坐則立,使令便去”、“夫剛妻柔,恩愛相因”、“夫若發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讓,忍氣吞聲”等等。語句均為四言韻文,亦非問答體。

 

(三)《內訓》

明成祖徐皇后為教育宮中婦女所寫。以傳統的《女誡》等過於簡略,乃特別選輯了先人的女教典訓,較多地從理論上闡揚婦道。如寫修身之道:“夫目視惡色,則中眩焉。耳聽淫聲,則內褫焉。口出傲言,則驕心侈焉。是皆身之害也。故婦人居必以正,所以防慝也。行必無陂,所以成德也。”寫慎言:“婦教有四,言居其一。心應萬事,匪言曷宣。言而中節,可以免悔;言不當理,禍必從之……夫緘口內修,重諾無尤。寧其心,定其志,和其氣,守之以仁厚,持之以莊敬,質之以信義。一語一默,從容中道,以合於坤靜之體,則讒慝不作,而家道雍穆矣”等等。《內訓》成書於永樂二年,共二十章:德性、修身、慎言、謹行、勤勵、節儉、警戒、積善、遷善、崇聖訓、景賢范、事父母、事君、事舅姑、奉祭祀、母儀、睦親、慈幼、逮下、待外戚。

 

(四)《女範捷錄》(簡稱《女範》)

明末儒者王相(事蹟不詳)之母劉氏所作。以儒學的綱常之理做為“正內之儀”,除一般地闡述女教原理外,特別大量地引述了歷代的貞婦、孝女、賢妻、良母的封建典範,也列舉了一些烈女和才女人物。如例舉貞婦、烈女:“使君有婦,羅敷有夫,趙王之意止。”“杞良妻遠訪其夫,萬里哭築城之骨。”舉賢婦、才女:“漆室處女不績其麻而憂魯國;巴家寡婦能捐己產而保鄉民。”“宣文之授《周禮》,六官之钜典以明;大家之續《漢書》,一代之鴻章以備。”等等。《女範》全書列有統論、後德、母儀、孝行、貞烈、忠義、慈愛、秉禮、智慧、勤儉、才德十一篇。

 

上述四種女子教本,自東漢至晚明先後相繼問世,各自傳播。其中《女誡》至明末時,特為明神宗的母后所讚賞,認為該書“足為萬世女則之規”,要求儒臣加以注解。至萬曆八年(西元1580)明神宗為之作序,同時頒令刻印《內訓》,“使庶民之家得以訓誨女子”。此後,王相以傳統的儒教思想對這四本書——加以箋注。迄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由當時的書坊多文堂合刻為《閨閣女四書集注》,世間簡稱《女四書》。此書自明至清以及民國初年期間,各地廣為刻印,版本繁多。

 

《女四書》的撰注、彙編與流行。表明中國古代女子教育倡行于封建王朝的宮中後妃與名門大家的閨秀,遂之推廣于庶民之家;女子教材則由無專書到有專著的單行本,以至於編成為整套的系列女教叢書。特別是這四本書在編寫上表現著由約至詳、由格言教義以至理論與具體典範並舉的發展情況。這一方面反映中國古代女學的發展,同時也表現封建女子教育的傳播廣泛而其流毒亦深遠。

 

“三綱五常”至“三從四德”

從《女四書》中各部教材的許多篇章的課題看來,如卑弱、曲從、事夫、孝行和守節等,就可明曉其基本思想是貫徹儒家所倡行的封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之道,主張“男尊女卑”,實施“三從四德”的教育,以培養封建的“賢內助”、“賢妻良母”。這從其全部教材內容上看,就更為清楚。如《內訓》首章即講女子的德性在於孝敬、柔順而“能配君子”。由此要求女子“仁以居之,義以行之,智以燭之,信以守之,禮以體之”。《女範》開宗明義就講夫婦之道:“五常之德著而大本以敦,三綱之義明而人倫以正。”這就是封建倫理的“夫為妻綱”的綱常之教。至於“三從四德”的教育,《女誡·婦行》宣稱“幽閒貞靜,守節整齊”等等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厭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潔齊酒食”是謂婦功。“此四者,女子之大節,而不可乏無者也。”《女論語》在序言中,就申明了四德、三貞的女教大義。《內訓·謹行》則鮮明地教導婦女之行,要“體柔順……服三從之訓”。《女誡·專心》進一步宣講“禮,婦無二適之文”、“夫故不可離也”。《女範·貞烈》更加強調“女無再醮”、“終身不移”。這完全體現“男尊女卑”,要求婦女對於丈夫“從一而終”的貞節品行。

