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告 | 温州非遗馆百工一条街乐清专场展示展演活动即将在8月开始

 zzm1008图书馆 2019-08-02

说在前面

  为进一步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法和内容,让市民朋友们能近距离观看到温州各地代表性非遗项目,温州市非遗馆继7月份推出“百工一条街”非遗传承人泰顺专场现场展示展演活动,受到广大市民朋友的好评。8月份,我们将推出乐清市代表性非遗项目专场展示展演活动。每周六上午9时至下午3时,不见不散。

8月份参展项目

  乐清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乐清龙档、蓝夹缬制作技艺、乐清首饰龙、竹壳雕、乐清石雕、乐清剪纸、米塑、乐清竹编等。

参观时间和地点
百工参观时间

  8月份每周六上午9点至下午3点

  8月3日、8月10日、8月17日、8月24日、8月31日共5个周六

参观地点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龙湾区兴区路16号文化用品市场B幢3楼

乐清细纹刻纸

  乐清细纹刻纸发源于乐清民间剪纸“龙船花”,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目前主要分布在柳市象阳、北白象等乡镇。乐清细纹刻纸反映出浙南沿海和瓯江流域的民俗,是古代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乐清细纹刻纸选材以传统题材为主,包括花卉、鸟兽、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各种传统图案纹样在几平方厘米大的纸上显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刀法工整细腻,图案细如发丝。2006年被选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乐清黄杨木雕

  乐清黄杨木雕是著名的浙江三雕之一,被誉为华东一枝花。其制作在元、明时期已初露端倪,清初开始影响逐渐深远,距今已有650多年历史。乐清黄杨木雕属于小型圆雕艺术,它以珍贵的黄杨木为材质,黄杨木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形态稳重,色泽鲜润光亮,雕刻以后随着年代久远其色渐渐由浅入深,愈显古朴端庄,沉着文雅。乐清黄杨木雕题材以人物为主,作品主题突出,造型生动,雕刻精巧,层次分明,于精雕细刻中不乏写意流畅。随着黄杨木雕技艺日趋成熟,近年,又有黄杨劈雕、黄杨根雕等新的雕刻手法问世,黄杨木雕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风貌。2006年6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龙档

  乐清龙档是乐清西乡传统的民间灯彩游艺活动,据传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初十上灯至十七夜落灯。乐清龙档全长20—40米,制作一条完整的龙档需900多个工作日。乐清龙档整条龙身由档头、档尾、档背及挡板组成,其中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山水花鸟活灵活现,飞禽猛兽神态各异,各类人物惟妙惟肖。雕刻完工后,整条龙档一律漆上朱红,贴上金箔或红、黄、蓝、绿、紫各种色彩的箔纸。最后把灯笼放置在挡板中间,并在旗杆头和八宝枪上挂丝绣彩旗,在档头、档尾插上龙凤旗。龙档出游,金碧辉煌、溢彩流光,加之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气势一派雄伟。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蓝夹缬制作技艺

  蓝夹缬是古代夹缬的一种,蓝色印染的一种棉织物品,曾是浙南地区民间最普遍的日常用品。蓝夹缬具有浓郁的传统民俗气息,被誉为“蓝花布上的昆曲”,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蓝夹缬程序繁多,主要分为制靛、制作雕版和印染三步。乐清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尤其是城北、白石一带坡高、水好、气候及土壤适宜等优势,所以在蓝靛的种植方面尤为出名。蓝夹缬印染,过去基本上各村、镇都有,现印染师傅所剩无几,能恢复染坊,重操旧业的只有中雁村的陈松尧和柳市的张承桃。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首饰龙

  堪称“中国一绝”的首饰龙起源于乐清沿海人民元宵节祈福用的龙船,已有400多年历史镇。首饰龙一般长4.5米,高3米,宽2米。前有龙头后有龙尾,中间“龙身”上有5—7层楼阁。外部以细纹刻纸装饰,内部楼阁上有70多个亭台,亭台内共有近300个绸塑人物。整个龙灯装有木制齿轮传动装置,所有戏曲人物皆栩栩如生,艄公摇橹、农妇织布,让人拍案叫绝。首饰龙出游,金碧辉煌、美轮美奂。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级非遗名录。

竹壳雕

  竹壳雕又名“笋壳雕”,是以竹笋壳为主要材质,巧妙利用和发挥竹壳自然朴实的质地、天然的纹理,集雕塑、剪刻、绘画为一体的民间手工艺品,其特点形神兼备,颇具新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黄华艺人吴正山在传承其父辈竹壳雕技艺基础上进行挖掘创新。其题材以传统历史人物为主,也有吉祥动物。造型精致优美、浑然天成,成品不开裂、不霉蛀,观赏、收藏价值兼具,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励。2009年6月,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石雕

  乐清石雕是以叶蜡石为雕刻材料、经手工制作而成的一种艺术品,享有“在石头上绣花”的美誉。乐清石雕工艺复杂,每道工序要求极高,尤其讲究雕工,注重技法,圆雕、镂雕、浮雕、拼雕并用,强调精雕细刻,刀法工整,玲珑剔透。以人物和动物见长,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基调为写实而尚意。由于许多石雕艺人都是由乐清黄杨木雕改行而来,他们改雕乐清石雕后,将木雕和石雕的雕刻技艺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乐清石雕独特的艺术风格。2012年6月,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清剪纸

  乐清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它与本土的民俗风情、喜庆活动紧密相依。如正月元宵划龙灯、六月六的拦街福、七月七、九月九······因为种种活动,剪纸艺术就有了用武之地。如龙船花、窗花、礼花、面花、糕花、登高旗、民间祭祀等。这些民俗活动年复一年,民间剪纸就伴随着生存和发展。剪纸制作流程:民间艺人因能掌握几种熟悉的花样,他们信手剪来,就成作品,无需构稿设计。现代剪纸的程序为:1、设计画稿,即构思你要表现的主题;2、画稿和画纸的拼台固定;3、剪、刻根据设计的画稿进行剪、刻。先从细处入手,后剪较粗的部分,循序剪就;4、装裱:深色剪纸衬以浅色底纸,浅色剪纸衬以深色底纸。把作品用几个点固定在底纸上,然后制作镜框或托裱,其形式多样,可自作选择。2009年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米塑

  乐清米塑历史悠久,而据记载,捏制米塑的民间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出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多用于寿庆、婚嫁、筵席、礼佛等场合。米塑作品风姿各异,情韵生动,神形兼备,妙趣横生。米塑又称“粉塑”,与北方的“面塑”一道称为食品塑作工艺的双绝。米塑以煮熟的米粉团为原料,采取揉、捏、掐、刻、扮等手法,用多种色彩精制成人物、龙凤、花鸟、走兽等工艺品。有的还塑有《三国志》、《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等戏曲人物,染上色彩后,惟妙惟肖,让人真假难辨。米塑防蛀和保存的难度极大。2009年列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乐清竹编

  乐清竹编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翁垟、象阳、柳市、乐成、磐石、城北等地。乐清竹编是乐清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素有“乐清三编”之一的美名。乐清竹编就地取材,以漫山遍野出产的毛竹、青皮竹等为原材料。乐清竹编这种编织工艺,用竹丝、 篾片等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经过精心设计,巧妙构思,选模形,以树脂、木材托模,它集设计、造型、劈竹丝、编织、整理、油漆等多道工序为一体。精心制作而成的精美竹编工艺品,既有日用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还能出口创外汇,带来一定的经济价值。2009年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来源: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