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涣古镇:老茶馆里的人生

 崔瑞 2010-06-05

有3000年历史的古临涣镇,现在已是皖北颇有名气的农贸集市,呈现一派现代气息。只有散落于镇上的十数家老茶馆,多少还印证些古镇的历史。老茶馆大都临街,多依家舍而设,粉墙黛瓦,飞椽画栋,门面简陋陈朴,仍依稀可辨清代建筑风格。室内经年黑乎乎的,土瓷茶具、木制桌凳也常残缺不全。即便如此,逢集时各茶馆均告爆满,日接纳6000多茶客的记录,足以让都市茶社茶庄的老板们为之咋舌。据记载,临涣茶馆兴起于明代末年,清末达十几家茶馆并衍生至今。承传如此特色的茶馆,改革开放的今天,镇上并未因此开办“经济开发区”,大肆发展茶饮业。商贾之道,宁缺毋滥,古镇人多少还是熟谙生意之道的。老茶馆茶廉价低,只消花上五角钱便可不计时辰地泡在茶馆里。常来饮茶者,大都是有些年纪的人。若家有婚丧嫁娶、置办家业的大事,必邀几位老兄弟茶馆一聚。一壶老茶,一捧瓜籽儿,私私窃窃的就把事情商量妥了。生意人则不一样了,为了一桩买卖,往往还拎瓶老酒,外加两个小菜,边喝边谈,不时在茶桌下扭捏比划,论质讨价。更多的是消遣者,闲来无事,知己相约,或谈古论今,或下棋打牌,吆五喝六,呼风唤雨,给古镇的街街巷巷带来了几许生气。此时即便外面有台大戏,也难将茶客们拽走。置身老茶馆里,茶客都醉心于从或浓或淡的棒棒茶中,细细地揣摩百味人生。解放战争后期,指挥著名淮海战役的解放军总前委刘伯承、邓小平等高级将领,就曾驻扎在临涣镇的小李庄,伴随战役度过了百余个不眠之夜。客居古镇,想来首长们大战之暇也会一品棒棒茶的。孙如田的爱人是当年上海“老三届”女知青,她说,近年茶叶、煤炭价格大幅上扬,开茶馆其实已利润无多。生于斯长于斯的孙如田认为,老少爷们,乡里乡亲,肯来喝壶茶,是瞧得起人,岂可因些许私利而薄了亲情?诚如孙老板所想,茶馆的业主大都恪守一点——宁可少赚不赚,也得顾及乡邻四方。不能想象,一旦这些老茶馆歇业或转行,当地的老茶客们将会怎样。俗云,天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喝茶首先是生活需求,是日子不可或缺的。棒棒茶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万千农家茶客,个中原委不仅仅因它价廉,当归属数百年来老茶馆的文化积淀。是那厚重淳朴的乡土文化,绵绵延续着棒棒茶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