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

 婧扬 2010-07-17
糖尿病的针灸治疗
2008-08-21 08:24

糖尿病

  体针

  (一)取穴

  常用穴:脾俞、膈俞、足三里。

  备用穴:胰穴、地机、阴陵泉、复溜、太溪、三阴交、肺俞、肾俞、关元、华佗夹脊。

  胰穴位置:6~8胸椎旁压痛点。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均取,备用穴每次取2~3穴,可轮流选用。进针得气后,先紧按慢提十数下再慢按紧提十数下,并结合捻转。留针30分钟,出针前再行手法1次,出针后指压针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血糖含量降至130毫升%以下;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糖较治疗前下降50~100毫克%;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或稍减轻,血糖含量下降不足50毫克%。

  共用上法治疗234例,有效率在71.4~96.0%之间。其中58例按上述标准评定,显效为25例(43.1%),有效20例(34.5%),无效为13例(22.4%),总有效率为77.6%(1~4)。

  温针

  (一)取穴

  常用穴:阳池、胰俞、三焦俞。

  胰俞穴位置:第8胸椎下旁开1.5寸。

  (二)治法

  常用穴均用,取双侧。先将纯艾条切成1.5~2.0厘米长之艾段,另备鲜橘皮若干,越薄越好,如无鲜橘皮,可用陈皮于温水中泡软后备用。将橘皮剪成约2×2厘米大小之片块,再从边缘至中心剪一长约1厘米的切口。穴位常规消毒后,用1.5~2.0寸长毫,液门穴直刺,胰俞和三焦俞略斜向脊柱刺入,施平补平泻手法,针感显著后留针。然后,将艾条段插在针柄顶端,艾条段顶部与针柄顶部宜平齐,再把剪好之橘皮套进针身贴近皮肤,橘内皮朝皮肤侧,橘皮与艾段间隔一硬纸片,以防艾火灼伤肌肤。然后在艾段之下端点燃。须用泻法者,可吹火助燃,用补法者则令其自燃。燃尽取针,出针前亦可再施平补平泻手法1次。每日施针灸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或基愈:症状消失,体重增加。其中,血糖降至120毫克%以下,尿糖阴性者为临床痊愈;血糖降至140毫克%以下,尿糖阴性者为基本痊愈;显效:血糖含量下降,尿糖减少,症状基本消失;无效:血糖不降或反增高,尿糖未减,症状仍存在。

  以上法共治200例,结果临床痊愈或基愈为24例(12.0%),显效162例(81.0%),无效14例(7.0%),总有效率93.0%(5)。

  艾灸

  (一)取穴

  常用穴:①足三里、中脘;②命门、脾俞、身柱;③气海、关门;④脊中、肾俞;⑤华盖、梁门;⑥大椎、肝俞;⑦行间、中极、腹哀;⑧肺俞、膈俞、肾俞。

  备用穴:口渴甚加金津、玉液、内关、鱼际、少府;易饥加大都、胃俞;多尿加然谷、涌泉、复溜。

  (二)治法

  每次选常用穴1组,备用穴随证加配。也用隔姜灸法。艾炷直径为1.5厘米,高2厘米,重0.5克。鲜姜片厚3~4毫米,直径2厘米。每穴灸治10~30壮,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10分钟。备用穴中,金津、玉液用毫针或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亦用灸法。常用穴轮流选组,隔日治疗1次,50天为一疗程。

  常用穴亦可用黄豆大艾炷作无疤痕着肤灸,但须注意避免烫伤造成的感染。因感染之后,重者可在以灸痕为中心直径3~5厘米处范围出现溃烂,很难治疗,应严加注意。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治疗15例,经两个疗程后,有效9例(血糖降低15毫克%以上),无效6例,有效率为60.0%。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有效病例的糖耐量曲线及血浆胰岛素水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但短期随访表明,2例病人获持久疗效,多数病例仍需药物维持。坚持针灸治疗可以减少用药量,血糖浓度也较稳定(6,7)。

