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虑论》

 shanxi 读书人 2010-06-28
         有许洋君,主《SOHO小报》笔政,其人博雅,专好命题作文——不是别人命题他做,是他命题,别人做。近日得一题曰:“我想把这个世界搞明白”。许君得此刁而酸之题,茫然四顾:倒霉蛋在哪儿?倒霉蛋在哪儿?

——在此。他的目光落到我头上,跑是跑不掉的,只好硬起头皮提起笔,且看洒家能不能对付过去。

    我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非把这个世界搞明白,这世界被搞明白了很有趣吗?还是搞明白世界显得很牛逼?

    以在下愚见,这世界被搞了而且搞明白了,肯定不是一件有趣之事。而且搞明白之日,便是我失业之时,到时候文学、哲学、科学等等学都不必有,因为一切都很明白,许洋君再提不出什么刁钻题目,《SOHO小报》也不必办,只剩下多一些、更多一些的非诚勿扰二人转——顺便说一句,我对二人转满怀敬意,我认为它是唯一面向未来的艺术,在一个被搞明白的世界里剩下的必有二人转式的傻笑。照此说来,拿起遥控器,翻一遍电视,我认为我们没准已经、早就把世界搞明白了。

    然后就是那个问题:把世界搞明白了很牛逼吗?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问:我们心目中那些最了不起的人,他们把世界搞明白了吗?

    近日多暇,乱翻书,偶然读到明初方孝孺的一篇《深虑论》,谈的就是这个明白不明白的问题。方先生的中心意思是,历朝历代,开国雄主,都是目光如炬,都是搞了世界而且明白的人,他们都深谋远虑,为天下定下长治久安之计,结果呢,是“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防了癌症死于感冒,你说他算是明白还是不明白?

    方孝孺写此论,立意是为了劝皇上:别想那么多那么远,天下事你搞不明白,“智可以谋人,不可以谋天”,“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那怎么办呢?那就只有“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天可怜见,不会亏待你和你的子孙。

    这篇话里,比较有说服力的,是确实搞不明白,天下最聪明的脑袋也未曾真的明白过;比较无说服力的,是搞不明白怎么办?方孝孺开个方子是积德顺天,问题是对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天也不过是刮风下雨沙尘暴的天,拍它的马屁是没用的。那么换个说法,就是,搞不明白的事你不要管,只管做好你眼下明白的这点事。

    这听上去很泄气,有雄图大志的人们都不喜欢,据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陈伯达曾向毛泽东主席推荐《深虑论》,陈以为,如康有为、孙中山,皆为当世人杰,但生前死后,世事之变其实都是他们绝对料想不到的,他大概是要以此劝解毛泽东,当然主席不想听,据说,文章也没看,只说了句:“他自己都虑不到自己的命运,还谈什么深虑!”

    这说的是方孝孺后来被明成祖剥了皮。但话说回来,方自己的命运恰恰也说明了深虑之无谓,人是搞不明白这个世界的,圣上搞不明白,朱元璋生前为后事操碎了心,哪想到冒出个老四把他老人家的规划一笔勾销,方孝孺一介书生,当然也不认为自己能搞明白,他不过是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认自己的那份命。

    话说到这儿,结论是,英雄豪杰也不曾搞明白,所以,“我想把这个世界搞明白”简直就是比亩产万斤粮还要惊人的豪言,说说也就罢了,然后洗洗睡吧。

    我知道,许洋君一定会给我的作文打叉,因为“不切题”,他的本意以我之愚鲁也能略有领会,他是说,我们为什么面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这个生活会感到困惑。但我觉得我要是照着这个路子去写,文章就应该发在《读者》上而不是发在《SOHO小报》上。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是揣着糊涂以为明白,或者揣着以为的明白而装作困惑,但其实,我们从来也没真明白过,也会继续不明白下去,明白是假的,是暂时的,是幻觉,我们唯一搞得明白而且应该搞明白的事就是,我们将永不明白,并且不得不思索如何在不明不白中活下去,活得稍有意义。
        
         《深虑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弒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皆出其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因于夷狄。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负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于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惟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深虑论》翻译
        思虑天下大事的人,常常谋求解决那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而忽视解决那些容易处理的问题;防备那些自己感到担心的事情,而遗漏那些自己不怀疑的事物。然而祸患往往发生于被忽视的问题当中,而动乱常常产生于被遗漏的事情当中。难道因为他们的考虑不周详吗?因为能够考虑得到的,是人的力量可以做得到的事;而那些超出人的智力的无法考虑到的,就是天道啊。

  在秦朝的时侯,秦始皇消灭了众多诸侯,统一天下,而他心里认为周王朝的灭亡,问题在于诸侯国的强大,于是就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正当他以为今后武器将不再动用,皇帝之位可以世代相传时,却不料汉高祖已起兵于民间,而且最终灭亡了秦朝的政权。汉帝鉴于秦王家族的孤弱,于是广泛册封子弟为诸侯王,认为他们是同姓宗亲,可以世代相继而不会出现变故,不料楚、吴等七国相继萌发了篡国弑君的阴谋。汉武帝、宣帝以后,逐渐削弱诸侯王势力,分散了他们的力量,以为可以天下无事了,然而王莽终于夺取了汉朝的帝位。东汉光武帝以西汉哀帝、平帝时动乱作为警戒,三国时曹魏以汉末动乱作为警戒,晋朝以曹魏动乱作为警戒,他们各自都以前代灭亡原因作为警戒并且有了准备。然而他们自身的灭亡又都出于防备之外。

        唐太宗听说有个姓武的女人要杀他的子孙,就想把那些可疑对象找出来除掉,然而武则天日夜侍奉在周围他却毫无察觉。宋太祖看到五代时地方藩镇势力强大,能挟制他们的君主,建朝后解除将帅们的全部权力,削弱地方势力以便于控制,然而他的子孙却因此被敌国击败。这里所说的这些人都有着超出常人的智慧,盖过世人的才能,对于治、乱、存、亡所以产生的迹象,考虑可谓周详,防备可谓周密啊。可是,考虑在这一方面深入细致,祸患却在另一方面兴起,最终发展为动乱以至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智慧只能用以考虑人事,却不可以用它来考虑天道。良医的儿女,大多死于疾病;良巫的儿女,大多死于鬼祟。难道他们只长于救护别人而对于救活自己的儿女无能为力吗?其实他们在人事的考虑上非常精明,而在天道的考虑上显得笨拙!

  古时候的圣贤君主,深知天下相传到后世的变化,不是智谋思虑所能够料定的,不是法律制度所能够控制的,因此不敢任意施用他的阴谋诡计,只有积蓄最真诚的心意,用最大的功德去投合上天的心意,使上天喜欢他的德行品质,好像慈祥的母亲爱抚婴儿一般不忍心放手,所以他的子孙中即使有极愚笨、极不成材的人,纵然足以亡国,上天却终于不忍心马上使他灭亡。这是最有远见的考虑啊。倘若不自己投合天意,却想凭借小小的智力,来控制安排当今世上的万事万物,又企图使后代一定没有亡国的危险,这在道理上都是必定行不通的,难道还符合天意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