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郑板桥国画竹子![]() ![]() ![]() 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3岁丧母,由乳母费氏抚养长大。 少时读书于江苏仪征,20岁学填词,26岁设塾教学,业余时间研究诗文书画。他生活十分清苦。 开始以卖画为生。他中秀才后,到1732年(雍正1O年)40岁才中举人,到1736年(乾隆元年)44岁考取进土。 先后当了山东范县、潍县知县,12年的官场生涯,使他目睹当时社会许多黑暗, 他的一些施政措施,遭到豪绅的排斥,终在1753年(乾隆18年)去职。 郑板桥一生艺术成就很高,他的诗多关心民间疾苦。书法“板桥体” (他自称6分半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前无古人。他的绘画, 常以兰竹石松菊梅为题材,尤工兰竹,擅长水墨,极少设色。 他的治印艺术虽不及书画艺术影响大,却是他书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特定形式, 他在一幅画卷中常用印5-6方,最多则11-12方。 郑板桥的诗书画印,一般赞之为四绝。他的书画一向为人民所喜爱。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00f6520100j42i.html) - 【组图】郑板桥国画竹子_tongle99_新浪博客 ![]() ![]() ![]() ![]() ![]() ![]() 郑板桥的绘画艺术在清代初期我国书画艺坛上, 升起一簇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艺术巨星,这就是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 他们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 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4 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而在这些著名的群星里,最为皎皎者应首推郑板桥。 ![]() ![]() ![]() ![]() ![]()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画风取法石涛而又有创新。 ![]() ![]() ![]() ![]() ![]() 郑板桥的画,构图奇险,不拘一格,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平淡天真, 他在《梅花图》中题记:“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 他在一幅《墨竹图》自题诗:“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他从竹子的劲节坚韧,比喻和旧势力作斗争的顽强精神。 他的一幅“难得糊涂”之字题传播很广.不仅寓有很深的哲理,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官场黑暗的愤懑之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