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只是人类的一种感情存在

 前堂客 2010-06-13
独处之道 不外乎人心 
心中有爱 则处处天堂

哲人与俗人只是意识力的不同,无所谓谁痛苦谁快乐,意识力高的哲人,看到了俗人没有看到的美,同时也看到了俗人看不到的丑,所以其快乐度与痛苦度比俗人都高。有人说,哲人的苦比俗人的少,我不太赞同,只不过是被其更多的快尔抵掉了而已,而俗人比哲人意识力低,麻木一些,快乐少痛苦也少。哲人到了顶级,量变发生了质变,把美与丑统一了,看透了,达到了更高一层次的麻木,痛苦与快乐感消失,对世俗的包容性特别大了,这就是精神世界的“神化“,哲人升为神了。升为神后的哲人是没有孤独感的,因为孤独这个词对“高级麻木“的神是没有意义的。
哲人依然是人,孤独只是人类的一种感情存在。

选择,每个人都会做,而结果不同。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类的天然属性。孤独是因为排斥异己,健谈是因为志同道合。

 

独处之道 不外乎人心 
心中有爱 则处处天堂

哲人与俗人只是意识力的不同,无所谓谁痛苦谁快乐,意识力高的哲人,看到了俗人没有看到的美,同时也看到了俗人看不到的丑,所以其快乐度与痛苦度比俗人都高。有人说,哲人的苦比俗人的少,我不太赞同,只不过是被其更多的快尔抵掉了而已,而俗人比哲人意识力低,麻木一些,快乐少痛苦也少。哲人到了顶级,量变发生了质变,把美与丑统一了,看透了,达到了更高一层次的麻木,痛苦与快乐感消失,对世俗的包容性特别大了,这就是精神世界的“神化“,哲人升为神了。升为神后的哲人是没有孤独感的,因为孤独这个词对“高级麻木“的神是没有意义的。
哲人依然是人,孤独只是人类的一种感情存在。

选择,每个人都会做,而结果不同。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类的天然属性。孤独是因为排斥异己,健谈是因为志同道合。

排除了思想的不同和表达的不同,依然只是人。不同的存在而已。

独处的是心,是灵魂,是精神,而非肉体与现实,所以,独处是一种状态。然而痛苦与否那要取决于哲人自己,如果一切都看透,还有什么痛苦与欢笑呢,淡漠出世,低调做人。

人生有多种多样,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但归结起来,也不外乎有二种;活得累和活得潇洒。面对同一个客观环境和自然条件,为什么有的人活得极其艰难,有的人相对就活得轻松自在?其中除了天赋差异外,就是聪明人懂得调整个人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审时度势,超然处世,顺应自然,这样才有可能冲樊笼破拨去万累。

在人生的曲折道路上,当遇到难解的人生方程式的时候,明智的人就选择“顺其自然”,“静观其变”,因势利导的做法。乐天知命。了解规律并尊重规律。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所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正是尊重规律的经验之谈。凡事看淡,看开,看远,什么功名利禄,一切都是身外之物,终身为此,忙忙碌碌,巴巴结结,实在活得累,不值得。

万物有生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对生和死的态度,形成了每个人的生死观,生死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处世哲学;生活态度。生和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的生和死是不可避免的,就象白天和黑夜一样平常,“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个人的降生是依循着自然界的运动而生,一个人的死亡也只是事物转化的结果;生若浮游天地之间,死若休息于宇宙怀抱,一切都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生也好,死也罢,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可怕的。

从根上说:“人”最初本来没有生命,而且也没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连生命的气息也没有。“人”仅仅是夹杂在恍恍惚惚,若有若无的状态中,而后才有了生命气息;这种气息变成形体,形体再度就有了生命,现在又变为死。这就好象春夏秋冬四季循环运行一样。“人”死了是很平静地躺在宇宙这间巨大的居室里,没有彻悟生命的本质了。

“人既然已经死了,就等于回归了宇宙自然之中,暴尸或深葬,为鸟啄,为蚁食,反正都一样,何必那么在意?承认生命的自然属性,当生则生,不当生则不生。生则好好生活,死则超然以对。生命遏不住,死神更难扼,何况从宏观上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就是是人类的新陈代谢。有新新陈代谢,历史长河才源远流长。

