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新林业网

 程受珍 2010-07-22
阳新县50万亩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新闻来源: 阳新林业网 作者: 伍仪章  

阳新县50万亩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为发展壮大林业经济板块,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委、县政府决定把竹业作为阳新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建立50万亩竹产业板块基地,推进竹产业化进程,使竹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此,特编制《阳新县50万亩竹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一、      竹产业发展现状

(一)        竹资源现状

全县竹类共有5属,21种。其中优良的用材竹种有:毛竹、淡竹、黄古竹、曲竿竹、毛金竹(俗名金竹)等;优良的笋用竹种有:灰竹、早园竹、水竹、桂竹等;造纸用竹种有:慈竹(俗名湖北丛竹);观赏竹种有:人面竹(俗名罗汉竹)、凤尾竹、紫竹等。除毛竹外,其它小径竹种因过去在贸易中竹材以20斤为一把作计量单位,而俗称“把竹”。把竹是阳新著名的林特产,相传早在宋朝年代,阳新人民就已经营造把竹,用以劈蔑换取谷物为生。

1999年全县森林资源调查统计资料,全县现有竹林面积19.3亩,占全县森林面积的18.9%,共中毛竹面积5.4亩,立竹量1632.4万根;把竹面积13.9万亩,立竹量25576万株。年产毛竹135万株,把竹19.30万株。竹林在全县各地均有分布,毛竹主要分布在王英镇,面积2.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2.6%。把竹主要分布在太子镇的筠山、木港镇的宋山、枫林镇的古寨岭,这三个镇把竹面积8.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9%。太子镇筠山农民全年收入70%靠把竹。

(二)        竹子加工利用状况

过去,阳新县竹产区主要靠卖竹材为主,主要销往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台湾和本省武汉、黄冈、黄石、孝感、荆门、沙市等地,毛竹用于建筑行业,把竹用于蔬菜生产基地。竹子加工以家庭加工生活用品及农具为主,生产的竹工艺品主要有竹三花角罐、竹花缸、竹方凳、竹吊篮、竹帘、竹椅、竹沙发、竹茶几等,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芬兰、瑞士、澳地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王英等镇已有部分农民引进设备,用毛竹加工筷子。县林业局已引进外商在原竹木加工厂投资创办竹夹板加工厂。

(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现有竹林质量不高。长期以来,由于竹林培育管理粗放,竹林采伐不规范,嫩竹采伐过量,全县竹林大面积荒芜,病虫害严重,老竹量过多,毛竹每亩立竹径级明显下降,把竹衰败状态明显。

2、        现造竹林成效不明显。近年来,全县各地大力开展毛竹、把竹造林,每年以近万亩的速度推进,但由于造林种竹质量把关不严,经营体制不完善,栽后抚育管理较差,导致毛竹、把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公竹”林较多,新造竹林成林面积少。

3、竹加工业滞后。竹加工以家庭作坊为主,现有竹加工企业主要是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能力弱,竹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竹业发展对农民增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竹产业发展前景

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林业建设进程的加快,竹业以其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观赏价值高、见效快的优势,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彰显出重要地位和作用,竹业作为产竹区的新兴支柱产业,已与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我国林业的四大朝阳产业。一是竹是重要的可再生非木材产品,生产周期短、用途广泛,是在多方面可代替木材的具有重要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森林资源。二是竹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有重大意义。三是竹子四季长青,姿态优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王英仙岛湖、网湖湿地保护区大力发展竹林,对于拓展以竹为主题的森林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有“中国竹乡”美誉的浙江省安吉县,农民人均收入和县财政收入的1/3以上来自竹业。福建省2003年的竹业总产值达86亿元,全省竹业产值上亿元的县有18个,其中仅丰产竹林项目就为竹农每年增收3亿元。湖南省桃江县,2002年竹业总产值达11亿元,占全县GDP25%,全县财政收入的17%和农民收入的26%来自竹业。

