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听说过“习得无助”实验吗

 昵称13384214 2020-10-29

心理学家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特制的箱子里,这个箱子被一个隔板分隔成两部分。当小白鼠熟悉了环境后,心理学家就会给出一个铃声作为信号,铃响之后,小白鼠所在一侧的箱底就会通电。小白鼠受到难受的电击,就会本能地逃窜,碰巧跃过隔板跳到箱子的另一侧就安全了。几次下来,小白鼠学会了铃声一响就赶紧跳到另一侧以躲避电击。可是研究者后来增加了隔板的高度,以至于小白鼠无论如何努力都跳不过去。在尝试了多次失败之后,铃声再响起,小白鼠还跳吗?当然是不跳了,因为跳也是白跳。实验并没有到此为止,研究者后来又降低了隔板的高度,甚至比小白鼠第一次跳过的隔板还低,可是铃声响过,小白鼠仍然不跳,因为它已经“习得无助”了!

这个实验让我们反思,小白鼠明明能够轻易地跳过那个隔板,它为什么不跳了呢?仔细分析这个小实验就能看出,小白鼠多次努力跳过隔板都失败了,由此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行为丧失了信心,既然努力之后还是要面对失败,那还不如省把力气,对被电击的命运听之任之。小白鼠会这样,那我们的学生呢?有没有这种“能跳过也不跳”的学生呢?我相信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也是不乏其人的。也就是说,人和动物都可能在经历多次的失败后,形成无助、无力的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中的 “习得无助”现象。

“习得无助”是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在以后的情境中不仅没能从这种体验和感受中摆脱出来,还将无助感扩散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甚至对生活不抱希望。这是一种可怕的感受,在这种感受的控制下,个体会由于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做任何努力和尝试。所以学生如果在学习中出现了“习得无助”,不但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还会影响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