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浅议

 阮成国 2010-07-14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浅议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总量相对不足、专业教师严重匮乏,师资结构严重失调,师资素质不够理想,这些因素已经成了职业学校发展的严重障碍。师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学校本身难以完成;它还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对于师资建设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地方经济条件制约、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束缚这三大“瓶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提出加强职教师资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现状、实践、反思

 

胡总书记在“8.31”讲话中指出:“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然而,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总量相对不足、专业教师严重匮乏,师资结构严重失调,师资素质不够理想,这些因素已经成了职业学校发展的严重障碍。笔者就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谈几点认识。

 

    一、师资建设的现状

 

    第一,从职业学校发展的趋势看,职教师资严重缺失。

 

明光职高为国家级职业高,现有学历教育在校生2800多人,专任教师只有117人,师资严重缺失。这个“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总量不足。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比(115)计算,我校至少应配置专任教师160名,现缺43人。二是专业课教师严重匮乏,尤其是实习指导教师寥寥无几。在我校现有教师中,文化课教师68人,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专业课教师42人,严重不足,每位教师平均课时量在20节以上;实习指导教师仅有7人,平均要带400名学生。三是一些热门专业教师奇缺。本学期,学校拟开设园林工艺、现代物流管理和工民建等专业,因为没有专业课教师,只好作罢。

 

从学校的发展看,到2010年我校学生数将达到4000人以上,到时师资状况更加捉襟见肘。

 

第二,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看,师资结构严重失调。

 

就我校来说,师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初、高中文化课教师转任;二是文化课教师送培而改行;三是职高生对口考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回校执教;四是借调和自聘教师。现有教师资队伍的结构十分不合理,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比例严重失调。

 

第三,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看,师资素质不够理想。

 

表现之一是教育、教学技能不强。中职教师来自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占较大比例,因此教育理论背景相对缺乏,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不强。表现之二是学历达标率低。我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仅为58%,与国家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80%的标准相差22%。表现之三是“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我校真正能称得上“双师”的只有5人。这种师资现状如长期不改变,必然影响职业学校的特色发展。

 

第四,从职业教育适应市场需求看,大多数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我校专业课教师以新进的青年教师居多,他们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不足,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较缺乏。比如,近年来我们从职业技术学院招聘一些大学生,教育局组织对其进行专业理论考试和专业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大多不能令人满意,但是由于缺人用,只好勉强留用。   

 

二、师资建设的实践

 

明光职高坚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旨在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质量的师资队伍。

 

    (一)拓宽师源渠道,扩大师资数量

 

    五年前,明光职高专任教师只有86人,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师资的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保证师资数量能维持正常的教学,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拓宽教师来源渠道:一是内调,学校通过教育人事部门调进教师12名,其中专业课教师10名;二是外借,学校通过与兄弟学校协商并经教育局同意借调和借用教师11人(其中3人已调进);三是自聘,近五年,我们从企事业单位自聘教师4人;从专业对口的大学毕业生中自聘教师5人;四是引进,即通过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引进中高级技术人才。五年来,通过上述渠道,明光职高新增教师31人,基本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

(二)打造“精品”师群,注重师资质量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倾力打造“精品”师群,学校实施了“三师工程”:

 

一是“优师工程”: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课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打造一支理念新、教艺精、底蕴厚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积极开展计算机培训,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强实训教师的培养,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都要具备组织学生实训的技能,并动员一批非专业课教师改行以扩大实训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自考和在职进修、读研,学校给予若干优惠。

 

二是“名师工程”:制定校内“名师”培养计划,列出培养苗子,为他们搭建脱颖而出的舞台,让一批骨干教师成为“名师”;提供经费等方面的帮助,支持骨干教师参加教科研、外出学习、提高、培训以及出版著作;请校外专家讲学,并聘请其为这些骨干教师的“导师”;在评优、奖励、晋级、宣传、报道等方面给予倾斜,提升骨干教师待遇和知名度。

