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代名窑介绍之十:德化窑

 沙漠孤鹰搏击长空 2010-07-09
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以烧白瓷著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白玉,被称为“中国白”。

德化窑在今福建德化,故名,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发现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窑址。

德化窑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达到高峰,是当时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胎、釉浑然一体,光润如白玉,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建白”、“中国白”等,为当时中国白瓷的代表作品。产品以人物塑象最为突出,如观音、达摩等。其它如梅花杯、八仙杯、仿青铜香炉、花瓶、文具等,均名传于世。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釉色不似明代的白中微微闪红,而是白中透青。除白瓷外,明清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建国以后,德化瓷塑继承传统手法,形象刻划深入,衣纹飘洒自如,并把传统的雕刻技法进一步运用于日用瓷和陈设瓷上,通体不加彩饰,素雅、恬淡。

德化白瓷,又称“建白瓷”,瓷质致密,透光度极好,釉面为纯白色,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脂,近光透视下,釉中隐现粉红或乳白色。造型精美,装饰简朴,瓷质滑腻如乳白,釉水莹厚,与瓷体密贴,白如凝脂,光色如娟,宛似象牙,又似天鹅绒,整体印象感觉高雅脱俗。德化窑瓷器特点是:色白质坚,釉汁温润,造型精美,装饰简朴,是我国南方白釉瓷器中具有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的卓著产品。白釉器中,一般为纯白色,但也有白而微带水青或浅青(即青白色)。

宋代早期的产品主要是青白瓷,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逐渐发展为白釉瓷。明代白釉瓷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代表。其装饰工艺主要有刻、画、印花和堆贴印花装饰刻花也称画花。在宋代德化窑烧制影青瓷工艺中普遍采用,它用竹签或篦笔在器物湿坯上刻画各种纹饰,有明显的斜笔刀痕,线条流畅豪放、明快利落。

德化白瓷的装饰技术和图案也非常讲究,装饰技法主要有贴花、印花、堆花、透雕四种,其中以贴花的装饰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具有创造性。贴花即是先用手工做成各种花纹图案,然后贴在器物的外表,再于表面涂釉,其特征是在器物表面保持一定厚度,但不影响器物的表面的平整,花纹线条清晰、柔和,从而使得器物整体显得素雅、高洁。

印花或刻花“两结合”的纹饰,是宋元时期德化窑制瓷艺人广泛采用的装饰技法。如在一些瓷盒的盖面中心印莲花、萱草等纹饰,而在盒身周壁刻画缠枝莲花牡丹等纹样,纹饰层次分明,比单纯印花更生动、清晰、美丽。

在印花的基础上加以堆笔修饰是宋元明时期德化窑制瓷艺人常用的装饰手法,无论花鸟、鱼虫、人物等等,均肯有鲜明的特征,给人以典雅朴素,简洁大方的美感。

明代贴花工艺的特点纹饰不如贴花纹饰清晰。贴花与堆花并举的装饰,效果如同浮雕,立体感更强。堆贴梅花双耳三足炉、堆贴梅花椭形杯、贴螭壶、双螭耳三兽足炉、螭龙烛台等等,为同时代窑口中的精品。

德化窑瓷雕塑以人物著称,“象牙白”釉是明代德化瓷塑人物的代表作。题材有观音、八仙、寿星、罗汉、关羽、弥勒、达摩、如来、文昌帝、准提等等。人物的制作技法有模制和捏塑两种。模制人物,其头或手单模另制,经加工修饰后再插入衔接构成整体。捏塑人物则是直接手捏,塑像形成后,浓眉厚须多另行加工刻画而成。明代优秀的白釉瓷塑人物,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艺和纯净莹润的釉色受到后人的喜爱。

德化制瓷具有明显的外销取向,因此在我国古代陶瓷外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外销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五代后期,陶瓷贸易就成为泉州港重要的贸易品种之一,这为我们探索和追溯德化瓷的外销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宋元之际随着海外贸易的展开,瓷器外销贸易随之发展和壮大,德化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至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国。德化窑烧造的代表瓷器名品——“建白”,在外销瓷产品中占有重要位置。菲律宾、马来西亚出土有元代德化窑青白瓷,泰国及东非坦桑尼亚等国家也出土有清代德化窑青花瓷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