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羌寨之花龙小琼的婚礼2

 吾影吾踪 2010-06-22
  按照羌族的习俗,婚礼要举行“花夜”、“正宴”、“回门”三个主要仪式。晚饭过后就是新娘款待自家亲朋和宾客的“花夜”了。小琼家的院子里排了十几张桌子,上面摆满了香肠、水果、瓜子、糖果和美酒,亲朋好友们身着节日的盛装里里外外围座成一圈,四方的宾客也挤满了院子,伴随着一曲欢快的唢呐,小琼也换上了一身漂亮的服装为大家端茶敬酒,接着小琼和姑娘们,姨婆们唱起了悦耳的《花儿纳吉》等歌谣,歌声中有对父母长辈的养育和教诲的感激之情,也有对明天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之意。悠扬的歌声此起彼伏,欢歌笑语在大山里萦绕、飘荡,久久不能平息。

  接下来是开坛仪式。由小麦、青稞、玉米等粮食酿成的美酒封在坛子里,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打开来款待宾客。先由在场的长者诵唱祝酒辞:“青稞喷酒香了,麦子喷酒香了。有蜜糖那么甜,有核桃那么香……”唱完后再开封注入清水,插上长长的竹管由新郎新娘首先啜吸,故称为“咂酒”。再从长辈到年轻人和来宾轮流啜饮,边饮边添水,直至美酒由浓而淡。
  喝完咂酒,举行的是新郎挂红仪式,堂屋中火塘里的火种就像羌民族历经千年的沧桑仍生生不息一样常年不熄。小琼的奶奶是家中的长辈,她端坐在火塘边,首先接受新郎的敬酒,小琼的妹妹达达端着酒壶酒杯站在旁边,奶奶接过美酒一饮而尽,嘴里念叨着祝福的话,然后为新郎挂上红红的绸布,接着从裤兜里掏出一把毛票元票作为贺礼。达达告诉我这是羌族的习俗,挂红的贺礼不论多少,聊表心意。接下来小琼的父母,舅舅和其他亲朋好友也纷纷将红绸挂在新郎的肩上,十元,二十元,一百元的贺礼摆满了托盘。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新郎和新娘幸福地相拥在一起,这美好的一瞬间永远的定格在我的镜头中。
  这时候,寨子里广场上烤羊正香、美酒正浓、游人正醉、篝火正红、莎朗正舞、羌歌正欢,人们沉浸在一片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忘记了烦恼、忘记了忧愁、忘记了时间。这正是:“一夜羌歌舞婆娑,不知红日已瞳瞳”。
  而小琼姑娘此时在闺房里脱掉少女的服装,梳头挽髻,换上了新娘的凤冠霞披,开始为明天的新婚做准备了。
  第二天一早,随着鞭炮声和唢呐声,新娘的哥哥背起身着盛装,头顶红盖头的新娘向寨子口走去,姐妹们和孩子们背着财礼排成了长长的送亲队伍。由于龙小琼和文定清工作忙,接亲的仪式也在寨子里举行了,新郎迎亲的花轿早早就等在了村口,新娘子上了花轿,新郎的好朋友抬起了花轿向新房出发。双方的亲属使迎亲的队伍变得庞大起来,再加上记者和游客,将小小的山寨挤的水泄不通。新房到了,先举行了进门仪式,主婚人抓了一把米洒在门外,象征五谷丰登,又让新人跨过火盆,象征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新人进门了,人们潮水一般的向里面挤,可是一般的游客都被挡在了外面,由于我是“尊贵的客人”又是寨子里很多人认识的“熟面孔”,因此享受了特殊的待遇,允许进入新房拍照。新人们首先来到堂屋拜见长辈和父母,接着手里拿着点燃的红烛来到院子里准备进入新房。这时候,新娘的伙伴把小琼推进新房,孩子们却把新郎拦在了外面,要新郎回答问题并拿出红包时,才让小伙子进入洞房。新房虽不大,却干净整洁,小琼身穿洁白婚纱的结婚照挂在墙上,除了柜子、电视外,新房里还有一台崭新的电脑。小琼和新郎坐在床边讲着幸福的话语,而各路媒体的记者分批进入新房拍照和摄像,一时间,“长枪短炮”轮番扫射,争着留下这美好的瞬间。
  接着,新人为先辈点上一柱香,敬上一杯酒,以表达晚辈对先人的敬仰,祈求先辈的在天之灵保佑他们幸福平安。
  由于赶时间,我们没有参加中午的正宴就踏上了归途。当车缓缓驶出寨子,我回味着那一句句质朴的“阿恰恰”(慢慢走),转身回望那依附着耸峙群峰的古老村寨,聆听着深邃河谷绵延不绝的流水声时,从内心里沉甸甸地感到一份历史的厚重和一份民族的沧桑,但同时又感到一份喜悦和幸福。我知道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又多了一个可以停泊休憩、净化心灵的驿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