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

 babbooky 2010-06-04
前段时间我随学院培训团队送教下乡,这一次是菜单式培训,我被点中的是给中小学教师讲《有效教学》。可以说是接到任务,我是大脑一片空白,因为我已经离开一线课堂快十年了,这几年我漂荡在单位的科研科,前年才来做教研,让我给讲课如做家常便饭的一线教师讲有效教学,我自感觉是要班门弄斧……

  我通过到部分中学、小学听课调研,发现关于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被曲解,教材中蕴含的大量文化没有被挖掘出来,我们的教学还常常是就教材教材、对课程的内涵含混不清、追求课堂形式和活跃程度等等。

  我们开始查阅文献、我们在反思、我们看相关的“有效教学”研究,我们不能不再发问:(1)何为有效?效之所指为何?是效率;效果;效能;效益?抑或显效与隐效,现效与后效……(2)是不是任何时候、任何领域的学习效果都可以检测?(3)追求教学效率是不是只是课堂?(4)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是不是都没有意义?(5)教学有效性与教学艺术性是不是矛盾?所以,我们最值得警惕的是打着有效教学的幌子流于形式的教。于是我们从组织全区数学教师读教材、说数学全科教材入手,从挖掘数学课程的文化背景切入,让老师们人人都经历几次梳理全科教材的过程,使老师们对新教材编写意图有了一个新理解。在反复研读教材过程中,通过数学广角、通过数学活动课,老师们读到了数学史、读到了民俗文化、读到了符号与数学美学等等,接下来我们选拔部分骨干教师组成“明师工作团队”把教师从最初是读到了,只是了解了,却没有理解的状态引向,适时地把读到的数学文化融入自己的课堂,实践证明不但教材被读活了,以往枯干的数字和符号也有了生命力。再通过参阅大量名师课堂实录,引领导教师从备课开始谈有效、作有效……

  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课堂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最高殿堂,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儿童生命成长进而对于民族文化演进来说,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地带。对我们数学教师而言,为数学课堂注入勃勃生机,把相关的数学史、数学美学、民俗文化等融入我们的数学课,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儿童自我需求的活动,使儿童人格得到卓有成效的培育,这是一种使命的召唤与责任的担当。打造有文化底蕴的活力课堂,才能解放课堂,只有解放课堂,才能解放儿童,这就是数学教学的奥义所在!

  对此,我区的数学明师工作团队将在六月四日举办一次网络研讨,旨在探讨在数学课堂上如何恰当地应用挖掘课程中的文化因素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