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清细纹刻纸工艺与特色

 秋枫叶落 2010-06-05

工艺与特色

刻纸作品
乐清的细纹刻纸是随着南宋龙船灯民间传统娱乐习俗的发展应运而生的。龙船灯的饰花是细纹剪纸,叫龙船花。后来,渐渐以刻代剪。艺人们可以在四寸见方的白纸上,不用任何画稿,仅凭薄竹片压出的经纬格子,刻出几十种图案花纹来,其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图案细如发丝,工而不腻,纤而不繁,表现力十分丰富。在早期龙船花刻纸中,最细的能在鲁班尺一寸见方的纸上刻出40根线条,称为剪纸微雕艺术。老艺人陈朝芬精上求精,细上加细,竟然能刻出52根。刻纸的艺术形式采取中心主题景物(人或动物)与边框细纹图案相配合,层层开光的构图隽秀、纤巧、精致,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刻纸工艺
刻纸先要做样。新创作的图案要精细地画在纸上,然后放一叠纸在下面细细镂刻。

做样最原始的方法是在煤油灯上熏:先将样儿和纸弄湿,贴在一起,放在煤油灯上用烟熏,即出现了白色的轮廓。它的缺点是脏,容易模糊。现在大多数艺人使用的是一种化学晒样法:即将分析纯(铁氧化钾)混合水用刷子涂在纸上,将纸样覆于上,用玻璃压上,放在太阳下小晒,即会出现白色的轮廓,照样刻之。

刻纸的主要工具是刀和油盘。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刻纸所使用的刀是一种特制的、厚约0.35毫米、宽5毫米的尖头斜刀,要求十分锋利。刀尖最好成25度角,靠身边一侧斜磨,另一侧平磨。磨刀要掌握纯熟的火候。油盘是一只大约30公分长、40公分宽的木盘。刻纸时垫衬在下面,便于缕空和剔去不需要的部分。上等的是牛油或羊油拌松花粉制成,松花粉南方采集的季节是清明节前一星期左右,要求细腻、软硬适中,夏天应硬些,冬天宜软些。油泥的硬度以不粘刀又容易下刀为度。细纹刻纸的制作技艺,关键在操刀上下真功夫。下刀成90度直角,不偏不倚,刚好到位。完成的作品丝丝紧扣,横看、竖看、斜看都必须要成一线,同时还要利索、不涨眼。不经过多年实践练就的苦功无法掌握并娴熟运用如此精湛的技艺。
 
艺术特色
 

早期的乐清剪纸艺术是依附于民间刺绣工艺的发展而形成的。最初,它只起了粉本的作用。譬如,帽花、鞋花、肚兜花等,局限性比较大,工具也较粗糙,形式单一。后来,与龙船灯结合,逐渐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其内容不再限于花花草草、鱼虫鸟兽,戏曲人物、神话故事与山水风景也逐渐兼容并蓄了。其形式也随内容而有所发展,开始出现了较为细腻的细纹装饰。

龙船灯是乐清民间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每逢新春佳节,乐清县中雁荡山麓村村都扎起龙船灯。这种龙灯一是规模大,通常长4至5米、宽2米、高3至4米,分为日龙、夜龙与活动首饰龙三种。贴遍整座龙船至少需要上千幅剪纸。二是内容丰富,尤其是尾部一定要布置3至5幅刻纸精品。内容有民间故事、戏曲人物、花草鱼虫、飞禽走兽等。其它的龙船花采用白色连史纸,长方形,一般宽10厘米、长20厘米左右。图案由三部分组成:外部较粗,常见的有柳条纹、十字纹、砖块纹组成;中间部分名目较多,有锁筒花、十字孔、金田字、照心眼、鱼鳞纹、葵花纹等几十种,大多为几何图形和窗格形。中心一层最具功力,有的采用主题内容,或龙凤呈祥,或连年有余,也有采用更复杂细致的图案。在比赛中,龙船花的精致程度成为竞争的重要标准,因而引来艺人们不断在细的程度上做文章,年复一年,将细纹刻纸推向巅峰。夜晚,首饰龙腹内点上灯,映照得四周七层刻纸花样,玲珑剔透,瑰丽多姿,令人神往。据说当时一张上等龙船花需一担谷子来换。

乐清细纹刻纸的另一个特点是浓厚的装饰风味。艺人们常用的图案纹样有正字形、人字格形、八角金钱形、锁一形、葵花形、冰梅形、菊花形、龟背形、鱼鳞形与双鱼鳞形、喜字形与双喜形、寿字形,还有田交田、空肚十、勾之云等60多种。他们运用这些图案熟练而千变万化,富于疏密、粗细、曲直、宽窄、刚柔等变化与对比,使纹样轮廓清晰、形式优美,宾主分明,形象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