 

三是“双师工程”:动员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带徒弟”、“结对子”,培养新人;要求每位专业课教师积极参加对口专业的技能鉴定,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级别的技能合格证书。

 

(三)优化师资结构,提倡一专多能

 

提倡教师一专多能以优化师资结构: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目前已有5人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其中两人参加了国家级培训。二是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接受一次以上不低于一个月的企业锻炼。三年来,已有10名专业课教师进企业锻炼。三是要求所有教师必须选择“第二专业”,接受一次以上“四新”培训;所有文化课教师必须自学一门专业课程,能改行的经过考核改教专业课;所有专业课教师必须能指导学生专业实习。

 

近年来,我校在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努力与探索,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扩大,结构逐步改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基本保证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

 

三、几点反思

 

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因素很多,根据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一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社会心理和等级意识的影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依然存在,一些人把职业教育看作“另类”教育,“普教热、职教冷”仍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些教师也认为教“普教”才是为国家培养人才,职业教育只不过培养劳动力,况且,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相对较差,难教、难管,谁愿到职业学校任教?一些地方的政府和教育主管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好教师不想调给职业学校。虽然他们也知道发展职教意义重大,但还没有真正把职教放到战略位置上来,相对而言偏重于普教,因为普教抓得好不好,直接关乎社会影响、关乎政府形象、关乎干部政绩。抓职教往往处于应付状态,“口号照喊,文件照抄”,“天上雷声大,地面雨点小”。

 

二是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有限,按照国务院规定职教经费不能到位,职业学校只能靠自我发展、自我再生。以我校为例,每年所收学费,除去正常开支和基建方面的小修、小补、小拾掇,所剩无几,还要支付借调教师课时补偿费4万元,支付自聘教师工资5.5万元,这就给学校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此外,由于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教师的福利待遇比普通高中要少得多,教师积极性也不高。

 

三是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

 

目前,国家的教育体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革,尤其是人事制度仍然沿袭传统的统管模式:死板的编制、铁定的工资、干部的任用制、教师的评聘合一等等;职业学校师资体制还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比如我们明光市,教师总量本来就不足。教师编制还是以2001年底在校学生数为依据核定的,六年过去了,全市学生数增加了4000多人,而教师编制基本没有变动。我校2001核定编制为86人,当时的学生数不足1000人,而现在学生数已增加了一倍多,教师岗位编制还是86人。

 

职业学校办学缺乏自主权,尤其是人事管理权。想进的人进不来,想走的走不了;校长干着急,主管没办法。比如说,教师不足学校只有自聘教师,或通过与基层学校协商借调、借用来解决。然而,由于人事制度的制约,自聘教师入不了编,借调教师在好也调不进来。另一方面,在编的教师有的根本不适合从事职教工作,学校却无权将他们调出。虽然国家颁布的《教育法》、《教师法》以及各级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都写上了“教师实行聘任制”、“人才要合理流动”,但是,地方政府却把教育人事权“统”得死死的,人才就是“流”不动。

 

    发展职业教育体制是保障。政府的宏观调控、人事的管理、其他教育资源的配置等,这些都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事实证明:如果体制不畅通,职教发展就没有希望。 

  

    结束语: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关涉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单靠学校本身是难以实现的;中职学校师资建设还具有长期性和动态性,它始终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对于师资建设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要突破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束缚这三大“瓶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提出切实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郑声衡:《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网》 2006.7.27

2.   瑛:《我国职教师资队伍现状分析及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3/16

3. 彭飞龙:《关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四期

4. 蔡文敏:《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践与探索》(来源于网络)

5. 熊 苹:《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机械职业教育)2003/10期》

6. 罗永彬等:《浅析新时期成人高教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与职业)2007/ 02期)

7.王爱玲:《鲁西南地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教育探索》2006/11期)

8.贾大明:《谈谈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网络信息-e网》2007-9-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