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曼底故事 (4)

 你真的离了吗 2010-07-16
本来计划这章讲讲尤它滩头的人物,考虑了好长时间,决定还是先接着说伞兵的故
事。

就在装死地挂在教堂的钟楼上装死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也降落在圣迈瑞.埃格利斯镇
(Ste. Mere Eglise)。他不是别人,正是第101空降师506空降步兵团2营E连一排排
长迪克.温特斯中尉。圣迈瑞.埃格利斯镇是第82空降师的降落区,而属于第101空降
师的兄弟连本该被投放到圣迈瑞.埃格利斯镇东南方向的黑茨维尔村以南。这个小村
子与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直线距离有6公里。上级给E连划定的攻击目标是黑茨维尔村
东方2公里的圣马赫-杜芒镇(St. Marie du Mont)。该镇的东北方向3公里处就是尤
它滩头一号和二号通道内陆一侧的出口。兄弟连所属的二营受命占领并巩固该镇及
其周围的阵地以策应从一号二号通道出来的大部队。

可温特斯怎么会被扔在这儿呢?

美军空降兵在D日凌晨搭载C-47运输机飞越英吉利海峡。然后从西向东横穿科坦丁半
岛的底部,然后从半岛的东岸退出返回英国。C-47的每个编队都由一架领队机带领。
领队机上载有一名领航员和领航设备。领航员的任务是确认空投点。后续C-47没有
领航员,只能根据领队机的信号投放伞兵。飞机横穿半岛时的规定速度是应为每小
时140英里(220公里)。进入空投区时应下降为每小时110英里(176公里)。因此,穿
越半岛所需时间应为11分半钟。

点看全图
D日空降路线示意图。从左向右横穿科坦丁半岛的是搭载伞兵的C-47,于D日零时后
进入。从右向左横穿科坦丁半岛的是拖曳滑翔机的C-47,于D日凌晨进入。(资料)

人算不如天算。在进入科坦丁半岛时,C-47 机队遇到了一条浓密的云带。它给空投
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使所有的伞兵至今都耿耿于怀。E连连长米汉中尉的领队机飞入云
带后,紧跟其后的其它C-47也跟着飞了进去。不过驾驶员们为了防止空中相撞,立
即采取规避动作向两侧散开,因此不能继续保持V字形的飞行编队。

麻烦就从这里开始。

米汉中尉的C-47飞出云层后很快就被击落。丧失了领航的E连的编队在野暗之中处于
盲飞的状态。

正常情况下,领航员在预定空投区只有60至秒钟对地标进行确认,前提是地面上的
先导兵设置好导航地标。前文提到,在大队机群进入前,只有四分之一的先导兵来
得及放好地标。失去了领队机和地面导航,多数C-47的驾驶员在漆黑的夜空中只能
靠经验估计空投点。

天哪,估计。

这还不算,德军的地面防空火力打击实在是太猛烈了。多数飞机都连续中弹,驾驶
员在空投区上空不但不敢减速,连高度都不敢保持。预定的空投高度是800至1000英
尺(250-300米),在这个高度上,巨大笨重而缓慢的C-47简直是天空中的活靶。驾驶
员们眼看着一串串的曳光弹朝自己飞来,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求自保,他
们纷纷违抗命令进一步降低了高度,有的不得不进行随机机动。这样一来,飞行编
队整个乱了套。

C-47机内的伞兵在空投前20分钟就起立挂好了伞钩,他们在焦急地等待。这时候眼
瞅着防空火力不断地击中自己的飞机和战友,干挨打没办法,简直就是等死。他们
一次次地催着驾驶员赶紧放行要马上跳出铁棺材一样的C-47。

(您要想体验一下C-47驾驶员这会儿的心情,可以做一个试验。找一个伸手不见五指
的黑夜,开一辆没有头灯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两边不断有人往你的车上
仍大石头,车上的乘客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试试在这种情况下您能不能安全准确
地把乘客送到10公里之外的一个商店)。