阳新县建设竹产业板块基地具有十分有利条件:一是省林业局已把阳新同咸宁市一起纳入了全省500万亩竹林大型商品林基地建设规划,为阳新竹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二是自然条件适宜,阳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都适宜发展竹子。三是土地资源丰富,现有无林地9.1万亩,荒地0.8万亩,灌木林地76.8万亩;可利用来栽植竹子的有30万亩,同时,还有10万亩坡耕地急需退耕还林,可栽植竹子。四是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当地群众有栽竹的传统习惯,栽培技术已经成熟,中国林科院在白沙镇建成了笋用竹丰产栽培科技示范园,在王英镇建成了低产竹培育改造科技示范园,这两个科技示范园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三、      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9号文件为指导,以建设发达的竹业产业化体系为目标,以保护和发展竹资源为重点,以深化林业经营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工程建设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支撑,按照工业化理念和市场经济观念,建好竹业大基地,发展竹加工业,逐步实现竹业产业化,形成大产业,促进林业大发展。

四、      目标规划

(一)  发展目标

2015年,全县竹林面积发展到50万亩,其中新造竹林28万亩,垦复培育现有竹林22万亩。按竹种分:毛竹发展到10万亩,其中新造4.4万亩,垦复培育5.6万亩;把竹发展到40万亩,其中新造23.6万亩,垦复培育16.4万亩。

(二)  进度规划

基地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十五”时期基地建设全面开始实施,新造竹林3万亩,垦抚培育竹林3万亩。“十一五”时期,新造竹林15万亩,每年新造竹林3万亩;垦复培育19万亩,每年垦复培育4万亩。“十二五”时期,新造竹林10万亩,每年新造竹林2万亩。到2015年,全县50万亩竹林基地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三)  总体布局

全县竹林建设按照四个区域进行布局:

1、网湖湿地保护区域:总规模13.5万亩,其中新建7.3万亩,垦复培育6.2万亩。包括富池镇、陶港镇、兴国镇和太子镇的筠山,以发展把竹为主。

2、王英仙岛湖生态旅游区域:总规模14万亩,其中新建8.8万亩,垦复培育5.2万亩。包括王英镇、三溪镇和浮屠镇的宏卿。该区的王英库区结合旅游开发,以发展毛竹为主,毛竹面积发展到6.3万亩,占全县毛竹面积的63%,使其成为我县毛竹主产区。

3、朝阳河、富水河区域:总规模10万亩,其中新建7.8万亩,垦复培育2.2万亩。包括龙港镇、洋港镇、排市镇。

4、枫林、木港区域:总规模10万亩,其中新建2.7万亩,垦复培育7.3万亩。包括枫林镇、木港镇,该区域目前是阳新把竹的主产区,以现有竹林垦复培育为主。

五、      技术规划

(一)  竹林营造

1、        造林地的选择:根据毛竹和把竹的不同生态习性,把竹适应性较强,可在规划区内全面发展;毛竹必须选择在山谷、山麓和山腰土壤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土或砂质壤土地带。

2、        造林整地:在秋、冬季进行,可采取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方式。栽植穴规格,毛竹:穴长1.0米,宽0.5-0.6,0.4;把竹:穴长0.8-1.0,0.4-0.5,0.3-0.4米。

3、        造林密度:毛竹株行距4 4,每亩42株;把竹株行距3 3米,每亩74株。

4、        造林季节:在冬季和早春(11月至2月)进行。

5、        母竹规格:12年生。毛竹胸径3-6厘米,来鞭30-40厘米,去鞭40-50厘米;把竹胸径1-3厘米,来鞭30厘米左右,去鞭40-50厘米。

6、        母竹栽植:深挖穴,浅栽竹,下拥紧(土),上松盖(土)。

7、        栽后管理:退耕地栽竹林1-3年内可进行竹农间作,   以耕代抚。同时,做好除草松土、施肥、管护和间伐抚育工作。

(二)  现有竹林垦复培育

1、        护笋养竹:做到不挖鞭笋、冬笋,保护春笋,及时挖退笋。在出笋季节防止人畜和野兽为害竹笋,严禁在竹林中放牧。

2、        劈山:每年7-8月份进行一次。砍除竹林内杂草灌木和细弱、畸形、病虫害危害严重、风倒、雪压、断梢的竹子,逐年淘汰竹林中的混交树种。

3、        削山松土:每年79月份进行一次削山,每两年冬季松土垦复竹林一次。削山松土时做到:挖除柴根、柴蔸、老竹蔸、老竹鞭,消除土中大石块。

4、        施肥:在竹林削山松土前后进行。每亩施复混肥50公斤。

六、      母竹园规划

全县新造竹林28万亩,共需母竹1931.2万株,其中毛竹184.8万株,把竹1746.4万株。按进度规划,考虑补栽因素,每年需母竹155万株,其中毛竹15万株,把竹140万株。按毛竹园每亩产母竹50株,把竹园每亩产母竹200株计算,共需建立母竹园10000亩,其中毛竹母竹园3000亩,把竹母竹园7000亩。

