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习惯养成活教育

 心情好坏 2010-06-23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习惯论

(2008-06-07 02:50:49)
标签:

陈鹤琴

习惯

教育

分类:教育研究

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奠定了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活教育”重视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认为让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人之后方能“减少许多问题”,所谓“慎始则善终”。陈鹤琴是“知”“行”统一论者。他认为对儿童来说“行”的结果就是习惯的养成。即“从知到行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理论’而无‘实践’,样样事都不会成功。”他还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所以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儿童所养成的种种习惯,以期建筑健全人格之巩固基础。在陈鹤琴“主张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园把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总结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

一、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说的好,凡是可以给幼儿刺激的,都是他们的环境。一切物质是他的环境,人也是他的环境,而人的环境比物的环境还重要;他还说,“我们不得不为幼儿创造优良的环境。”并倡导“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等等有远见、独创性的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想。我们也深刻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1、室内环境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能干的我。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幼儿有时间,便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2、室外环境创设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粘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不拥挤;在草地里,用一只机灵的小猴子提醒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
    为了引导和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展示于楼道内。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自主中提高幼儿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学习事物需自己学习。他说:“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幼儿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幼儿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最危险的,就是幼儿没有思想的机会。我们人一天到晚所做的事情,所有的活动,十之八九都是习惯。早上起来,穿衣是习惯,吃饭是习惯,走路是习惯,写字是习惯,运动是习惯,睡是习惯,一切的一切,都受习惯的支配,思想的时间却是很少。凡是事情做父母和教师的,切不可一手包办,或横加干涉,应当从旁观察,相机指导。直接经验,自己思想,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为此,我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小小能干手”的活动,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自己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大胆地去发现他们自己的世界,。

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老师或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是由团体管理。最后是自己管理。陈鹤琴主张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应多鼓励。他说,“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的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之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以生活为教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认为,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他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每一个人都应当向它们领教,向它们探讨。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会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会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陈鹤琴认为,“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幼儿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幼儿种种坏的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所以对于第一次的动作,教师要格外留意教导,以免错误。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六、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陈老精通儿童心理学,对儿童的内心奥秘有着深刻的揭示,他根据儿童的暗示感受性,提出了教育的暗示原则。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一旦产生对儿童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优良的情绪状态下儿童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教育,而消极情绪状态下,儿童则容易拒绝父母的教诲,而产生逆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七、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认为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说:“儿童在没有进学校之前,一天到晚最亲近的人当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语动作,最是儿童所习见习闻的。就是进了学校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我健康,我快乐。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用大量的生动事例,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我们领会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思想,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以建筑健全人格巩固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