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花甲琐语)奔头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花甲琐语)奔头
奔头,也就是经过努力,可实现的目标。奔头,不像理想崇高,也不像梦想缥缈,奔头比较实在。
有人讲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人不能贪得无厌。但人不能没有奔头,一旦失去了奔头,也就没了盼望,人就会失去热情、干劲,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
富士康“十三跳”至今也不见有权威的研究结论,不过郭老板的加薪措施也就说明了问题。
人不是机械,人有喜怒哀乐,人要吃穿住行,人盼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任何时候,任何朝代都要叫百姓有奔头。其实中国百姓吃苦耐劳,这奔头的目标也不高,也就巴望每年多收“三五斗”。
现在改革开放,照理讲老百姓应更有奔头,可从富士康“十三跳”到社会劳资纠纷频发,是否这奔头有了问题?
一线生产工人出力不争钱,只涨物价不涨工资。如清溪一家鞋厂的员工上了一个月的班,被厂方东扣西扣,月工资只领到20元。看似笑话实是控诉。
报载:我国一次分配上,十年间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重从53 .4%下降到39 .74%。全国总工会近期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增加工资;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是最大的不公平。
有报刊为中国万人接吻这种无聊的世界第一津津乐道,却对中国工人工资低于非洲这项世界记录避而不谈,你叫中国的工人有啥奔头?
其实中国的农民奔头也不大,假如务农能致富,又何来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
农民工的奔头又如何?廉价劳动力,否则也不会有富士康“十三跳”和本田罢工事件。可全国的农民工是否都能像富士康、本田工人那样加薪?余不甚乐观。体面、尊严从来不是靠恩赐的,除了争取还有就是斗争,这点《国际歌》中很明确,毋庸赘述。
大学生毕业多失业,就业靠关系,“公考”多“世家”,公二代,富二代承上启下,叫那些出身平民农门的大学生要么忍气吞声,要么自暴自弃,失去了奔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但高房价又让城市人失去了奔头,一辈子就为一套居屋而奋斗?要么就去当房奴,安居不安,乐业不乐,城市人这奔头还真玄乎。
都讲国人不会消费,苛刻自已去储蓄。可看看这各项高收费、高物价、高医药费等等,你不存点钱应急咋办?可从嘴里克扣出来的那点钱存到银行,如今又是负利率,你叫这些安分守己的百姓有啥奔头?
有人讲穷人平民没奔头,这先富一族该有奔头。也不尽然,据称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第三拨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中国正经历社会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
为什么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纷纷移民?在国内怕“均平富、分浮财?”贫富悬殊已形成尖锐矛盾,也只能讲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多了担扰,少了奔头,否则何必移民?
欣闻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已经开始显现,那就是要大力培养“小老板”为主体的中等收入者占主体的社会。余不以为然,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使生产一线员工和农民收入都能达到“小老板”的水准。
不过有些阶层与行当是蛮有奔头的,但不知这种背离大众几家独乐的奔头会奔多远?古人尚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社会财富怎么分?如何让国人活得尊严,生活得体面?有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要做,但最起码要叫大家有奔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