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军旗
军旗
军旗是一个国家军队的标志,是一支军队的荣誉所在。清政府 时代最初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旗、海军旗,直到1881年9月在英国定购的“扬威”、“超勇”两艘巡洋舰回国后,为和国际接轨李鸿章经清廷批准制定了军旗、国旗的质地、章色。至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后,国旗与海军旗制度才得以进一步完善。
海军旗:分一至四号。
一号旗,横长一丈五尺六寸,直宽一丈六寸五分(499.2厘米×340.8厘米),一等军舰及海口大炮台悬挂。
二号旗,横长一丈三尺九寸,直宽九尺五寸(444.8厘米×304厘米),二等军舰及海口平炮台悬挂。
三号旗,横长一丈一尺五寸,直宽七尺六寸(368厘米×243.2厘米),三等军舰及海口兵营悬挂。
四号旗,横长九尺六寸,直宽六尺三寸(307.2厘米×201.6厘米),小船及舢板悬挂。
提督旗:原为五色立锚旗,后改为五色团龙旗。分一至五号,用于提督座船悬挂。
一号旗,横一丈三尺五寸,竖九尺(432厘米×288厘米)。大舰用。
二号旗,横一丈一尺五寸,竖七尺五寸(368厘米×240厘米)。二等舰用。
三号旗,横九尺,竖六尺(288厘米×192厘米)。三等舰用。
四号旗,横六尺八寸,竖四尺五寸(217.6厘米×144厘米)。小蒸汽船及大舢板用。
五号旗,横六尺四寸,竖三尺六寸(204.8厘米×115.2厘米)。小舢板用。
鱼雷艇队统领旗:鱼雷艇队统领座艇悬挂。
大官旗:陆军总兵以及道台级别以上官员乘舰时悬挂。
队长旗:海军提督不在时,编队中舰长军衔最高的军舰悬挂。
天后旗:每月十五或妈祖祭日时悬挂。
值日旗:担任值日的军舰悬挂。
长旒旗:军舰航行时悬挂。
北洋水师军旗

|

|

|
北洋水师时代军旗、国旗
|
北洋水师提督旗
|
北洋水师将官旗
|
北洋海军军旗(1890年后)

|

|

|
北洋海军军旗、国旗
|
北洋海军提督旗
|
北洋海军鱼雷艇队统领旗
|

|

|

|
大官旗
|
队长旗
|
值日旗
|

|

|
|
天后旗
|
商船旗
|
|
清末重建海军军官旗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决心重建海军,筹办海军大臣载洵因“各国办理海军,自海军大臣以下各长官均有特别旗式悬挂桅端,以辨等威”,于是仿照西洋样式设计海军旗,并于宣统元年七月初九(1909年8月24日)奏请清廷批准。
 |
 |
 |
海军大臣旗
|
正都统旗
|
副都统旗
|
 |
 |
 |
协都统旗
|
统带旗
|
队长旗
|
(原图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