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上海二十四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那么一点海外风潮的影响,却纯然发展成上海独有的文化特色——“海纳百川”也成为上海二十四个项目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制胜”之处。这个特点,是其他城市望尘莫及的,其中蕴涵的不仅仅是历史与人文。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各种文化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宝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等等。灯彩、木版水印技艺、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海派黄杨木雕和剪纸等上海的24个项目,可谓各具特色。 在徐汇土山湾的孤儿工艺所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徐宝庆,父亲曾是一名木匠。徐宝庆的启蒙教育就是木雕——只不过是为教堂雕刻相关的宗教用品。但是,他并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把业余时间花在“开发”黄杨木雕的中西技艺融合之上。他把西方素描技法、线条表现和雕塑技巧与中国传统雕刻技法相结合,形成了圆润明快、刀法凝练的特点。同时,它的题材脱离了西方传统宗教领域,广泛涉及生活及民族因素,尤其能捕捉生活灵动的瞬间。可惜的是,在申报过程中,这位海派黄杨木雕的创始人过世了。 虽然中国剪纸技艺源于南北朝,广泛流传于唐代以后,起初多为仪式、节庆的点缀。不过,上海的海派剪纸却是广泛拓展了题材,大大提升了剪纸的“审美”功能。上海剪纸常出现在民间的鞋花、绣花样上,在百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海派风格。在文化部编撰的《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剪纸艺术》一书中,列出了上海两位剪纸艺术大师:王子淦、林曦明。王子淦已故世,林曦明现为中国剪纸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剪纸协会会长、上海美协理事、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画师。王子淦将北方剪纸的粗犷、大气和南方剪纸的细腻流畅,恰当地融为一体。林曦明70余年来创作了数百成千幅反映中国农村和城市变化的剪纸作品,相继在《浙江农民报》等省和全国报刊发表,在众多书籍中作为插图,蜚声民间艺术领域,成为上海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北有“泥人张”,南有“面人赵”。中国面塑又叫江米人,俗称捏面人,是清代晚期从民间糕团装饰演变而来。赵阔明,人称“面人赵”,是海派面塑的创始人。他的前半生是在北京、天津一带学“泥人”,但是当他近30岁回到上海之后,就琢磨着用面来捏人。最为奥妙的是,他“研制”的面,可以长期保存,不裂、不霉、不变形。这其中的秘方,外人不得而知。他过世后,其女在虹口区少年宫教孩子们捏面人,也算是有了传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是我们的精神植被,也是我们的心灵家园。因为文化的差异,才显得我们与他人能够和而不同。
何克明木雕作品:龙舟
面塑作品:桃园三结义
徐宝庆海派黄杨木雕作品:青梅竹马
徐行草编
徐宝庆海派黄杨木雕作品:兄妹
面塑作品:林冲
何克明灯彩
金摆件《龙的传人》
来自: 秋枫叶落 > 《雕塑艺术》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博物馆探秘之徐汇篇
【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建筑——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坐落于徐汇区汾阳路79号,为法国后期文艺复兴风格的宫廷式洋楼,住宅分上下两层,正...
“非遗”传承:人类心灵的美好花园
匠客工场共有两大类课程:非遗手工课程、劳模精神课程。弦丝画也叫绕线画,是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的创作形式。如:广中路街道非遗紫砂工艺...
巧夺天工的海派黄杨木雕
巧夺天工的海派黄杨木雕黄杨木雕是我国一种具有很长历史传统的民间雕刻工艺。作为新一代木雕艺术家,乐清的高公博在从事黄杨木雕、树根雕创作研究时,又开拓了黄杨“劈雕”这一崭新的木雕工艺,被称为...
预告 | 温州非遗馆百工一条街乐清专场展示展演活动即将在8月开始
预告 | 温州非遗馆百工一条街乐清专场展示展演活动即将在8月开始。乐清细纹刻纸、乐清黄杨木雕、乐清龙档、蓝夹缬制作技艺、乐清首饰龙...
剪纸
剪纸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
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钟安霞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钟安霞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海派面塑艺术
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海派面塑艺术。上海面塑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海派面塑体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上海市非物质文...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