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硬审讯”转向“软审讯”

 逆熵成长 2010-06-11
从“硬审讯”转向“软审讯”
马皑

    马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

    审讯是执法或司法人员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运用言语等沟通方式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流,进而全面掌握案件真实信息的过程。 

    就案件本身而言,其目的在于获取反映案件事实的证据材料,并对已掌握的证据材料进行检验,从而了解案件事实。就被审讯对象而言,通过审讯应了解其与案件的关系,对是否参与作案或参与的程度等信息进行采集。审讯是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被审讯对象是否有主动陈述的动机;二是执法或司法机关是否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材料,在审讯中证据材料掌握的程度决定了审讯的难度。当以上两个基本条件都不具备时,审讯就势必成为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审讯人员利用有效并合法的技巧开展。任何审讯都必然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个体之间相互产生心理影响的过程,心理学对人的规律性认识可以帮助审讯人员制定有效的审讯策略,实现审讯目的。 

    当审讯遇到僵局,有难点的时候,心理学有什么样的好方法?首先在理念上,我们现在倡导的是由“硬审讯”向“软审讯”的过渡。什么是硬审讯?就是用高压,甚至是身体精神折磨的方式来施加压力。这些硬审讯的方法涉及到刑讯逼供,由此就提出了“软审讯”的概念。软审讯是包含着科技含量的审讯方法,是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作为基础的。其二,它是以分析人作为条件的。第三个,它是以让对方说实话为目的。 

    具体的方式如: 

    认知重构法。利用信息隔绝、情感隔绝、难以预测等情境条件,采用风险提示、榜样提示、收益提示等信息输出,对犯罪嫌疑人施加心理压力,使其产生紧张、焦虑和认知冲突、动机冲突,促使他出于避害趋利的本能,将原有认知体系进行自觉改变,为实现心理平衡和获得安全感而选择合作。 

    情感接纳法。利用犯罪嫌疑人对社会关系的依恋和对安全感的需求,强调对其违法犯罪行为合理性的接受,并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尽而降低其罪责感,在情感层面接受现实,放弃自我否定,并选择说实话实现自我解脱。 

    结果分析法。审讯人员利用被审讯人员经常具有的“如果——那么”判断,根据案件性质和社会危害性程度,对被审讯者最为担心的后果进行描述,在并无实际危害的状态下,帮助他面对、分析、认识、接受在他本人看来最不愿意面对的“危险”。 

    所有的审讯方法都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要根据案件性质、线索和证据材料的掌握情况、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审讯人员的审讯风格等情况制定审讯策略,依据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确定审讯情境、审讯策略、审讯步骤、问话方式和辨别谎言的观察标准等。任何方法的使用都不是机械的,应该灵活而综合地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