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浸淫在梅雨里的唐诗宋词

 花落燕归 2010-07-04

整整一个晚上,雨水像泉水似的不息地落在屋外雨篷上,不倦地、单调地发出愁人的嘀嗒之声。

上海进入梅雨季节已经半个多月了,几乎天天都在下雨。一会儿阴雨绵绵,雨点飘洒着钻进雨伞,湿了行人的头发衣衫。一会儿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从变黑的天空倾泻下来,地上很快积成小河,浸透了行人的鞋袜。即使不下雨的时候,也是让人闷热潮湿,身上热乎乎湿漉漉地特难受。怪不得,有人说,江南的梅雨天是和北方的沙尘暴天一样令人讨厌。报上说,梅雨季节潮湿闷热,到处湿嗒嗒。不少人不愿出门,情绪低落,浑身瘙痒,还引发了一些人的心理疾病哩。

梅雨天,闲坐在家,“闲窗听雨摊诗卷”(清  吴伟业《梅村》),翻阅唐诗宋词,倒是一种自我调节心情,减轻气候影响的好法子。读来,感觉古人对待梅雨的心态似乎远比今天的我们洒脱得多。

梅雨,是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霉雨”。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  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这段时间里,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所以我国南方流行着这样的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梅雨的主要特征,是持续连绵的阴雨、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古人诗词中充分反映了这个天气特征。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唐  柳宗元《梅雨》)

梅天下梅雨,纷纷如乱丝。(宋  梅尧臣《五月十日雨中饮》

窗前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宋  范成大《喜晴》)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宋  戴复古《游张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  赵师秀《有约》)

已止还复作,泻檐声更长。苔钱(苔点)添晚翠,梅子试新黄。(宋  张九成《雨》)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  贺铸《横塘路》)  

当然,也有例外。如杜甫《梅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这里的南京,指四川成都。因唐代安史之乱时,曾定成都为南京。犀浦是属成都府的一个县。所以此说的黄梅不在江南,故梅子在四月就先于江南而熟了。还有的说法为“早梅雨”,比正常的梅雨季节要早一个月左右。至于雨水之旺盛,则和江南一致。

再如,宋代曾€€的《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这首诗讲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天气。这种现象属于“干黄梅”,也有称“枯梅年”的。指梅雨季节雨水特少,高温比往年来得早,而且持续时间长。  

从诗词中看,唐宋时期的人们对黄梅天并不讨厌,反而以一种喜悦的心情来欢迎它的到来。如: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宋  谢逸《千秋岁》)

梅雨霁,暑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宋  周邦彦《鹤冲天  溧水长寿乡作》)

雨细梅黄,去年双燕还归。多少繁红,尽随蝶舞莺飞。(宋  赵彦端《新荷叶》)

梅黄金重,雨细丝轻,园林雾烟如织。殿阁风微,帘外燕喧莺寂。(宋  无名氏《声声慢》)

以我浅陋之见,喜欢梅雨天的心态不外乎这三种原因吧。其一,中国古代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要求远不如今天。所以,遇到黄梅天这种不宜出门耕作的天气,反而感觉轻松休闲。观赏雨景,品尝梅子,其乐融融。这种感觉我在黑龙江农村时也有。今天的人们已很少有“闲窗听雨”的雅兴了,上下班上下学赶路是极讨厌梅雨天的。何况梅子这种酸涩难食的水果今天已难以为人们接受了,除了加工成话梅还有女性喜欢。其二,当时的生态环境远比今日好,尤其在农村。你看,  楝花清香、高柳乱蝉、鱼动新荷、蝶舞莺飞、蛙闹燕喧,何等美妙的环境!这样,天地广阔、绿被覆盖、空气流畅,这些感受非我们今天所能体验得到的了。其三,不能不说的就是一些诗人词客远离黎民百姓的缘故。他们笔下的梅雨景象未必真实反映了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小园台榭、园林殿阁毕竟离老百姓很远。
细心寻觅,发现唐诗宋词里到底还是有反映梅雨天“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给老百姓带来艰难景象的作品的。如:

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潮气、湿气)醭(因受潮而生霉斑)素裳。(宋  梅尧臣《梅雨》)

梅霖倾斜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宋  范成大《芒种后积雨骤冷》)

这是两首很值得我们注意的诗。一是它反映了梅雨天“霉”的特征。“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的现象至今尚有(蚯蚓可作蚊蝇小虫之泛解),人们深为烦恼讨厌。二是它反映了梅雨和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梅雨季节的充沛雨水对水稻插秧十分有利,是栽种秧苗的最佳时间段。但对农民来讲,雨水多了身上湿、水田水寒易得病,“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这种辛苦,想必在江南农村插过秧的人体会颇深。

“杜陵诗卷是图经”,透过唐诗宋词,我们窥见了浸染在梅雨中的一幅古今风情图卷。在梅雨天读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