夜暗,云层,迷航,炮火,伤亡,咒骂,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绝望的驾驶员打开
了绿灯。

温特斯第一个跳了出去。

而温特斯一跳出机舱门就遇到了麻烦。

温特斯的投放高度是大约是500英尺(150米)!投放速度是每小时150英里(每小时240公
里)!在降落伞张开时,超乎寻常的巨大的减速震动把温特斯的步枪和武器甩了出去。
在他迎着从地面飞来的曳光弹下降时看到了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内的火光,也听到
了从装死地那个塔楼上传来的钟声。

温特斯算是相当走运的,他没有被击中,能够安全着陆。E连的维尔士中尉(WELSH)投
放高度仅仅有80米左右!根本不足以减速安全着地。就在他快要着地摔死的时候,
一架C-47在其侧下方坠毁,爆炸产生的气浪把他向外上方推了出去,延缓了下降,
才救了他一命。

运载二营的30架C-47有一半把伞兵投到了第82空降师的地盘。没有一架C-47把二营
的伞兵投放到预定空降场黑茨维尔村。距离黑茨维尔村最近的一队伞兵也在三公里
开外。有4架C-47甚至把人扔进了三号和四号通道附近的沼泽地,另外12架C-47把二
营的人投放到圣迈瑞.埃格利斯镇附近。温特斯中尉的那一队伞兵的着陆点是离该镇
中心最近的,离钩住装死地的教堂只有一个街区。

点看全图
第101空降师506团空降示意图。每个圆点代表一架C-47。
黄色圆点代表一营的C-47。
紫色圆点代表二营的C-47。
绿色圆点代表三营的C-47。
兰色圆点代表501团三营的C-47。
地图的正中心被黄色圆点包围的是二营的D日目标,圣马赫-杜芒镇(St. Marie du
Mont)。二营的预计空降场为该镇西南方向2公里。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在地图的左上,
靠边线,形状像个十字。那里的紫色圆点密集。镇中心的那个紫色圆点就是温特斯
的那架C-47。(资料)

温特斯的着陆点是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市政厅马路对面的房子背后。他发现自己的武
器只剩下一把插在伞兵靴里的刺刀。

点看全图
从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市政厅向西看,马路(N13号公路)对面的房子背后就是温特
斯的降落地点(daharry摄)。

他落地后碰到的第一个人并不是电视剧里说的HALL, 而是另外一个伞兵。和大多数
伞兵一样,他们压根儿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落在了什么地方。最先确认自己位置的是
李普顿军士(LIPTON)。他降落的地点离温特斯很近,就在市政厅的后院。李普顿军
士绕到市政厅前面,沿N13公路向北走到镇边发现了一块牌子,在夜暗之中,看不清
字迹,他只好把脸贴在牌子上从左到右慢慢移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出了S-T-M-E-R-
E-E-G-L-I-S-E。李普顿向北转移,一路上他遇到了瓜尼尔和莫拉基等人最后发现了
温特斯中尉。他们汇合后,沿着马路向北退出了圣迈瑞.埃格利斯镇。

点看全图
李普顿的标准像(资料照片)

点看全图
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市政厅(大门朝西)。法文的(HOTEL DU VILLE)是市政厅的意思,
不是指旅馆。李普顿军士就降落在市政厅的后院。D日凌晨4时27分,第82空降师的
柯拉斯中校就是在这里升起了美国国旗。对于每一个法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激
动人心的时刻。(daharry摄)

点看全图
法国人把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市政厅看成是D日零公里点,后来修了个大水泥墩子以示纪念。(daharry摄)

点看全图
从市政厅向北看N13号路有个小上坡。当年温特斯和李普顿就是从这个方向退出圣迈
瑞.埃格利斯镇的。(daharry摄)