(一)  母竹园布局

1、        毛竹母竹园:王英镇2500亩,龙港镇300亩,县林科所100亩。

2、        把竹母竹园:富池镇1000亩,陶港镇500亩,三溪镇1500亩,王英镇1000亩,木港镇1000亩,枫林镇1000亩,兴国镇500亩,洋港镇500亩。

(二)  母竹园选择

选择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立竹状况合理,立竹生活力强的幼---壮龄竹林作为母竹园。同时,把竹应选用淡竹、黄古竹、曲竿竹、毛金竹等优良竹种组成的竹林作为母竹园。

(三)  母竹园的培育管理

1、        除草:每年6-9月间进行1-2次除草,深度6-10厘米。

2、        松土:浓度15-20厘米,冬季进行。

3、        施肥:每亩每年施肥量有效氮素15-20斤,有效磷3-4斤,有效钾14-15斤。

4、        留母竹:母竹在建园时,毛竹林每亩留竹70株左右,竹龄组成:一度竹33%,二度竹30%,三度竹20%,四度竹15%。把竹每亩留竹450株左右,其竹龄组成:一年生竹占35%,二年生竹30%,三年生竹30%,个别空处可保留四年生竹5%左右。在采挖母竹后,每亩留母竹数可在上述基础上增加1倍,竹龄组成比例保持不变。

七、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  投资概算

建成50万亩竹林,总投资需17508万元,其投资构成:

1、        种苗投资:3388万元,占19.4%

2、        肥料投资:3270万元,占18.7%;

3、        劳务投入:10350万元,占59.1%;

4、        其它投入:500万元,占2.8%

按基地建设进度安排,年均需投资1167.2万元,其中:种苗投资225.9万元,肥料投资218万元,劳务投资690万元,其它投资34万元。

(二)  资金筹措

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林业项目建设资金解决种苗和肥料资金,近期可利用日援贷款造林项目资金、退耕还林项目种苗补助资金和国债长防林项目资金。劳务投资以群众投劳抵折,可解决基地建设总投资的60%

八、      效益估测

50万亩竹林基地建成后,毛竹林按每年每亩生产竹材1500公斤计算,把竹林按每年每亩生产竹林800公斤计算,可年产竹材47万吨,其中毛竹材15万吨,把竹材32万吨。年总产值可达1.5亿元(包括竹技、笋等副产品产值)。同时,对于加快阳新旅游业发展,带动竹加工业,增加农民就业门路,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九、      实施对策

1、        加强对竹产业基地建设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竹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县林业局设立竹产业办公室来管理、协调全县的竹产业建设。县政府把竹产业基地建设纳入竹业发展镇农业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

2、        建立示范点,以点带面。县镇领导挂钩联系建设竹产业示范基地,通过示范点、示范林、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竹产业基地规模的扩大。

3、        制订发展竹产业激励机制。一是推进现有竹林使用权流转,逐步实现竹产业基地民营化。二是对新建竹产业基地加大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促进农业招商,充分调动农民开发的积极性以及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发竹产业。

4、        培植龙头企业,建立主导产业,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建设。采取“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办法”。实行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形式相结合,大力招商引资,对新办竹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实际投入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土地征用、办证、税等方面,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所有优惠政策。同时,要建立竹业运销服务体系,拓宽外销市场,为产品及加工产品找市场,以较大的市场覆盖面及占用率来实现高效益,以高效益带动竹产业的大发展。

5、        抓好技术服务。一是抓好“种苗工程”,把好种苗关,提高全县造林质量。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开展科学育竹宣传,建立丰产竹林基地示范片,推广丰产栽培技术,提高集约经营水平。三是大力鼓励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上山入林与村、场和竹农“定点挂钩”开展技术开发、示范、推广、承包等有偿服务,提高竹农技能。

 

 

 

【发布时间:2006-11-3 14:13: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