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催眠术与创造潜能开发

 蓝河星梦 2010-07-05
作者:邰启扬 吴承红 |  文章出处:网络

  先前,人们认为凡有创造性者都有特殊的天赋,一般人无法企及。现在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创造性人皆有之(这里所说的人自然不包括智能低下的人,而是指具有中等程度智力水平以上的人)。问题在于,大部分人虽具有创造性的潜能,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的潜能都能转化为显能。这除了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条件之外,主体内部的一系列心理因素有时在客观上也起到阻碍创造潜能发挥的作用。这些心理因素包括:意识对潜意识的压抑、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以及人格缺乏力量。

  其一,意识对潜意识的压抑。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把意识与潜意识比作一座海上的冰山,海平面以上我们所能看到的部分是意识层,海平面以下我们所不能看到,然而却实际存在着的巨大的部分是潜意识层。人们平时所接受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的一些片断的想法、观点,往往于不知不觉之中沉淀到潜意识中去,并有可能在潜意识中进行优化组合。然而,在意识占有绝对优势的清醒状态中,尤其是在有意性、目的性、紧张度都比较高的情况下,蕴结于潜意识中的,带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念很难突破阈限而上升到意识水平,成为能够公开展示出来的创造性思想。

  其二,心理定势的消极作用。定势是指在先前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也可称之为心向。在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定势会干扰人的发散性思维,妨碍人们尝试采用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三,人格缺乏力量。新的观点、思想的产生,并不纯粹是知识与能力的作用。因为,创造意味着对现行规则的否定,这种否定是需要勇气的。人格特征中若缺乏独立性、果断性、自信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则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科学史上不乏真理碰到鼻尖上也不敢承认的懦夫。所以,那种人格缺乏力量的人即使具备足够的知识与能力也很难品尝到创造的喜悦。

  在催眠状态中,这些阻碍很容易被突破。首先,在催眠状态中,人的创造力处于假消极而真积极的状态中,受术者的身心处于全面放松状态,这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经由催眠暗示,大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就是在这个时候展开的。精神振奋状态在形成,自由联想在翩翩,观念、情绪在起伏,创造本能在活跃。但是,人们并不感到疲劳和紧张,因为这是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洛扎诺夫认为:这是特别适宜于为开发人的潜能准备心理倾向的时刻。

  其次,在催眠状态中,意识场被极度缩减。这就给蕴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提供了上升到意识水平的机会与可能。

  再次,由于在催眠状态中意识场的极度缩减,心理定势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习惯定向和功能固着难以发挥作用。所以,一些突破框框的新见解能够脱颖而出。

  最后,我们已经知道,在催眠状态中,可以进行人格转换。而且,这种转换经多次受术后,在清醒状态中原有的那些人格特质也会得到改变,向着更为良好的方向发展,向着具有强悍力量的方向发展。

  事实上,催眠师们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实验,我们也曾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确实感到催眠术能对人的创造潜能的开发有所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