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即若离花——《胭脂扣》影评 如花穿着旗袍,独身一人在黄泉路上站着苦等,听见脚步声便回头张望,眼神先是亮的,看到来人后却暗了下去,好像痴了一样。
电影结束了,我还是总想起这个场景,想起她的眼睛。那双眸子不十分美,甚至安静得有些怯弱,但一想到那眼眸里盛着的深情,鼻子就忍不住的发酸。 十二少说的对,如花有许多种样子。唱小曲时妩媚,耍小心机时狡猾,淡妆时楚楚可怜,浓妆时惹人遐思。 可他却只看到了皮相,他没有看到如花的眼睛,那双眼睛里的感情除了爱,还有执着。 那样浓烈的感情,无法言说。她只会安静地望着自己的爱人,心里念着,但愿君心似我心。 她也确实以为十二少是同她一样的心思,如果不爱她,怎么会舍得与家里决裂,放弃富足的生活,甘愿当下九流的戏子? 她相信十二少离不开她,就如同她离不开十二少一样。所以他们相约赴死,盼着黄泉路上也能手牵手地走过。 为了怕他反悔,她还耍了小小的心机,在酒了下了致命数量的安眠药。以为这样是万无一失了,她安然吞下鸦片,盼着两人一起去轮回。 最后却还是失策了,死的只有她一个。 她不知道,这世上的大部分人是最最胆小,最最自私的。有的人连爱都不敢,有的人爱了却不敢付出。像她这样敢为爱去死的,只有极少极少的一些。 谁也不知道十二少被救活之后是怎么想的,或许是为自己庆幸了一阵,又或许是为如花悲伤了一阵,不论如何,他活下来了,回到了自己原来的轨道,娶了应该娶的女子,继承了应该继承的家业,继续花天酒地,挥霍无度。就像如花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一切只是一场年少轻狂的美梦。 他有时也许会想起那个为他而死的女子,想起时心里觉得愧疚,却不敢真的舍了性命去地下找她。 所以只有如花一人在黄泉路上等,望眼欲穿的候了五十多年,把自己等成相思入骨的样子。 最后十二少穷困潦倒,老态颓唐,如花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她走过去,唱了第一次相见时的那句小曲:“你睇斜阳照住个对双飞燕……”,那个已经满脸褶皱的十二少听得从梦中惊醒,目光浑浊,嘴里却唤着:“如花!如花!” 她一下子就释然了,轻声说了一句:“我不再等了。”然后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不再看曾经深爱的男子一眼,不再回头。 我很理解如花的决然离开,因为她是最明白的人,她明了自己要的是什么,为了这她可以赌上一切,即便是输的一干二净,那也毫无遗憾,不会痴缠。 她的爱很深,却并不盲目。说到底,也不过是犯了个无法挽回的错误,找错了人,浪费了一颗真心。 我在看到她离开时留了眼泪,因为心里明白,这样的女子,这样的感情,是俗世中的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 在现世,有谁愿为另一个人豁出一切呢? 有人说爱情是奢侈品,没有面包没法谈爱情。有人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哪有功夫谈爱情。有人以为爱情就是婚姻家庭,甚至是钻戒房子。 在我看来,这都是人们轻贱爱情的借口罢了。把爱情从心里挖出来,埋到尘埃里,然后得意洋洋地说:“看,爱情也只是这个样子,与那些俗物都是一样的。”说的自欺欺人,却又狡黠得有些可怜。 谁不会动情?只是在这个物欲的社会,我们一直被教导着应该如何生活,以至于我们以为世上最重要的便是物质的丰足了。其实人要活下去,需要的能有多少呢?每日里能耗去多少能量?需要用去多少资源?可我们总是觉得不够。科技进步了,人反而被科技所控制了。 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人就会想要最好的那一样。于是忙忙碌碌,前赴后继地追逐,根本不去想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在这个标榜自由的时代,竟然越发的自我束缚。 在这个标榜开放的时代,竟然越发的保守狭隘。 我们的自主意识,被沉重的物质锁链紧紧捆住,畸形的生长,我们还洋洋自得地说,这叫做适应社会。 我们只爱自己,把冷冰冰的物质抓在手里。即便是心里寒了,也不敢向别人探出手去,因为怕自己付出的多了,别人付出的少了,那就不划算了,那就不值得了。即便是颤颤巍巍地牵起了手,却还要担心,万一那个人经受不住诱惑,放了手,我怎么安排自己的退路。 纷纷扰扰的一切迷住了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自己的真心。 所以我们不可能像如花那样无怨无悔地等五十几年,更不可能在知道自己被背叛后淡然离去。我们只能看着别人的故事,感受别人的爱恨,羡慕着别人的勇敢,流下几滴眼泪后,继续做生活里那个麻木的自己。 正像李碧华自己在书中写的:“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我们这些怯懦的,只能巴巴地看着。即便是遇到了一个像如花一样的真心人,你又如何敢保证自己不会像十二少那样错过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