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重要性

 蓝河星梦 2010-07-15
作者:胡煜 |  文章出处:爸妈在线网

  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由多种综合因素引起的内分泌代谢异常,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升高。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危害身体的健康主要是并发眼睛、心脏、肾脏、末梢神经等损害,而肾脏的损害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是终生疾病,它将伴随患者一生。目前的治疗主要采取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和药物治疗,往往忽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如果要使糖尿病持久地得到控制,必须要进行心理治疗和运动疗法。

  科学研究早已证明,不良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如紧张、恐惧、怀疑、焦虑、抑郁等,常伴有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以及肝糖原分解等促使血糖浓度的增高,由此影响血糖稳定甚至形成恶性循环,造成血糖久治仍居高不下。糖尿病患者经常处在痛苦、焦虑、不安、悲伤、恐惧之中时,导致食欲不振,还会引起低血糖,轻者表现为多汗、手抖、心慌、头晕、嗜睡等,重者则癫痫发作、昏迷,甚至诱发肾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等。由此可知,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消除不良情绪、开心快乐的生活对糖尿病患者是多么地重要,可以直接避免对血糖调节的不利影响并阻断恶性循环。而运动疗法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既是保健又是治疗。运动疗法必须持之以恒方能收效;运动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意志和毅力。坚持运动,会感到体力和精神好转,生活质量提高。但运动疗法必须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增多,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000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患了糖尿病,人们都知道吃药降糖,却有很多患者不知道进行心理治疗和运动疗法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实际生活中要让糖尿病患者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并不容易;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都会困惑糖尿病患者的心灵;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对此病不甚了解,一听说是终身疾病,容易产生多种合并症,治疗困难,终身服药,便被吓倒,产生消极悲观情绪,使得心理负担加重。尤其是一些文化层次稍高的人,疑心重、思虑过多,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反复复,疗效不佳,逐渐对治疗产生怀疑或失去信心,由此而悲观失望、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且难以自我解脱。甚至有些糖尿病患者求医心切,放弃正规治疗,四处搜寻偏方秘方,以致病情反复无常,使治疗变得困难、复杂化。

  在糖尿病防治日趋人性化、理性化的今天,提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认识,启动心理疗法、运动疗法是十分必要的。尽管糖尿病尚无根治的办法,但让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并不意味着只能听之任之,无所作为,只要持之以恒地治疗,心胸宽阔、笑对人生,不仅可使血糖稳定于正常范围,而且可大大延缓糖尿病患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与发展,并能获得如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要让糖尿病患者正视疾病,不害怕,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师积极开展饮食、(本人多年的经验,经常吃南瓜藤和南瓜叶对糖尿病的防治有很好的疗效)药物、心理及运动疗法。定期监测血糖、尿糖,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及合理用药,以防止病情出现反复或疗效不佳。更要保持乐观情绪,减少不良刺激及偶发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果有明显恐惧、焦虑、抑郁症状,这时除心理疏导外,还应选用抗焦虑或抗抑郁类药物(首选百优解),以阻断恶性循环。总之,心理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乐观豁达、充满信心的生活态度,善于克制、调整或转移不良情绪,合理饮食和正确的药物治疗,就能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有效的治疗,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美满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