  耳针

  (一)取穴

  常用穴:胰胆、内分泌。

  备用穴: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均取,备用穴选1~2穴。第一疗程可用针刺法。双侧均针,留针30~60分钟。隔日1次,治疗10次。第二疗程起,可视症情,改用王不留行籽或磁珠(380高斯强度)压丸法,每次贴敷一侧耳穴,每周2次,左右耳交替,3个月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耳针法对消除自觉症状效果较好,亦可治疗多发性毛囊炎、皮肤瘙痒等糖尿病并发症。耳针法主要用于轻症糖尿病患者,据观察,经5~10次治疗后,尿糖可逐渐减少或转为微量,但空腹血糖控制较慢。本法对重型糖尿病患者效果差(3)。共治86例,近愈35例,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3%(11)。

  针灸(之一)

  本法主要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膀胱病变。早期有排尿功能障碍及少量残余尿;晚期则可有大量残余尿,并继发尿路感染,甚至肾积水、尿毒症等。

  (一)取穴

  常用穴:①气海、列缺、照海、水道;②会阴、中膂俞、委阳。

  备用穴:命门、肾俞、关元。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选用一组,交替运用。肾阳虚衰者可加配备用穴。其中,气海穴及备用穴用灸法,余穴针刺。灸法为艾条灸,每穴以雀啄法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采取紧按慢提结合捻转之补法,腹背部穴要求向小腹或会阴部放射,而肢体针感,以出现感传为宜。针灸结合,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三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残余尿量减少到10毫升以下;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残余尿量减少1/3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残余尿量减少不足1/3,或反有增加。

  共观察30例,显效20例(66.7%),有效7例(23.3%),无效3例(10.0%),总有效率为90.0%(9)。

  针灸(之二)

  本法主要治疗糖尿病的另一并发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该病症临床表现多端,几乎遍及各系统,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残。周围神经病变可引起四肢麻木、疼痛、瘫痪,植物神经病变可引起心肌梗塞、神经性腹泻等。

  (一)取穴

  常用穴:肺俞、胰俞、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

  备用穴:周围神经病变加曲池、阳陵泉;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加心俞、内关;慢性腹泻加天枢、公孙。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取3~5穴,据症配加备用穴。其中曲池、天枢穴用灸法,余穴针刺,背俞穴针后亦可加灸。针刺法为针刺得气后,予平补平泻之法,留针15~20分钟。灸法为用艾条灸,作回旋灸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周3次,15次为一疗程,停针3~5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量,正中、尺、腓神经功能的治疗前后对比,改善或正常者为有效,未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心脏植物神经病变患者,凡心脏植物神经功能试验及空腹血糖、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者为有效,未改善者为无效;慢性腹泻,以治疗后大便次数连续3天减少到≤2次/天以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为止泻指标。

  共治44例,针灸期间所有患者控制血糖的药物量维持原剂量。针刺和艾灸后,按上述标准评定。周围神经病变17例,客观指标未见明显变化,但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0.0%(三个疗程)。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3例,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量未见明显变化,但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则有显著改善。而针灸止腹泻者的天数则远较药物止泻时间为短(10)。

  主要参考文献

  (1)谌剑飞。国外针灸治疗糖尿病的进展。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3):1。

  (2)谌剑飞。国内针灸治疗糖尿病古今文献综述。江西中医药1983;(3):45。

  (3)谌剑飞。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初步研究。中国针灸1983;3(1):1。

  (4)张涛清,等。针灸治疗糖尿病疗效及实验观察。中国针灸1988;8(4):23。

  (5)马兆勤,等。艾段温针隔橘皮灸治疗糖尿病200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9;9(5):39。

  (6)蔺云桂,等。灸法治疗消渴病的初步观察。中医杂志1985;26(9):52。

  (7)代田文彦(朱兵译)。糖尿病的针灸治疗。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7;9(4):61。

  (8)陈巩荪,等。耳针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88。

  (9)郑蕙田,等。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变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1983;(3):10。

  (10)钱肇仁,等。针灸治疗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4;(4):17。

  (11)刘岩红,等。耳针治疗糖尿病86例。中国针灸1993;13(1):7。

                                                                                   大众医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