 

“男尊女卑”是,《女四書》的婦教思想核心,其理論基礎則是儒家所講的天地、乾坤、陰陽之說。《女誡·敬順》講道:“陰陽殊性,男女異行”、“男以剛為貴,女以柔為美”。還特別在《專心》篇中提出“夫者天也”,是不可違的。《女論語·事夫》說“夫剛妻柔”,要“將夫比天”。《內訓·事君》教導凡為妻者明陰陽之義,“能推是道”以事其夫。在其論事父母舅姑上也大講“父天母地”,要求女子“秉坤儀”、“著母德”等等。總之,把男尊女卑說成是天經地義的,由此也就說明三從四德的孝順、節義等都是合理的,其所要求培養的專一主內,興“內助之德”,行“內助之功”,而絕無“公事”與絕對順從的賢妻、良母、孝婦、貞女完全是當然的。

 

《女四書》所講的男尊女卑、三從四德,充分表現著封建社會的神權、君權、父權、夫權四條精神枷鎖,極端歧視與壓迫婦女,無視其人格,使其思想與生活不得自主與自由,一切聽從天命、父母之命與夫命的擺佈,只有困居在家內,勤勞于農織炊洗,而不准走入社會進行活動。如此封建的女子教育,蹂躪婦女身心,摧殘婦女才能。其遺毒至今,極大地妨害我們的人才開發,阻礙社會主義的改革與建設,我們必須予以批判和廓清。如果說在當前我們山稱頌賢妻良母,則是完全打破封建主義的男尊女卑,是為禮會主義獻身,立足於男女平等。互尊互助的原則之上的賢妻良母。

 

《女四書》當今的社會意義與價值

從總體上講,《女四書》是封建主義的,但具體分析其教育價值觀、對於女子教育的要求和德才觀等方面,也表達有某些合理的教育學的因素。在教育價值觀上,《內訓·德性》宣稱:“夫德性原於所稟,而化成于習。”這雖以德性“原本於身”,畢竟承認德性能否保持與完善則賴于習化。至於“誦詩書之典”的文化智慧,《內訓》序中指明這是需要“承父母之教”的。又說:“賢婦貞女……未有不由於教而成者。”這闡明著教育對於形成德才的重要意義,是合理的觀點;同時也表達著對於女子教育的要求,有主張女子應享受教育的一些積極思想,當然不是要求女子有與男子的同等教育。

 

在德才觀上,《女範·才德》主張女子德才兼備的教育,斥責傳統上“女子無才便是德”之言是“殊非”的,要求“德以達才,才以成德”。在《智慧》篇中特別宣稱“有智婦人,勝於男子”,這表現一些開通女子智育的思想以及德智相輔相成的辯證統一觀點。當然它要求的女才是受“三從四德”制約的。“三從”完全是反動的,“四德”則菁蕪並存,應行具體分析而予評估。如它倡行的整潔、勤儉、“不道惡語”等,有反奢侈浪費、反懶惰和要求文明語言行為的正當意圖。

 

在教育方法上,《女四書》表達著格言和榜樣的作用。如《內訓》的“崇聖訓”、“景賢範”都闡發古哲先賢的“嘉言善行”作為學習的典範。《女範》全書各篇都列舉歷代各類名女作為進行教育的楷模,如稱頌班昭的續《漢書》、梁紅玉的擊鼓敗金等等,宣揚了我國古代才女的學術貢獻與巾幗英雄的愛國行為。此外,則是大量地宣揚了封建道德的節婦、孝女的事蹟,如稱頌劉氏斬指取血和藥以醫治婆母的孝行,稱頌夏侯令女截耳割鼻以持身的貞烈行徑。這種驅使婦女毀體傷身的愚孝、愚貞,是封建的毒素。但可看到在教育上用“前言往行”感人的力量。

 

《女四書》為培養“賢妻良母”還提出了“母儀”與“慈幼”的教育,指導婦女注意“胎教”以及教育兒女要“本之以慈愛”。但慈愛不是姑息與溺愛,要“導之以德義”、“臨之以嚴格”。這些意見無疑都是正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