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认为可守三年的旅顺口缘何会被日军一触即溃?

 昭忠祠 2010-06-24

18941120,日军司令大山岩在中国旅顺口李家屯西北的高地上召开将校军官会议,决定21日凌晨2时开始向旅顺口发起总攻击。1121日晨6时左右,日军已经逼近旅顺口各炮台,不到两个多小时就迅速攻下来旅顺椅子山的三个炮台,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内,旅顺半岛20多个炮台全部被日军占领,清军战死多达2000余人。

此前,日本军方高层就已确定将攻占旅顺视为甲午之战的重中之重,认为只要日军占领了旅顺,再配备一支舰队,中国的渤海便成了日军的锁口之囊,不仅可以牢牢封锁住大清王朝的近海,而且能够在战略上控制整个东北亚地区,同时还可以由此把战火烧向山东、直隶乃至京津平原腹地,置大清王朝于死地。

为了打好侵占旅顺口这关键一仗,日军事先进行了详细安排和周密部署。比如,日军在占领大连、金州一带后,让部队集体休整10,随后精心挑选出1500名敢死队员,做好战前一切准备,与清军做决死较量。

北洋大臣李鸿章对于旅顺口的重要地位早已心知肚明,也正因如此他对旅顺军港当时的建设及守备情况也已心中有数的,据说,他曾非常自信地扬言:“有充足的弹药、军粮,有优良的火炮和北洋海军的声援,旅顺口可以坚守三年!因为经李鸿章一手经营了16年、耗资千万之巨的旅顺港,在当时已被称为远东第一军港。在旅顺口的周围部署筑起了20多座十分坚固的炮台, 并配有150多门重型火炮,驻守旅顺的清军拥有总兵力达到14000多人。  

与此同时,经历了洋务运动和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大清王朝的海军力量也今非昔比了,在舰船、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方面,也迅速崛起,雄居亚洲各国之冠。比如,大清王朝不惜重金从德国定购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船曾出访日本,威力之强大曾令日本朝野上下大为震惊。而此时大清陆军的武器装备也与欧美强国军队不相上下。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大清王朝的海军和陆军已经用上了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连珠炮、滑膛枪等先进武器,海军和陆军的炮弹、子弹在旅顺的仓库里都堆积如山。

相比之下,当时资源匮乏、财力贫弱的日本军队,士兵武器装备十分落后,子弹供应也不能完全保证。据说,每次战斗前仅给每个日本兵配发8发子弹,而当日军缴获清军战利品时每每感到自愧不如。据记载,当年日军进攻清军阵地武器弹药难以为继时,竟是用战获的清军武器弹药打仗。仅日军在大连湾一地就缴获清军轻易遗弃的大、小火炮120多门,炮弹246万发。

然而,被北洋大臣李鸿章自信地认为可以坚守三年的旅顺口,竟在一天之内被日军快速攻陷占领了,清军约战死2000余人,其余的清军也都各自逃活命去了。这事情的确让当年的李鸿章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无奈仅抓了几个替罪羊交朝廷刑部治罪草草了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本来可以坚守三年的旅顺口被日军一触即溃呢?现在看来,惨败的历史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二:

一是包括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内的清军高层,在旅顺口防卫和大清海陆军建设方面,虽然不惜耗资数千万,增加了船坞、炮台、军储、武器装备的实力硬件,初步实现了当时的现代化,但在旅顺口要塞防卫和大清海陆军人员管理却依然沿用过去的传统手段,结果必然会导致先进的武器装备设施与落后的传统旧军队管理相互矛盾。比如,清军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船出访日本时,日本近代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曾登临定远舰观摩,竟发现清军官兵将洗过的内裤晾晒在舰船的炮管上,他下舰后即断言:“清海军虽武器精良,但人员素质、军队战力将不堪一击!

二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人倡导的洋务运动中,只重视引进外国的舰船、火炮和大量的连珠炮、滑膛枪等先进武器以及大量技术硬件,忽视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方式,重视技术、忽视科学的问题尤为突出。比如,驻扎旅顺清军的兵力虽人多势众,但清军内部互不联络,官兵均无固守决战之心。尤为严重的是八位清军统领互不相隶属,谁也管不着谁,只能各行其是。尽管临战前推选其中一人担任总统领,但据记载,此人战守无策,一味告援,使得清军各部相互观望坐视,近乎是一盘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