点看全图
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全景空中照片(1944年)。N13号公路笔直地从镇中心穿过(照片方
向是上南下北)。温特斯,李普顿和装死地降落的地点分别用箭头指示。
图下方绿色箭头指出温特斯带领E连残部退出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路线。他们先向
北,然后向东走D17号路,再上D115号公路。

他们根据伞兵指北针定向,出了镇北头以后向东拐,走到D115号公路上,然后沿着
D115公路朝着东南方向的圣马赫-杜芒镇搜索前进。一路上不断有伞兵加入,走到了
D115和423号路交界的丁字路口时,温特斯有了大约30人。

点看全图
美军伞兵用指北针,只有指甲盖大小。伞兵们被告知,如果被俘,一定要把它塞到
屁股眼里藏着,以备逃跑时用。伞兵们立即给它改了名字,叫屁眼儿指北针。(资料
照片)

点看全图
D115号路与D423号路的交界点和圣迈瑞.埃格利斯镇的相对位置。
兰色箭头为圣迈瑞.埃格利斯镇。
绿色箭头为D17号公路。
红色箭头为D115号路与423号路的交界点。
紫色箭头为圣马赫-杜芒镇。
黑色箭头为大哲民。(daharry扫描并标图)


点看全图
D17号公路。温特斯从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出来后就沿着这条路上了D115公路。

凌晨3时,尖兵发现D115公路上有四辆德军马车相向而行,温特斯中尉立刻组织了一
场伏击,把德军的后勤部队打了个稀里花啦。这就是电视剧<兄弟连>第二集(DAY OF
DAYS)里演的桥下伏击那一段。所不同的是这个丁字路口并没有桥。而瓜尼尔当时在
队列后方,因此不可能违抗命令率先开枪。这支敌军随说是德军,但其编成内的士
兵却是苏联战俘。那时许多苏联战俘为了不死在集中营,只好接受条件为德国人服
务。德国人自然不会把他们送回东线作战,于是就把他们放到诺曼底这种地方。苏
籍士兵在法国有吃有喝,长时间不打仗,活得也挺自在。不过为了看住这帮人,德
军专门派了德国人担任士官和军官,以防不策。总的来讲,打仗的时候,只要军官
看不紧,苏籍士兵就会投降。D日凌晨被温特斯伏击的这支部队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他们进行了抵抗和反击,其士兵并未被全歼。也许是军官们看得紧士兵们没办法吧。


点看全图
D115和423公路交汇的丁字路口的路牌。温特斯带着E连从Beuzeville 方向而来,德
军从St. Germain方向而来。(daharry摄)

点看全图
D115和D423公路交汇的丁字路口。丁字路口的那一横是D115公路。丁字路口的那一竖
是D423号公路。温特斯带着E连沿着D115公路从左向右前进。德军运送给养的后勤部
队沿着D115号公路从右向左前进,他们一点也不知道圣迈瑞.埃格利斯镇内发生过的
事情,也没有放出警戒。这一点要归功于法国抵抗组织。他们有效地切断了德军在
诺曼底的通讯线路,使德军对发生在身边的情况一无所知。(daharry摄)

点看全图
D115号公路,温特斯来的方向。(daharry摄)

点看全图
D115号公路,德军来的方向。(daharry摄)

早晨6点的时候,温特斯遇到了二营D连和营部的残部共80余人。这时他们离圣马赫
-杜芒镇还有8公里。

早晨7点的时候,温特斯只找到9名E连的士兵和两名军官。

8点左右,温特斯终于在大哲民(LE GRAND GERMIN)村跟二营的大部队汇合了。此时,
没有一个人知道米汉连长的下落, 温特斯从这一刻起就成了E连实际上的指挥官。


大哲民不过是几间房子组成的小村子,在地图上很不起眼儿,它位于圣马赫-杜芒镇
以西1.5公里处。

早上8点半温特斯接到命令,清除布瑞科特庄园(BRECOURT MANOR)外的德军炮阵地。
这次战斗使温特斯的名字铭刻在西点军校的步兵战术教科书里直到今天。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