人的生死有时就是“有定数”应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顺其自然,就是在大势已去时,想得开,不能钻牛角尖,特别是对少年夭折,中年短命,突然变故,死于非命的打击,要寻找平衡就得这样想,才能解脱。不然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眼前的现实,最终死而不能复生,活人总要活下去,一切悲观消极都无济于事。 


生命是宝贵的,短暂的,重生乐生,在有限的生命岁月,创造更多更高的人生价值,使生命更有意义,不枉来世上走一趟。世间的事情永远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会有人一辈子都去追求完美的东西。歌德有句名言:“生活在理想的世界,就要把不能的东西当作仿佛是可能的东西来处理。”是的,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歌唱,活着就应该笑,因为只有笑,在是苦难最好的归宿。“笑对生活”就是乐生重生。“顺其自然”,追求高,看得透,想得开,活得既设法得到:求生。求成。求知。求索。求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求实(讲求实际)。求同存异。求全责备。求贤若渴。实事求是。 
恳请,乞助:求人。求告。求乞。求医。求教。求助。 
需要:需求。供过于求。
求,在这里是强求;得在这里是得到。
人有欲望,欲望只知道求,不知道顺应自然法则,所以欲望时常在有意无意之中,逼迫人去强求一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的欲望,由简至繁,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却由恶向善。所以毒贩成了一万富翁也要做善事求善果。
求为得到。

得:(词典解释略,网速太慢找不到)
得到有其一其二;
其一:
得到,为缘起;失去,为缘灭。
人者,有生有死;缘者,有起有灭。
其二:
得到,也有其机会成本。
在我面前有两条道路,我选了其中一条走下去,则失去走另一条的机会。
所以,有得必有失。

求与得的关系:
人,缺啥补啥,缺锌补锌,缺盖补盖。
所以,缺什么,则求什么。

求为得到;
若求到,则心满;心满,则另有它求;永不停息,不死不灭。

若求不到,则心烦;心烦,则意乱;意乱,则丧失本性;
最终!
要么痛不欲生(大部分人在一般事物求不到的时候,短时间会痛不欲生,丧失斗志,借酒消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逐渐模糊,感觉逐渐麻木,则成历史,被淡忘)。
要么自行了断(多数人有过想法,少部分人付诸行动)。

无所求
无所求,则无所失;
无所求,则无不所求;
所以求的道还在此!
论道   
老大师曾提出过 “天道自然,人道无为”一说   
天道     有—个特点:“不言”。天道广大无边,囊括—切,但它“不言”,不需争斗,不管亲疏,大公无私。   
人道      中心在于“无为”。“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勉强去做。争可争,执可执,放需放,留需留。   

神即道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摘 自 约 翰 福 音)   

道法自然   
揭示了宇宙中事物间的关系,是人们处事必须遵循的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大师在分析研究了宇宙各种事物的矛盾,找出了人、地、天、道之间的联系之后,所作出的论断。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受大地的承载之恩,所以其行为应该效法大地;而大地又受天的覆盖,因此大地应时时刻刻效法天的法则而运行;然而,“道”又是天的依归,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则周流不息;“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之母,其性是无为的,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因此说“道法自然”。实际上“自然”是“道”的自性,“道”本来就是自然无为的。   

如来实际意义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如”在佛经中称真如,就是绝对真理,如来,是说佛是掌握着绝对真理来到世上说法以普渡众生的圣者。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正像称人为先生阁下不能说明是某人一样。   

来时是小佛 无法言 无法记忆 有欲望却无知   
去时是大佛 无需言  无需回忆 无欲望却自知   
我的解释是错 因为禅不可说 一说就错   
算是一种声音 在禅机周围回旋 希望能嗅到一丝禅义  

通俗一下:人亦可为神(潜台词) 神的生活处事法则就是天道(神即道) 所以当人成为神的时候(潜台词) 则道与法的规律 自然存于心中(道法自然) 如何让人成为神?(潜台词) 像佛祖一样(潜台词)修身养性 求知悟道(如来) 即可! 

再进一步通俗一下

每一个都可以达到作为人的最高境界 那就是神人

神的生存法则就是天道

只要大家修善心 结善缘 种善因
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求知悟道 修身养性的心

那么人成为神就不是一句空话 

当那一天到来 道与法的规律 自然生长出人的心中
 
而你我之心则就是佛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